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41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简述络病理论的发展历史,运用络病理论探讨出血性中风的微观病机。出血性中风的病变部位在于脑络,"络脉失养"是其发病的病理基础。"毒损脑络"作为其发病的病机关键,其外围存在着络脉绌急、络血不行、络气郁滞、痰瘀阻络等系列实证及络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诸多虚证,实质是"络脉不通"。脑络是脑神的功能和结构载体,治疗以"解毒通络"为根本大法,使气血通,络脉复,神机自用。本研究旨在运用中医整体观念,重视络病理论指导,发挥中医药在出血性中风治疗中多途径、多靶点的整体调节作用优势。  相似文献   
2.
络脉是经脉系统的分支,具有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的作用,在支持气血运行方面呈现双向流动的特性,具有物质交换和新陈代谢的功能。脑为诸阳之会,脑络纵横交错,脑络渗灌气血以充实脑髓并敷布阳气以温煦脑神,为"脑主神明"提供物质基础和源动力。病理情况下脑络不通,毒邪内生,而致"毒损脑络"。"毒损脑络"病机学说不仅应用于中风病机研究中,而且拓展到痴呆等其他脑病中,推动了中医脑病病机理论的发展。新近发现脑内存在"胶质淋巴系统",是星形胶质细胞介导的脑脊液-脑间质液的交换流动系统。胶质淋巴系统把脑脊液中的葡萄糖、脂质、电解质和载脂蛋白E等营养物质和神经活性物质运送到脑组织,也能清除脑内代谢产物(如乳酸)、可溶性蛋白(如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和异物,这是维持脑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液体流动系统。胶质淋巴系统的发现为神经系统疾病病理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可能成为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干预的新靶点。作为脑内广泛分布的代谢废物排出途径和物质运送系统的胶质淋巴系统可能是"脑络"病变的生物学基础,是中西医对"毒损脑络"认识的交叉点,从胶质淋巴系统探析"毒损脑络",有可能为揭示"毒损脑络"的现代内涵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3.
周围性面瘫,祖国医学称之为"口眼斜"。金宇安教授治疗本病,多从虚、风、痰(湿)、瘀四因辨治,正虚为本,风、痰(湿)、瘀相兼为害,侵袭颜面,两虚相得,络脉受邪,面部营卫气血输布流注为邪所乱,不能濡养肌表腠理皮毛,发为面瘫。诊病时审证求因、辨证为本,再参以病程分期,治以养血祛风、化痰除湿、活血通络,圆机活法,权变施治。临证善用虫药,搜剔经络风痰瘀浊之邪。中药内服配合熏洗外敷,内外合参,标本兼顾,虚实并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毒损络脉诠释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毒损络脉是晚近由作者在致力于复杂难治性疾病的研究中,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从创新中医学病因与病机的理论高度首次提出的。是一种具有病因、病机和病证属性等多种内涵的新的理论假说。该假说的先声是切入中风病研究的毒损脑络学说的提出[1],嗣后于国内系列展开的毒损肺络、肝络、肾络等的研究,以及由这些研究所得到的临床效应和生物学基础方面的证据,使毒损络脉学说逐渐成为中医界关注的焦点。1毒损络脉的理论基础据对有代表性的千余部古代医籍的初步检索,古人关于毒的散在论述多达万余处,可见于历代医家的文献记载中。不仅有病名、病…  相似文献   
5.
脉为中医学中重要的概念,在中医最早的典籍中即已出现,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完善,脉的含义由最初的“血理分衺(斜)行体者”,到了五代则补充为“五脏六腑之气血分流四肢也”,由单纯的“行血”扩展为“行血气”,在对“脉”和“气血”不断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独立的经络概念.由脉的本义及学术演变审视经络的现代研究,存在着“舍血取气”的不足.研究脉的本义、学术演变及其与经络概念的源流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为术语标准化和基础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吕海涛  罗翌 《新中医》2015,47(7):236-238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腹针组加用腹针退热,观察组采用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片口服退热,观察2组疗效。结果:腹针组治疗前后10种症状评分比较,除汗出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症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热起始时间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退热时间比较,腹针组退热时间较长作用缓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体温下降幅度基本相当,除45 min时体温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薄氏腹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综合疗效确切,且具有高效、快捷、安全、无痛的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脑病是由于脑损害而出现的以神志、精神异常以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系列疾病。尽管脑病具有诸多的临床表现,但其病因主要是饮食、六淫以及情志导致肾、肝和脾等脏腑功能失调造成的。虫类药能够善行走窜,搜风通络,适用于痰瘀顽疾的治疗[1]。现代医学中的各种思维、感觉、情志、记忆、运动等方面失常的一类疾病,均属于中医脑病的范畴[2]。《医学衷中参西录》曰"脑髓纯者灵,杂者钝",恢复脑神清纯灵动之性  相似文献   
8.
<正>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又称为暮春。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后的气温回升速度加快,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都在12℃以上,雨量开始增多,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和春播作物的播种发芽。古代所谓"雨水生百谷"。常言道,谷雨前好种棉,谷雨后好种豆。谷雨后雨量开始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我们在调摄养生中不可脱离自然环境变化的轨迹,通过人体内部的调节使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正常的  相似文献   
9.
舌下络脉诊法是中医诊断的方法之一,自先秦以来就有所记载和应用。通过观察舌下络脉的形态和色泽,可用于了解气血的运行,亦可用于相关疾病的诊断。正常人舌下络脉常隐现于舌下,不增粗,无曲张,多为淡紫色。对于异常舌下络脉的判别,现有等级分度法和评分法两种类型。近年来,逐渐证实舌下络脉对于血瘀证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能较好的反映人体气血运行的情况,在心脑血管疾病、肺系疾病、癌症等方面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中医理论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探讨络脉理论与骨质疏松症的生理、病理关系,认为络脉空虚、络脉血瘀、络脉瘀血痹阻贯穿于骨质疏松症整个发病过程中,是3个不同病理阶段,并进一步从补血充络养骨,活血化瘀通络养骨,升阳、引经报使通络,取类比象、使用藤类药物4个方面指导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