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44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要:目的:观察眼针疗法对于急性腰痛疼痛性质、程度及腰部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将 60例急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疗法试验组30例和普通体针对照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出 针后即刻、5d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性质及程度评定,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 分(VAS)、现有疼痛强度评分(PPI),腰部活动度予重复改良Schober试验(MMS)评定,治 疗时进行两组针刺疼痛感评定,并最终进行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即刻 PRI、 VAS、PPI评分均降低,MMS评分升高,试验组评分差异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5d PRI、VAS、PPI评分均降低,MMS评分升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针刺疼痛程度相比,试验组评分较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眼针疗法治疗急性腰痛与普通体针临床疗效相当,但针刺疼痛程度较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眼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组联合眼针及体针治疗,对照组联合巴氯芬口服。2组均治疗10d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呃逆伴随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0%(P0.05)。治疗组治疗后睡眠、进食、焦虑症状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进食、焦虑症状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眼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呃逆患者有效,能减少患者呃逆发病时间及发作次数,改善睡眠、进食、焦虑伴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5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诊断为偏头痛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头皮针和体针治疗方案,患者取坐位,对穴位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采取快速进针法对所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眼针疗法,对所选穴位采用框外横刺法进行针刺。两组在针刺结束后均留针45分钟,1次/d,21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根据临床疗效判定标准、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和不良反应比较两组的疗效,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观察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结论眼针联合头皮针和体针能够有效地缓解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头痛程度,且不良反应少,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眼针带针康复疗法是指眼针疗法与现代康复技术有机结合,根据康复对象不同的功能障碍,选取“眼针八区十三穴”对应穴区进行埋针,留针期间同步进行各种康复训练的一种疗法。制定眼针带针康复疗法技术操作规范主要目的是规范管理和指导中医专业技术人员正确使用眼针带针康复疗法进行康复治疗。本标准通过对眼针带针康复疗法的技术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定义和术语(眼针物理疗法、眼针作业疗法、眼针言语训练、眼针认知康复训练、眼针止痛康复技术)、操作步骤与要求(眼针针具选择、取穴原则、体位选择、环境要求和操作方法等)、主要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规范制定。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各级各类医院及医疗机构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眼针带针康复疗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8例。2组均给予常规医护,观察组同时加用眼针疗法及中医护理干预,2组均于干预4周后检测患者血清IL-1β、IL-6及TNF-α指标,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7.5%,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IL-6及TNF-α干预前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疗法联合中医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IL-1β、IL-6及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眼针疗法对脑中风康复期患者语言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脑中风康复期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肢体功能训练,早期予以床上练习,随患者病情康复进行步行训练,然后进行行走、负重行走练习,每日练习时间为1 h,每日2次,康复训练循序渐进的进行。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眼针治疗,取穴:患肢侧上焦区、下焦区,每次1 min,留针30 min。两组治疗时间为4周。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同对照组。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评分、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及失语指数(AQ)。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降低,ADL评分、Fuel-Meyer评分以及AQ评分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NIHSS评分较低,ADL评分、Fuel-Meyer评分以及AQ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能减轻脑中风康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比应用药物与康复训练,联用眼针更能促进语言及运动功能的全面康复,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袁健辉  李姗  付球  楚佳梅  包烨华 《新中医》2017,49(10):180-182
<正>周围性面瘫俗称歪嘴风、口眼歪斜,是临床上的常见病,流行病学显示全国每年的发病人数至少有335万人~([1])。本病多由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而入,中面部经络,导致气血痹阻,筋脉失于濡养,以致肌肉缓纵不收而发。目前周围性面瘫(面神经炎)在西医中病因尚未明确,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均可引起面肌瘫痪~([2])。西医治疗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测眼针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抗氧化机制。[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60只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20只,眼针治疗组20只。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眼针治疗组参照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栓塞2h后,拔除栓塞线,进行再灌注,再灌注时间为72h;空白对照组,常规饲养,不施加任何干预;假手术组手术方式同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但不做栓塞,仅暴露出右侧颈总动脉(CCA)、颈外动脉(ECA)、颈内动脉(ICA),然后逐层缝合即可。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及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模型复制后,正常饲养,不做任何处理。眼针治疗组,模型复制成功后,再灌注即刻开始进行眼针针刺治疗,取13mm毫针,眼针组于大鼠眶周2mm处针刺,定位参照人体取穴方法,取肝区、上焦区、下焦区、肾区。针刺手法:从眼眶边缘2mm部位平刺,左眼按照顺时针方向(右侧按逆时针方向),从该穴区起始定位线向终止定位线进针,进行平刺操作,刺入真皮,达到皮下组织,进针3mm,到终止定位线为止。留针20min,留针10min时用刮柄进行刮针1次,刮针5下,2次/d,连续3d。观测MDA、SOD、GSH-PX指标、死亡率。[结果]死亡率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为0,脑缺血再灌注模型38.90%,眼针治疗组23.50%。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相比,眼针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1)。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眼针治疗组大鼠血清MDA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眼针治疗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低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P0.01);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眼针治疗组大鼠血清SOD和GSH-PX含量低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眼针治疗组大鼠血清SOD和GSH-PX含量高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P0.01)。[结论]眼针能通过调节抗氧化产物含量表达途径,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眼针针刺从脾胃论治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难治性高血压患者97例维持入组前口服药物品种及剂量,同时采用眼针针刺治疗,主穴脾区、胃区,辅穴肝区、肾区,每天1次,每周日休息,连续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患者偶测血压情况及治疗前后患者24h动态血压情况、血压负荷和血压变异性,并据血压改善值判定临床疗效及血压达标率.结果 试验过程中脱落4例.93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77例,总有效率为82.79%,血压达标75例,血压达标率为80.65%.治疗4、8周后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或P<0.01),治疗8周后较治疗4周后亦有降低(P<0.05).治疗8周后,患者24 h血压监测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及其血压负荷及血压变异性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眼针针刺脾区、胃区配合基础药物治疗可以良好地控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从而减少对心脏、肾、脑等靶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