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目的:观察正清风痛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肾脏损害的临床疗效和部分机制。方法:将30例病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为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小剂量激素,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正清风痛宁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蛋白尿、肾功能、免疫功能、免疫活动性指标的变化。结果:正清风痛宁能改善患者临床蛋白尿、血尿、水肿等表现,总有效率达86.7%,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能使患者蛋白尿含量明显减少(P<0.01),并对早期肾功能损害有逆转作用。正清风痛宁还可调节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含量下降,C3补体上升,降低血RF滴度、改善病情活动性指标ESR,起免疫调节作用。结论:正清风痛宁不仅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良药,且对类风湿关节炎并发的肾脏损害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其免疫调节有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腑以通为用,然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辛能散、能行,散行则可通,故不通之病当以辛治之.气血津液只有通达,才能发挥其濡养之用,五脏六腑只有得到濡养才能柔润,故又言辛能润.辛散通便包括"宣肺通便法"和"利肠通便法".  相似文献   
4.
方茹璐  徐巧璐  葛晓  黄继勇 《新中医》2022,54(12):258-262
目的:调查痛风患者合并症或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并分析痛风中医证型与其合并症或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科痛风患者的合并症或并发症,分析年龄、中医证型等与合并症或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痛风病例462例,有402例痛风患者合并或并发其他疾病,总发生率87.01%。痛风最常见的合并症或并发症排前5位者依次为高血压(54.2%)、高血脂(33.6%)、肾功能不全(29.4%)、肾结石/结晶(14.7%)、肝功能不全(12.2%)。对高血压、高血脂、肾功能不全、肾结石/结晶、肝功能不全进行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获得:影响痛风患者高血压发生的因素为年龄和低密度脂蛋白(LDL),高血脂发生的因素为血沉(ESR)、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和血糖(GLU),肾功能不全发生的因素为性别、血小板、血尿酸和ESR,肾结石/结晶以及肝功能不全发生的因素分别为病程和年龄。高血压是发病率最高的合并症,各证型包括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痰浊阻滞、瘀热阻滞痛风患者合并高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高血脂或肾囊肿的痛风患者,均以湿热蕴结型最...  相似文献   
5.
范永升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七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继勇  范永升 《中医杂志》2008,49(4):311-31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范师认为,SLE的发生主要是先天肾阴亏虚,以致五脏之精生化乏源,形成以阴虚内热为本的狼疮体质。复因外邪侵袭,与痰、瘀胶结,变为邪毒,随经脉气血散布全身,产生复杂多变的狼疮症候群。狼疮素体以虚热为主,易感受阳热之毒邪而发病,感受寒邪,也易从热化。结合SLE的病机特点,范师总结出以解毒、祛瘀、滋阴为主的狼疮治疗七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继勇 《中医杂志》2012,53(1):16-1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好发于育龄期妇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远高于西方国家,据报告为70/10万,其不影响妇女的生育能力[1],但是SLE孕妇易发生流产、早产、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死胎和各种新生儿先天性异常(新生儿SLE、先天畸形、早期新生儿死亡)等[2].有研究发现,电镜下SLE孕妇的胎盘显示绒毛发育不良,免疫学检查显示蜕膜绒毛上有IgA、IgG、IgM和C3等的沉积,使胎盘受到免疫损伤,绒毛面积减少[3].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狼疮定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协同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MRL/lpr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分别为模型组、中药(狼疮定)组、泼尼松组、来氟米特组。观察各组间灌胃饲养前后体重变化、尿蛋白水平及存活率,用药16周后抽血测PBLC CD4+CD28+、CD4+CD40L+、CD4+CTLA-4+、CD19+CD80+、CD19+CD86+、CD19+CD40+细胞百分率和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治疗16周后,模型组尿蛋白均高于各治疗组,中药组与泼尼松组无明显差别;泼尼松组和来氟米特组脾脏指数均小于中药组;模型组及中药组CD4+CD40L+细胞及CD4+CTLA-4+细胞均高于泼尼松组和来氟米特组,中药组与模型组CD4+CD40L+细胞差异显著,模型组CD19+CD80+及CD19+CD86+细胞均显著高于其它各治疗组,中药组的CD19+CD80+和CD19+CD86+细胞均高于泼尼松组和来氟米特组;模型组MRL/lpr小鼠肾病理损害明显重于其它各组。[结论]中药狼疮定能抑制MRL/lpr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CD40L、CD80、CD86表达,对CD4+CTLA-4+抑制作用不明显,因而能平衡淋巴系统致命的过刺激反应,对LN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借助系统论某些原理,将人体阴阳的运动分为:初始平衡态、阴阳的自发运动态、人体的自我稳定,三步.认为"阴升阳降",是人体借助外部的物质、信息、能量以自我稳定的过程.这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了依据,也使传统中医理论易混淆的三个概念:阴阳相和,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得到明确.  相似文献   
9.
黄继勇  张艳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9):1487-1489
目的 了解痛风患者外周血中炎症因子IL-18、IL-1β、TNF-α的变化,探讨其在痛风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病例选自2013年8月—2014年10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及病房就诊患者,痛风组共49例(急性期24例、间歇期25例),正常对照组为同期门诊健康体检人群,共16例。均抽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血尿酸、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 结果 痛风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IL-18分别是[105.66(43.32,190.83)]pg/ml、[0.00(0.00,0.00)]pg/ml,IL-1β分别是[0.00(0.00,0.15)]pg/ml、[0.03(0.00,0.30)]pg/ml,TNF-α分别是[0.00(0.00,4.60)]pg/ml、[0.00(0.00,6.77)]pg/ml,2组相比IL-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L-1β与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患者血尿酸与炎症因子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尿酸与IL-18呈正相关(rs=0.497,P<0.001);CRP与IL-18呈正相关(rs=0.366,P=0.010);血清中IL-18、IL-1β、TNF-α的变化无相关性(P>0.05)。急性期尿酸与TNF-α呈负相关(r=-0.431,P=0.036);间歇期,IL-18与IL-1β呈负相关(rs=-0.402,P=0.046),尿酸与炎症因子不相关,尿酸与CRP不相关。 结论 痛风患者外周血中IL-18显著增高,IL-18可能参与痛风的慢性炎症过程,并与尿酸的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痛风患者的舌象特点。方法:对2016年12月至2017年8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就诊的216例痛风患者,按照痛风舌象评价表进行评价。根据其出现的频率及评分的高低,确定痛风患者舌象的总体特点,分析其规律。结果:216例患者中208例为男性,女性8例,男女比例26∶1;年龄16~88岁,平均(51.48±16.73)岁,其中16~30岁25例,31~50岁78例,51~70岁93例,71~88岁20例;病程3 d~40年,病程1年内(包括1年)的31例,1~10年149例,11~20年30例,20年以上6例。缓解期患者61例,急性期患者155例。痛风患者舌象的总体特点为:舌体胖大伴有齿痕及裂纹,其中胖舌88.89%,裂纹舌75.93%,齿痕舌87.04%;舌苔润滑81.48%,稍厚或偏厚80.09%,苔黄腻(以黄为主)94.91%,以轻中度的腻苔为主占93.98%;舌色相对偏红,以红和暗为主,占比为64.35%。结论:舌胖大伴齿痕及裂纹、质润滑、苔黄腻稍厚是痛风患者舌象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