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68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59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以命门学说的学术思想最为丰富,同时又是争论最多至今尚未能统一的重要理论。中医的命门学说是在概念的调整和观察视角的开阔中发展起来的,它既是对五行的突破,也使藏象理论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2.
视疲劳中医古籍探源及其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认为,肝开窍于目,劳瞻竭视,暗耗精血,而出现上述诸多证候,故称之为“肝劳”。古代医家对肝劳在病名、病因、病机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在调养和治疗方面亦有述及,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明  张玥  陈会苓 《中医研究》2009,22(2):10-12
所谓“四畔”,是中医学对痈疽疮疡四周的描述。探究大量中医外科文献,四畔疗法是通过病灶四畔的特征,来辨识不同证候、不同疾病及其善恶顺逆的诊断方法,即着眼于纠正“四畔”的病理变化进行治疗和施药、施术于“四畔”的外治法。例如“箍围药”、“贴焙药”、“围针”治法等。这些有关“四畔”的辨证和治疗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四畔”理论。  相似文献   
4.
和法源流考     
《中医文献杂志》2007,25(4):54-54
  相似文献   
5.
络脉系统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络脉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络脉病变是多种内伤杂病和外感重症发生、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络脉学说肇始于《内经》。《内经》对络脉的生理特点、病理变化以及在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等内容已有较完备的记载,奠定了络脉学说  相似文献   
6.
督脉属奇经八脉,是经络系统中具有主导作用的经脉之一,能调控人体生长发育、全身脏腑经脉正常运行。基于“脊柱相关疾病”“背俞功能带”及神经相关理论,发现督脉与夹脊穴及背俞穴三者关联密切,具有影响脏腑器官的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分析督脉背段区域及背俞穴、夹脊穴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关联作用,结合西医学神经系统相关认识,提出可能存在“泛督脉”区带,认为督脉背段及其两侧背俞穴、夹脊穴具有经气关联,且与五脏六腑联系紧密。在“泛督脉”视域下,督脉背段区域不同脊柱节段出现的如压痛反应、结节、穴区温度变化等病理改变能反映不同脏腑疾病,能够辅助相应脏腑疾病的临床诊断;在督脉背段区域不同脊柱节段应用包括纠正脊柱实质病变、穴位刺激等方法,能够治疗对应脏腑疾病。“泛督脉”的提出对督脉背段功能作用进行了总结及理论延伸,或将进一步探索督脉临床诊疗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7.
褥疮源流考     
褥疮是常见的临床并发症,除患者自身痛苦外,其治疗费用和护理难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文章通过对褥疮古代文献的梳理,从病名、病因病机、治法对褥疮源流进行考证,分析历代医家对褥疮病因病机的认识,并结合现代研究对褥疮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以冀为当代临床认识、诊治和护理褥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肇自晋唐、盛于明清的“新安医学”在中医学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作者对新安临床医家中具有代表性的医学家族 :徽州歙县定潭“张一帖”的源流进行了详细考证。认为“张一帖”之名起于明嘉靖年间 ,传承至今 ,计 45 0余年、15代的历史。张氏历代以急性热病、内科疑难杂病为其精擅 ,传有“末药”等名方 ,并对张氏各代的临床特色予以简要考辨、探讨。认为区域性医学流派、代表性医学家族链曾是中医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建构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医脾肾相关学说源流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中医脾肾相关学说的发展历程,并对其历史源流进行整理研究。中医脾肾相关理论萌芽于秦汉,发端于晋唐,兴盛于宋元,深化于明清,至现代始发展为一门理、法、方、药俱备的完整理论。  相似文献   
10.
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元阳,大凡肾病多为阳损阴耗之候,故肾虚证在临床极其常见,其研究亦较深入和广泛;而同为肾病之一的实证远远未能得到充分的继承和发展,对肾实证的客观存在性,一直是百家争鸣,莫衷一是,乃至六版中医教材也只论其虚,不言其实,肾实证在临床并非鲜见,古往今来,有关论述屡见案端,依据赵绍琴老师经验并参阅古今文献,对肾实证渊源进行系统阐述和辨析。在临床上结合临证所得,悟出“泻肾、降浊、消白、排毒”等新疗法治疗肾病,取得了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