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3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13篇
预防医学   5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69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进忠 《山西中医》1993,9(6):13-14
予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一节,阅张景岳《类经》注:“火,天地之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故万物之生,皆由阳气。但阳和之火则生物,亢烈之火反害物,故火太过气反衰,火和平则气乃壮。”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注:“气味太厚者,火之壮也。用壮火之品,则吾人之气不能当之而反衰矣,如乌、附之类,而吾人之气不能胜之,故发热。气味之温者,火之少也。用少火之品,则吾人之气渐尔生旺,血亦壮矣,如参、归之类,而气血渐旺者是也。”所论之火时,颇感费解。其所谓壮火、少火者何?是天地之火?  相似文献   
2.
口腔中味觉异常是一种主观感觉,如口淡、口甜、口酸、口苦、口辣、口咸、舌麻等。《素问玄机原病式》谓:“肝热则口酸,心热则口苦,脾热则口甘,肺热则口辛,肾热则口咸,或口淡者,胃热也。”《素问·奇病论》谓:“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此五气之溢也,名日脾瘅。…‘有病口苦……病名为可?何以得之?……病名为胆瘅。  相似文献   
3.
姚增全  果会玲 《河南中医》2009,29(4):343-344
素问玄机原病式》一书,发挥《内经》病机学说,弥补了原“病机十九条”过于简略之不足,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内经》理论,特别是首倡“六气皆从火化”之说;关于“相火”的论述,则为后世相火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它还总结了温热病的治疗原则,对后世温病学派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素问·平人气象论篇》中,有关“尺脉缓涩”与“肝不弦,肾不石”的两则经文疑义颇多,现辨析于下。……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素问》的译介及在西方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与《灵枢》合称《内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医学典籍。《内经》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基础。2 0 0 0多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学的发展。直到今天,《内经》仍列“四大经典”之首,为学习中医者的必读之书,也是世界各国研究我国古代文明史、医学史的重要著作。《素问》是《黄帝内经》的重要组成部分,详尽地论述了有关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医学领域中的各方面内容,突出了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密切相关和人体内部高度统一的整体观念。《素问》不但…  相似文献   
6.
素问悬解》成书于乾隆二十年乙亥,为黄元御潜心研究二十余年所著。世传《素问》中《刺法篇》《本病篇》已经遗失,黄元御取《诊要经终论》部分内容补《刺法篇》,取《玉机真藏论》部分补《本病篇》,重新修订为八十一篇,并将各篇重新编次,详细注释,对经络腧穴部分注释尤为精确。其广搜博采,相互参校,探微索奥,冰释旧疑,条目清晰,注解宏富,为后世学者所推崇。  相似文献   
7.
《素问》外感热病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来研究外感热病的理论渊源,均推崇《素问·热论》。本文则立足《热论》,又结合散在《素问》诸篇有关热病的精辟论述,从病因与发病、病机与演变规律、预防与治疗、死候的预测等四个方面对《素问》外感热思想予以全面、系统的整理总结,以明确其在外感热病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并认清其对后世热学思想发展的巨大影响,从而达到“源浚流清”。  相似文献   
8.
从瘀血论治哮喘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病因病机 古代先贤很早就对瘀血阻滞、血脉不通可以导致哮喘的发病有所认识.在《素问·痹论》中有"心痹者,脉不通……暴上气而喘"的论述;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更加明确地提出"盖人身气道,不可阻滞……内有瘀血,气道滞塞,不得升降而喘","瘀血乘肺,咳逆喘促","气壅即水壅,气即水故也.水壅即为痰饮,痰饮为瘀所阻,则愈冲犯肺经……是以倚息不得卧也".这些论述成为从瘀血论治哮喘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张志聪为清代著名医家,字隐庵,浙江钱塘人。生于1610年,卒于1674年。就学于名医张卿子门下,复受名医卢之颐的影响,业医数十年,致力于研究、注解经典著作,著述甚丰。其中即有广为世人流传的《素问集注》、《灵枢集注》、《伤寒论宗印》,  相似文献   
10.
张从正学术思想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