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147篇
预防医学   126篇
药学   56篇
  1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一键启动”流程优化在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1-6月入院进行静脉溶栓的41例为对照组,2020年7-12月入院进行静脉溶栓的4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抢救流程,观察组采用“一键启动”流程优化进行干预。比较2组入院至见到神经内科医生的时间(door to physician,DTP)、入院至实验室检查出报告时间(door to laboratory,DTL)、入院至溶栓用药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入院至完成CT检查的时间(door to imaging,DT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与改良 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结果 观察组 DTP、DTL、DTI、DNT均明显短于对照组(Z=-8.506,P<0.001; Z=-6.750,P<0.001; Z=-5.812,P<0.001; Z=-6.026,P<0001)。观察组患者溶栓后24 h、出院时NIHSS评分及出院时MRS评分均低于照组(Z=-2.689,P=0.007; Z=-2.354,P=0.019; Z=-2.255,P=0.024)。结论 “一键启动”优化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流程,减少了院内延误时间,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临床应用价值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进展期胃癌病人腹腔脱落细胞学阳性的危险因素,建立腹腔脱落细胞学阳性的风险预测评分模型。方法收集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2年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开展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Ⅲ期临床试验(NCT01516944)中的225例进展期胃癌病人临床病理资料,所有病人术中均行腹腔镜探查及腹腔脱落细胞学检查(500 mL生理盐水冲洗),检测腹腔脱落癌细胞的阳性率,分析影响进展期胃癌病人腹腔脱落细胞学阳性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225例胃癌病人腹腔冲洗液中脱落细胞学阳性者32例,阳性率为14.2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人的年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cT分期)、组织学类型、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情况(cN分期)以及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癌抗原72-4(CA72-4)、癌抗原19-9(CA19-9)的表达情况均是发生腹腔脱落细胞学阳性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进展期胃癌病人发生腹腔脱落细胞学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肿瘤浸润深度为cT4a~cT4b期[OR=20.954,95%置信区间(CI):(1.610,12.651),P=0.020];CEA表达阳性[OR=7.695,95%CI(1.307,8.669),P=0.001];CA72-4表达阳性[OR=7.551,95%CI(2.255,25.283),P=0.001];CA19-9表达阳性[OR=3.317,95%CI(1.011,10.883),P=0.048]。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建立风险预测方程:logit(p)=-7.088+3.042×X1(肿瘤浸润深度)+2.041×X2(CEA)+1.199×X3(CA19-9)+2.022×X4(CA72-4),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检测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P=0.614)。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回归方程的区分度,曲线下面积为0.844[95%CI(0.751,0.936),P=0.000]。病人术前肿瘤浸润深度为cT4a~cT4b期、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EA、CA72-4、CA19-9表达阳性其发生腹腔脱落细胞学阳性风险评分分别为3、2、2、1分,病人发生腹腔脱落细胞学阳性的概率:评分≥4分者为19.44%,评分<4分者为4.94%。结论进展期胃癌病人CEA、CA72-4、CA19-9水平升高以及浸润程度为cT4a~cT4b期则提示可能存在腹腔脱落细胞学阳性。同时联合上述指标建立风险评分模型,能够有效预测进展期胃癌病例中发生腹腔脱落细胞学阳性的高风险病人。  相似文献   
3.
刘田园  白明  刘保松  苗明三 《中医学报》2019,34(6):1343-1347
目的:探究中药复方中附子的临床应用配伍规律。方法:中国知网搜集2013—2018年的期刊文献,以"附子+临床"为主题进行高级检索,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分类,将临床文献中含有附子的中药复方录入Excel表,建立数据库,并采用SPSS Statistics 23.0、Clementine12.0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频数分析中,共纳入203首方剂,涉及235味中药,单味药以制附子(128次,12.34%)、白术(89次,8.58%)、细辛(83次,8.00%)等最为常见;用药类别以补虚药(35种,628次,30.15%)、清热药(26种,116次,5.57%)、活血化瘀药(25种,149次,7.15%)居多;中药药性研究中四气以温(104种,1038次,49.83%)、平(50种,350次,16.8%)、寒(65种,337次,16.18%)较多;五味以甘(94种,1 208次,35.07%)、辛(111种,1 062次,30.83%)、苦(104种,788次,22.87%)较多;归经以归肝经(117种,737次,12.49%)的中药较多,其次是脾经(94种,1 306次,22.12%)、胃经(87种,718次,12.16%)等,共涉及12经。关联规则分析发现,新的药对组合7种。因子分析得到公因子7个。结论:附子在中药复方中应用时,采用以寒制热、以甘缓毒、甘温助阳、甘寒补阴、辛以行散、扶正祛邪等配伍方法,达到增效减毒的作用,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4.
影像学科对从业人员的复合能力要求,使得MRI的教学环节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有效地汇总整理纷繁复杂的跨专业领域知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作为系统的教学方案其应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操作原则、工作流程。只有遵循上述规则性的要求,结合MRI专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实践,才能最大程度发挥PBL在MRI领域中的效能。本研究通过系统梳理PBL教学的本质特征,总结MRI专业特征以及培养方案,提出导师应具备的教学策略框架,以期进一步将PBL理念应用于实践教学环节,提升MRI教学效能,推动我国医疗影像教学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6.
7.
8.
目的 探索电子顺磁波谱(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技术检测红参清除自由基活性的适合产生体系,并研究红参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及其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检测不同浓度的红参提取液对?OH的体外清除作用,并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分析红参中的主要皂苷成分,然后研究这些人参皂苷成分对?OH的清除作用。结果 确定了羟自由基的生成体系为:Fe2+ 0.1 mmol?L-1、H2O2 500 mmol?L-1、DMPO 225 mmol?L-1;不同浓度的红参提取液对?OH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且其清除?OH的效力与浓度成正相关;LC-MS分析显示该红参提取液中主要含有Rh1、Rf、Rb3、F1、F2、Rg3、Rg5等成分,其中人参皂苷Rg5的清除自由基活性最强。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用EPR技术研究红参清除自由基活性的适合产生体系,红参具有明显的清除?OH的能力,且人参皂苷Rg5是其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成分之一,确定了红参抗自由基的主要物质基础,为红参及人参皂苷Rg5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究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用药特点。方法以中国知网作为数据来源,采用"中药+围绝经期"为主题进行高级检索,对近8年的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分类,筛选出关于中药复方或中成药制剂治疗围绝经期及其并发症的文献,将其录入Excel表数据库中,使用SPSS Statistics 23.0、SPSS Clementine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纳入的134首方剂中,共涉及207种中药,使用频数≥30的药物共15种,其中以熟地黄(77次,11.53%)、山药(59次,8.83%)、白芍(55次,8.23%)等最为常见;经统计,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在用药类别上以采用补虚药(817次,47.83%)、活血化瘀药(94次,5.50%)、清热药(152次,8.90%)居多;在药性的研究中以四气"温(76次,36.71%)、寒(65次,31.40%)"药;五味"甘(106次,31.27%)、苦(89次,26.25%)"为主;归经中归肝经(115次,21.70%)的药物较多,相继是肾经(84次,15.85%)、脾经(73次,13.77%)等,共涉及12经。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潜在药对组合15种,因子分析中发现公因子6个。结论数据分析显示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多选择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等,以利水渗湿药,安神药等为辅助,并着重选择药性为甘、苦;偏寒、温;归肝、肾经等药物进行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