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9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30篇
妇产科学   303篇
基础医学   178篇
临床医学   580篇
内科学   82篇
皮肤病学   8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40篇
综合类   1898篇
预防医学   104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10篇
  7篇
中国医学   154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413篇
  2013年   388篇
  2012年   470篇
  2011年   482篇
  2010年   408篇
  2009年   384篇
  2008年   487篇
  2007年   429篇
  2006年   371篇
  2005年   373篇
  2004年   322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综合护理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不良心理、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治疗的14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分别实施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探究对于患者不良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实施之前,SAS、SDS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护理措施实施之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护理实施之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情感职能和社会功能四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实施综合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改善不良心理,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输卵管性不孕病人经宫腹腔镜手术后的自然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输卵管因素不孕行宫腹腔镜手术的病例226例。按照输卵管梗阻部位和侧别分为单侧输卵管近端梗阻、双侧近端梗阻、一侧近端一侧远端梗阻、单侧远端梗阻、双侧远端梗阻、不全梗阻,采用近端插管、伞端造口、伞端成型及盆腔粘连松解术等手术方式,术后至少有一侧输卵管通畅。比较不同类型输卵管性不孕病人手术治疗后1年内的自然妊娠情况。结果单侧近端梗阻、双侧近端梗阻、单侧远端梗阻、双侧远端梗阻、不全梗阻的病人术后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6例病人术中发现盆腔粘连192例,轻度盆腔粘连术后临床妊娠率46.7%,重度盆腔粘连术后临床妊娠率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 35岁病人术后临床妊娠率27.5%,≥35岁病人术后临床妊娠率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孕年限 < 2年的病人术后临床妊娠率37.5%,2~5年的病人术后临床妊娠率21.8%,>5年的病人术后临床妊娠率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不同类型输卵管性不孕病人行相应的手术治疗是可行的,术后妊娠率无显著差异。重度盆腔粘连的病人术后妊娠率低,不适合期待试孕。年龄和不孕时限可能是影响术后妊娠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定坤丹治疗子宫内膜薄型不孕的临床效果,为优化子宫内膜薄型不孕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187例子宫内膜薄型不孕患者,在保证组间基本特征匹配原则上,利用计算机软件产生的随机数,按照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93例)和观察组(94例)。对照组给予雌二醇+地屈孕酮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定坤丹。比较治疗3个周期后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孕激素浓度及临床妊娠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排卵期平均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黄体期孕激素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累计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定坤丹可以明显改善子宫内膜薄型不孕患者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提高黄体功能,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7.
人工流产十分常见,大约四分之一的女性会经历人工流产。自从全球许多国家人工流产合法化以来,关于人工流产对再次妊娠早产、低出生体重和继发性不孕症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因为已发表文章的研究结果不甚一致,且高质量的研究证据有限,故关于人工流产后是否存在上述生育风险尚未得出明确的结论。本文就人工流产对再次妊娠早产、低出生体重和不孕症的影响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做好相关研究工作,获得人工流产对女性生育力和妊娠结局影响的高质量研究证据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影响输卵管堵塞不孕者输卵管通畅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5月医院育龄期输卵管堵塞性不孕者85例,分析与归纳、总结影响输卵管堵塞性不孕者输卵管通畅度的风险因素,建立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对有意义的风险因素着重分析。结果:85例患者中年龄>38岁和具有盆腔感染疾病史、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峡部炎症、功能异常、月经异常、辐射史者构成比均高于年龄≤38岁构成比和无上述疾病及无辐射史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38岁、具有盆腔感染疾病史、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峡部炎症、功能异常、月经异常、辐射史是影响输卵管堵塞不孕者输卵管通畅度的高危风险因素。结论:影响本地区输卵管堵塞不孕者输卵管通畅度相关因素与文献报道相比并未出现显著变化,与本地区加强高危人群监测、早期进行高危风险因素防控不无关系,值得完善与实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养精种玉汤辅助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控制性促排卵+IVF-ET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养精种玉汤治疗,至HCG日停止服用。治疗后统计2组Gn使用情况、取卵数及妊娠率;检测并比较HCG日2组子宫内膜容受性指标;比较2组妊娠结局及治疗期间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Gn使用天数及使用剂量均低于对照组,而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子宫内膜类型为A型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而子宫内膜类型为C型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而子宫内膜动脉血流参数PI及RI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期间2组血清肝功能指标及血尿常规检测均未发现异常。结论:养精种玉汤辅助IVF-ET可有效增强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患者妊娠率并改善其妊娠结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朱氏调经促孕方加味联合克罗米芬(CC)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ER)的影响。方法:纳入15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50例。A组患者给予CC促排卵治疗,B组患者给予CC促排卵结合朱氏调经促孕方加味口服治疗,C组患者给予CC促排卵结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以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CC至多服用1个疗程,停药后随访3个月经周期。比较3组患者的周期排卵率及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的发生率;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进行阴道超声监测,比较3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内膜类型及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与阻力指数(RI);于黄体期中期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雌二醇(E_2)水平;比较3组患者的妊娠率。结果:①B组患者的周期排卵率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患者的LUFS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②HCG注射日,B组患者的子宫内膜较A组、C组患者明显增厚(P0.05);B组患者的A型内膜例数多于A组、C组(P0.05),C组患者的A型内膜例数多于A组(P0.05)。③HCG注射日,B组患者的子宫动脉PI、RI均低于A组、C组(P0.05),C组患者的子宫动脉RI亦低于A组(P0.05)。④黄体期中期,B组患者的血清E_2水平高于A组、C组(P0.05);A组和C组患者的血清E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B组患者的妊娠率高于A组、C组(P0.05),C组患者的妊娠率高于A组(P0.05)。结论:朱氏调经促孕方加味能有效提高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患者CC促排卵后的排卵率,降低LUFS的发生率,升高血清雌激素水平,改善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