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578篇
  免费   5221篇
  国内免费   2913篇
耳鼻咽喉   412篇
儿科学   497篇
妇产科学   428篇
基础医学   3676篇
口腔科学   1176篇
临床医学   12790篇
内科学   5218篇
皮肤病学   453篇
神经病学   1182篇
特种医学   28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80篇
外科学   4942篇
综合类   25800篇
预防医学   12668篇
眼科学   758篇
药学   14852篇
  84篇
中国医学   12046篇
肿瘤学   1776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2023篇
  2022年   2201篇
  2021年   2431篇
  2020年   2646篇
  2019年   2209篇
  2018年   836篇
  2017年   1500篇
  2016年   1819篇
  2015年   2644篇
  2014年   4825篇
  2013年   4487篇
  2012年   6120篇
  2011年   6562篇
  2010年   5832篇
  2009年   5567篇
  2008年   6660篇
  2007年   5772篇
  2006年   5585篇
  2005年   5592篇
  2004年   4044篇
  2003年   3773篇
  2002年   3032篇
  2001年   2392篇
  2000年   1879篇
  1999年   1472篇
  1998年   1376篇
  1997年   1421篇
  1996年   1372篇
  1995年   1542篇
  1994年   1122篇
  1993年   743篇
  1992年   627篇
  1991年   549篇
  1990年   344篇
  1989年   339篇
  1988年   81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62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商品名:舒普深)在中国治疗临床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系 统检索万方、中国知网、维普、SinoMed、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1978年至2019年7月4日公开发表的关于头孢 哌酮/舒巴坦在中国治疗临床感染方面的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使用Stata 15.0和SAS 9.4软件进行荟萃(Meta)分析。 主要结局指标包括临床有效率与痊愈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细菌清除率(株)与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最终纳入110篇文献,其 中有82篇、87篇分别纳入有效率和痊愈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临床感染的总有效率为80.3% [95%置信 区间(CI): 77.4%~83.0%],痊愈率为50.1% (95%CI: 45.1%~55.1%)。共38项研究报告了细菌清除率,结果显示细菌清除率为81.1% (95%CI: 76.9%~84.9%)。62篇文献报告治疗中发生的不良事件例数,合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7.4% (95%CI: 6.1%~8.9%),包括 血液系统不良事件、胃肠道不良事件、肝肾功能损害及皮肤不良事件等。与其他对照药物相比,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临床感染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良好。 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临床应用效果较为可观,对治疗临床感染具有较高的价值,安全性好。但 临床应注意合理用药,加强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不良事件监测,减少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3.
苏卫  贺双艳 《中国药事》2022,36(9):1049-1060
目的: 制备辅酶Q10过饱和自微乳化释药系统(S-SMEDDS),并对其体外特性进行研究。 方法:以粒径和自乳化时间为指标,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得出最佳SMEDDS处方比例; 再通过考察混合油相中辅酶Q10的饱和溶解度来确定辅酶Q10 SMEDDS处方载药量;最后考察促饱和物质与辅酶Q10 SMEDDS的相容性及乳化后的稳定性,得出加入促饱和物质的种类和用量;并对辅酶Q10 S-SMEDDS的理化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辅酶Q10 S-SMEDDS的最优处方为中链甘油三酯(MCT)-聚氧乙烯醚氢化蓖麻油(Cremophor EL)-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Labrasol)配比为30.92∶58.94∶40,辅酶Q10的载药量为8.3%,羟丙甲基纤维素K100(HPMC K100)的加入量为 2%,形成的微乳粒径平均值为28.90 nm,乳化时间平均值为29.49 s,电位平均值为-31.15 mV,溶出度在20 min时达到90.11%。结论:所制备的辅酶Q10 S-SMEDDS可明显提高其溶解度,且乳化后稳定性更好,比普通SMEDDS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眼科新进展》(Recent Advances in Ophthalmology)杂志是新乡医学院主管、主办的眼科学高级学术刊物,眼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创刊于1980年9月,月刊,每月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1999年加入国家科技部《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2000年和2001年先后被美国《化学文摘》和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2021年被荷兰Scopus数据库收录,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中心确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自2008年以来,连续5次入选中国中文核心期刊,被评为河南省二十佳科技期刊、河南省一级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3-5141,国内统一刊号:CN 41-1105/R,CODEN:YAXIF2。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探究甘草干姜汤(LDGD)的体外抗胃癌作用,并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探讨其抗胃癌机制。方法: 以不同配比的甘草干姜汤灌胃大鼠后以腹主动脉取血方式提取含药血清,利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观察甘草、干姜不同配比LDGD大鼠含药血清对人胃腺癌细胞AGS以及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活力的影响;基于网络药理学构建LDGD抗胃癌的“成分-靶点”网络,通过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筛选出关键靶点,通过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究LDGD抗胃癌可能涉及的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通过分子对接分析LDGD中文献报道的8种主要成分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酸、6-姜酚、6-姜烯酚、8-姜酚和抗胃癌关键靶点的结合情况。结果: 血清药理学实验中不同配比LDGD灌胃大鼠后提取的30%含药血清对人胃腺癌细胞AGS的细胞活力均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HUVEC无明显抑制作用;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LDGD有效化学成分101个,抗胃癌关键靶点为VEGFA、TNF-α、CASP3、MYC;富集分析结果表明,LDGD抗胃癌可能主要通过对凋亡信号、氧化应激、活性氧反应等途径的调节,以及对TNF、p53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甘草酸、甘草苷与VEGFA对接良好,6-姜酚与TNF-α对接良好,且这3种成分在LDGD中含量相对较高。结论: 甘草干姜汤具有一定抗胃癌活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氧化应激,作用于TNF、p53等信号通路,其中甘草酸、甘草苷、6-姜酚可能为关键药效成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Encor、Mammotome及Hologic 3种真空辅助旋切系统在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应用中的差异。方法 收集2020年2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2 528例乳腺肿块手术患者的资料,选取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共1 019例,按使用系统分为Encor组379例(病灶548个)、Mammotome组362例(病灶513个)及Hologic组278例(病灶433个)。回顾分析比较3组病理结果、肿块大小、肿块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患者对手术满意度。结果 3组患者在病理结果、肿块切除率和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logic系统切除肿块最大直径[13(10,18)mm]大于Encor系统[12(9,16)mm]和Mammotome系统[11(8,1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logic组手术时间[11.5(7,18)min]短于Encor组[27(18,38)min]及Mammotome组[24(18,3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mmotome组术中出血量[2.5(2,5)mL]少于Encor组[3(2,5)mL]及Hologic组[5(4,1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cor系统术后满意度(97.89%)高于Mammotome组(96.13%)及Hologic组(94.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cor、Mammotome及Hologic均是有效安全的微创旋切系统。Encor系统术后满意度高,但手术时间长。Mammotome系统术后出血量少,但切除肿块较小。Hologic系统切除肿块较大且手术时间短,但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满意度较差。合适的选择将使旋切技术在乳腺手术中得到更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使用ExacTrac与OBI系统对颅内肿瘤进行图像引导放疗,并用锥形束CT(CBCT)验证ExacTrac系统移床修正后的结果,评估ExacTrac系统在颅脑肿瘤放射治疗中的摆位精度.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8例颅脑肿瘤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利用三维激光系统摆位,用ExacTrac系统拍摄两幅交叉的X线图像,得到三维平移误差X(左右)、Y(进出)、Z(升降)和对应的旋转误差Rx、Ry、Rz,进行六维移床修正后,再使用ExacTrac系统验证修正后的位置并在加速器上进行CBCT扫描.记录ExacTrac修正前、后以及CBCT的摆位误差并统计分析.结果 ExacTrac系统修正前X、Y、Z三个方向的平移误差分别为(-0.38±1.38)mm、(0.30±1.37)mm、(-0.55±1.12)mm,修正后的误差为(0.02±0.31)mm、(0.01±0.25)mm、(-0.03±0.27)mm,其对应的旋转误差分别为(-0.18±1.08)°、(0.35±1.60)°、(0.21±1.11).和(0.06±0.19)°、(0.01±0.23)°、(-0.03±0.30)°,修正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CT验证ExacTrac修正后的误差为(0.26±0.59)mm、(-0.42±0.55)mm、(0.22±0.53)mm,均不超过±1 mm.结论 ExacTrac系统配合六维床可明显降低摆位误差,提高治疗精度,是一种在颅脑肿瘤放射治疗中可靠的图像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8.
背景1型糖尿病(T1DM)患病率逐年增加,其自身免疫的特性易导致患者出现胰腺β细胞破坏和胰岛素缺乏症,进而使患者血糖不易达标。目的应用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FGMS)探讨T1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为未来临床采取针对性降糖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85例T1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吸烟、饮酒等基线资料,测定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血压(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等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是否高于总体均值0.82 mmol/L将患者分为血糖波动高组与血糖波动低组,评估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总分及糖尿病授权简化量表(DES-SF)总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T1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TG、UACR、平均血糖浓度(MEAN)、血糖标准差(SD)、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时间(TIR)、DES-SF得分和SDSCA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MEAN(β=-0.272,P=0.019)、SD(β=-0.300,P=0.009)、MAGE(β=-0.254,P=0.007)的影响因素;糖尿病病程是MEAN(β=0.466,P=0.029)的影响因素;HbA1c是MEAN(β=0.416,P<0.001)、SD(β=0.330,P=0.004)、TIR(β=-0.287,P=0.014)、MAGE(β=0.182,P<0.001)的影响因素;UACR是SD(β=0.264,P=0.040)、TIR(β=-0.350,P=0.006)、MAGE(β=0.236,P=0.009)的影响因素;SDSCA总分是MEAN(β=0.416,P<0.001)、SD(β=0.330,P=0.004)、TIR(β=-0.287,P=0.014)的影响因素;DES-SF总分是MEAN(β=-0.271,P=0.045)、TIR(β=0.865,P=0.016)的影响因素。结论T1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UACR、自我管理行为以及自我管理潜能,临床应根据这些因素为患者制订个体化降糖策略,从而减少患者的血糖波动,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靶点通路预测及细胞实验验证尿石素A(UA)在糖尿病环境下保护胰岛β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Cytoscape软件分析成分药效靶点,以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信号通路。将MIN6胰岛β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高糖脂模型组、给药组(UA,11.5μg·mL-1),干预24 h。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光密度值),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mTOR)及其相应磷酸化蛋白(p-Akt、p-mTOR)表达水平。自噬抑制剂氯喹(CQ,50μmol·L-1)、AMP依赖的蛋白激酶抑制剂(CC,10μmol·L-1)进行进一步反证。结果 网络预测发现Akt、mTOR为主要靶点,KEGG分析得到34条信号通路(P<0.05),Akt-mTOR是其中一条重要通路。对照组、高糖脂模型组、给药组的细胞活力分别为99.92±1.84, 47.40±2.78和67.07±2.95;p-Akt表达分别为1.00±0.02, 0.61±0.01和0.79±0.01;p-m...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住院医嘱合理用药监测系统的应用及管理在提高住院患者用药医嘱合理性水平中的成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将2019年4月到2021年3月期间住院医嘱合理用药监测系统拦截不合理医嘱信息导入Excel工作表,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住院医嘱合格率由2020年3月(上线前) 的77.55%上升到2021年3月(上线后)的98.02%,系统上线后住院医嘱合格率每个季度分别为79.07% 、 82.45%、94.17%、98.28%;通过SPSS20.0统计软件对药师端进行无效回复医嘱通报前后相同季度数据进行χ 2 检验,发现2020年第二季度与2021年第二季度返回修改率和无效回复率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 < 0.01)。结论:住院医嘱合理用药监测系统运行期间,提高了本院的合理用药和用药管理水平。系统拦截规则灵活,自定义设置较为全面,有效阻止了可能存在的药物安全隐患。但是,系统还需进一步维护升级,以适应更高标准的用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