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殊起搏程序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是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阵发性房颤进行早期干预,防止过早地进展为慢性房颤成为临床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电生理机制的研究表明,房性早搏(房早)等触发因素在房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Vitatron公司根据常见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54岁。1998年9月因胸闷,心悸6年来院就诊,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行双腔起搏器植入。起搏器型号为Biotronik Actors D,心房导线型号PX53-JUP,心室导线型号PX60-UP,当时心房导线采用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心室导线采用右头静脉径路,术中测试心房起搏阈值0.4V、电流0.7mA。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胸心外膜左心室导线植入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1例经静脉植入左心室导线因冠状静脉窦开口畸形而放弃的患者行经胸植入左心室心外膜导线植入。结果右心房、右心室心内膜起搏导线植入及两根心外膜起搏导线缝合均顺利,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2周后临床症状逐渐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从术前Ⅲ、Ⅳ级提高至Ⅱ级,LVEDD从72mm减至66mm,优化程控起搏器后超声心动图描记术检查室间隔基底部与左心室侧壁间失同步性改善,第3天心外膜起搏导线阈值从术中的2.0V降为0.5V且稳定。已随访12周临床症状、心功能改善,组织多普勒显像示左心室内恢复同步化。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经胸心外膜左心室导线植入是安全、可行的,特别是对经静脉途径失败的患者,是可选择的方法之一;术中左心室导线的定位及术后的综合处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有适应症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行永久房间隔起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先行心内电生理标测 ,寻找使双心房同步激动的房间隔最佳起搏点 ,采用主动固定起搏导线固定于该部位。结果  4例患者窦性心律时房间传导为 10 6 0± 4 3ms ,标测后房间隔起搏房间传导时间为 11 0± 1 1ms,(P <0 0 0 1)。达到了双心房同步起搏。 3例患者成功地植入房间隔主动固定导线 ,一例患者失败。结论 永久房间隔起搏方法在伴有房间传导阻滞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双心室起搏的初步临床经验   总被引:16,自引:13,他引:3  
目的 探讨缺血性或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行永久性双心室起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例缺血性或扩张型心肌病合并难治性心力衰竭和左束支阻滞患者常规植入右心室起搏导线的同时植入冠状静脉窦导线于心大静脉或心中静脉,分别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及双心室起搏,应用Swan-Ganz导管或超声心动图测定不同起搏地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左束支阻滞患者植入冠状静脉窦导经至心大静脉或心中静脉行以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丹酚酸B镁(salvianolic acid B,Sal-B)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成4组,即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MI/R)、再灌注低剂量组(Sal-B20 mg·kg-1组)、再灌注高剂量组(Sal-B 60 mg·kg-1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只开胸不结扎,其余3组结扎左室缘支90 min,切断结扎线120 min,建立MI/R模型。各组分别于结扎左心室缘支前5 min、结扎后90 min、再灌注120 min时取血,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 (cTnI),并评估缺血范围、无复流范围及梗死区心肌范围。结果 结扎90 min后,MI/R组、Sal-B 20 mg·kg-1组和Sal-B 60 mg·kg-1组3组之间CK-MB、cTn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灌注120 min后,Sal-B 60 mg·kg-1组的血清CK-MB、cTnI水平显著低于MI/R组、Sal-B 20 mg·kg-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染色所测的冠脉结扎区心肌缺血范围基本一致。与MI/R组、Sal-B 20 mg·kg-1组比,Sal-B 60 mg·kg-1组可以显著减少无复流面积(P<0.05)和梗死面积(P<0.05),MI/R组和Sal-B 20 mg·kg-1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al-B 60 mg·kg-1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肌细胞结构损伤,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轻无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普通成年人群此病发病率约为0.23%。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相关的主要学说背‘毒肽”学说、“单一不足”学说及“心肌能量障碍学说”。迄今为止,对于肥厚性心肌病尚缺乏明确的治疗方法,而关于肥厚性心肌病明显逆转的病例也鲜有报道。现将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治的肥厚性心肌病间隔肥厚逆转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对本院按装双腔起搏器的患者 ,通过人工调节为房室顺序起搏及心室起搏状态 ,运用超声心动图观察二者的功能改变以利于临床选择最佳起搏方式。对象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院1997年~1999年按装起搏器的患者20例 ,男性12例 ,女性8例。年龄50~81岁 ,平均 (68±14)岁。原有疾病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SSS) ,Ⅱ~Ⅲ°房室传导阻滞等 ,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为I级。二、方法采用HP公司8500型超声诊断仪 ,控头频率2.5MHz ,患者取平卧位及左侧卧位 ,起搏频率为80次/分。第一种程控起搏方式为房室顺序起搏 (D…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使用负荷量阿托伐他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9-03-2010-03行急诊PCI的3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确诊后立即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负荷剂量,经绿色通道完成急诊PCI术后予以阿托伐他汀40mg/d继续治疗1个月,观察负荷量阿托伐他汀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PCI术后血流再灌注情况(如TIMI血流等级、无复流现象发生情况、ST段水平回落情况及心肌酶谱峰值情况等)结果令人满意;除1例患者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转入ICU经积极救治无效死亡外,无围术期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及支架内血栓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全程观察肝肾功能等药物安全性指标,30d时血碱性磷酸酶、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与入院当天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0d时测AST、ALT分别为(27.50±8.69)、(23.63±8.03)U/L,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与入院当天相比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拟急诊行PCI治疗的患者,围术期使用负荷量阿托伐他汀不仅安全而且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味交泰汤对高血压失眠大鼠主动脉内皮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eNOS)表达的影响,探讨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合并失眠状态思路。方法:24只12周龄SHR分为4组:空白组(高血压),模型组(高血压失眠),加味交泰汤组,归脾汤组(对照组)。采用药物睡眠剥夺法建立模型(空白组除外),用药2周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eNOS、VWF8的表达。结果:加味交泰汤组eNOS表达升高,vWF表达降低显著。结论:加味交泰汤具有降压安神和明显内皮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