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早期电针"百会""大椎""肾俞"穴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磷酸化Tau蛋白表达的影响,为临床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时间点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36只3月龄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3月龄电针组、9月龄电针组,每组12只;以12只同龄正常老化SAMR1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3月龄电针组及9月龄电针组分别于小鼠3月龄及9月龄时予电针"百会""大椎""肾俞"穴治疗(连续波,2 Hz,1.5~2 mA),20 min/次,每日1次,8 d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 d,共治疗3个疗程。每组小鼠在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结束后统一于10月龄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海马Tau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较短,跨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海马磷酸化Tau蛋白及Tau mRNA表达较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3月龄电针组及9月龄电针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延长,跨越平台次数增多(P<0.05),小鼠海马磷酸化Tau蛋白及Tau mRNA表达降低(P<0.05);与9月龄电针组比较,3月龄电针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延长,跨越平台次数增多(P<0.05),海马磷酸化Tau蛋白及Tau mRNA表达降低(P<0.01)。结论:早期电针干预能更有效地改善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并降低其海马磷酸化Tau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对SAMP8小鼠皮质及海马突触素(SYN)和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介入时机。方法 SAMP8小鼠4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3月龄电针组、6月龄电针组和9月龄电针组,每组12只,选取同龄正常老化SAMR1小鼠12只为对照组。电针组电针"百会""大椎""肾俞",频率2 Hz,每日1次,8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 d,共3个疗程。各组均在10月龄取材,选择皮质及海马区,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突触相关蛋白SYN、PSD-95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皮质及海马SYN和PSD-95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电针组小鼠皮质及海马SYN、PSD-95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3月龄电针组比较,6月龄电针组、9月龄电针组皮质及海马SYN、PSD-95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电针可促进SAMP8小鼠皮质及海马SYN、PSD-95蛋白的表达,改善突触功能,且早期电针治疗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电针对SAMP8小鼠海马区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补体C1q、分化簇68(CD68)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方法: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电针组,每组12只,并以12只同月龄SAMR1小鼠作为对照组。电针组予“百会”“大椎”“肾俞”电针治疗,20 min/次,1次/d, 8 d为1个疗程,共干预3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Iba-1、CD68蛋白阳性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海马组织Iba-1、C1q、CD68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缩短、跨越原平台的次数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P<0.01),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延长、跨越原平台次数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海马CA1区Iba-1、CD68蛋白阳性表达及海马组织Iba-1、C1q、CD68蛋...  相似文献   
5.
[目的]厘清阴谷与曲泉两穴的准确定位。[方法]查阅相关古籍、教材、著作及文献,比较分析古籍原文中关键词“膝内辅骨”“大筋”“小筋”“之下”“之上”的含义,并从经脉循行规律、局部解剖特点、临床实际运用方面,考证各种定位的合理性。[结果]有别于现代文献,不同古籍文献对两穴的位置记载较统一,“膝内辅骨”指股骨内上髁和胫骨内侧髁两部分,“大筋”“小筋”分别指半腱肌和半膜肌,“之下”“之上”分别指外侧和内侧。当阴谷穴定位“在膝后区,腘横纹上,半腱肌肌腱外侧缘”,曲泉穴定位在“膝部,腘横纹内侧端,半腱肌内缘凹陷中”时,两穴的定位既符合经典古籍描述,又符合经脉循行规律、局部解剖特点和临床实际运用,并且两穴定位之间相互印证,没有矛盾。[结论]阴谷与曲泉的上述定位较其他定位更为合理,更有利于指导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