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的80例IBS-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绪相关指标及神经活性物质水平。 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SDS及S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SDS及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2组患者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NPY、5-HT、CG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NPY、5-HT、CG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IBS-D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对出血性中风大鼠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针刺促进脑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非穴位组、针刺组、雷帕霉素组,每组按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造模后第3、7天)分2个亚组。将50μL自体血注入到大鼠尾状核制备出血性中风模型。各干预组分别给予针刺"百会"透患侧"曲鬓"、非穴位针刺、侧脑室注射雷帕霉素进行干预。于各时间点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悬线测试、平衡行走测试)。评分结束后取各组大鼠出血半暗带区脑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蛋白的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LC3-Ⅱ/Ⅰ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造模后第3、7天的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悬线测试、平衡行走测试)显著降低(P<0. 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雷帕霉素组大鼠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P<0. 05),且针刺组高于雷帕霉素组(P<0. 05)。与同时间点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后第3、7天模型组大鼠脑组织LC3蛋白阳性表达、LC3-Ⅱ/Ⅰ明显升高(P<0. 05);与同时间点的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脑组织LC3蛋白阳性表达、LC3-Ⅱ/Ⅰ明显升高(P<0. 05);与针刺组比较,雷帕霉素组大鼠脑组织LC3蛋白阳性表达、LC3-Ⅱ/Ⅰ明显升高(P<0. 05)。结论:针刺能上调出血性中风大鼠脑组织LC3-Ⅱ/Ⅰ,良性激活自噬水平,进而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对脑出血(ICH)大鼠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探究针刺促进ICH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雄性SD大鼠(250-300 g)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50 μL自体血注入尾状核)、非穴位组(平行中线距“百会”穴1 cm 处)、针刺组(患侧“百会”透“曲鬓”),每个亚组20只。于行为学评分(前肢放置试验、拐角试验)结束后取患侧出血半暗带区脑组织,用免疫组化检测p62蛋白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p62、Beclin-1表达含量变化。结果:在ICH后7天模型组出现明显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均P<0.01,转角试验(%):28±8.37 vs. 60±15.81;前肢放置试验(%):36±8.94 vs. 88±8.37),并上调脑组织p62、Beclin-1蛋白表达含量(均P<0.01,p62:0.85±0.07 vs. 0.37±0.03;Beclin-1:0.57±0.05 vs. 0.28±0.04);而针刺干预能够明显提高ICH大鼠行为学评分(均P<0.01 vs. 模型组/非穴位组,44±11.41 vs. 28±8.37 or 22±8.37; 64±11.40 vs. 36±8.94 or 38±8.37),并下调ICH大鼠脑组织p62,上调Beclin-1蛋白表达含量(均P<0.01 vs. 模型组/非穴位组,0.61±0.05 vs. 0.85±0.07 or 0.82±0.06; 0.82±0.07 vs. 0.57±0.05 or 0.61±0.08)。结论:针刺能下调ICH大鼠脑组织p62蛋白表达,上调Beclin-1蛋白表达,进而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体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大样本数据对依洛尤单抗和阿利西尤单抗的不良事件(ADE)进行信号挖掘分析,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15年第3季度—2021年第2季度共24季度的依洛尤单抗和阿利西尤单抗的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R)法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利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对药物不良事件信号进行标准化分析。结果 共收集不良事件报告8 024 207份,筛选出相关的ADE报告73 797份,其中依洛尤单抗报告61 883例,阿利西尤单抗报告11 914例,男女比例0.74:1,年龄集中在45~74岁。挖掘到依洛尤单抗和阿利西尤单抗相关ADE信号主要集中在注射部位反应、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等方面,且依洛尤单抗在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相关ADE具有更高风险。将信号进行规整比对,还挖掘出了神经系统疾病等药品说明书中尚未收录的关联较强的ADE信号。结论 利用FAERS数据库可较深入挖掘分析依洛尤单抗和阿利西尤单抗的安全警示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选择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薄氏腹针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为该方法的临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腹针治疗组(A组)、传统针刺组(B组)和西药组(C组),每组各40例。A组采用薄氏腹针疗法配合口服甲氨蝶呤治疗,B组采用传统针刺配合口服甲氨蝶呤治疗,C组予以口服甲氨蝶呤治疗,治疗3个疗程(12周)后,观察各组中医症候评分(关节屈伸不利、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晨僵),及血清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A、B、C三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92.1%、81.1%、64.9%,A、B组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P0.05);A组与B组比较,A组有效率高于B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关节屈伸不利、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晨僵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A、B两组各症候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0.001);其中屈伸不利和关节疼痛评分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5),在关节肿胀和晨僵评分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ESR、RF及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A、B两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P0.001);RF水平方面,A组明显低于B组(P0.05),ESR和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薄氏腹针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ESR、RF及CRP水平,且优于传统针刺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根据全国儿童哮喘调查方案,于1990年7~9月对宁波市老市区(湖西街道)、工业区(镇海石化总厂、中石化三公司)和沿海区(莼湖镇)所有0~14岁小儿进行了整体抽样调查。实查10567名,查出各类哮喘180名,总患病率1.70%,男女患病率分别为1.97%和1.37%。老市区、工业区和沿海区患病率分别为1.26%、4.15%和0.89%。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