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理瀹骈文》是我国第一部具有独立外治理论的外治法专著,其穴位贴敷疗法是吴师机常用的治疗手段。该文应用中医文献学方法,全面研习《理瀹骈文》,分析吴师机穴位贴敷疗法的理论渊源及疗法优势,梳理选穴规律、制膏要点、膏方特色,归纳用膏思路及加药方式以阐发吴师机针药并用、内外同治的外治理念。该疗法是用特定膏药贴于经穴起到治疗作用,是方药理论与针灸经络学说的结合。吴师机选穴以“上贴心口,中贴脐眼,下贴丹田”为要;制膏多选取引经药物以及气味厚重之品;治疗时注重辨证,做到审阴阳、察四时五行、求病机、度病情、辨病形。该疗法为传承中医外治法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思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归纳衢州雷氏医学著作编撰特点,并浅要探讨其形成原因。[方法] 以雷氏医学著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代表性著作进行重点挖掘,对其内容、体例进行系统分析梳理,总结流派著作在编撰方面的共性和特点,同时联系雷氏医学的学术特色、当地特定的地域文化及历史背景,总结规律,探讨成因。 [结果] 雷氏医学诞生于清代晚期,地域文化底蕴深厚,以著述立学传家是衢州雷氏医学主要传承方式之一,通过对其医著著作形式、编排方式的梳理,发现雷氏医著具备编排体例独特、源流考证清明、要言不烦、切于实用、利于传承等共性特色,其成因或与清代学界思潮和雷氏医家医儒相济的学术背景有关。[结论] 对衢州雷氏医著的编撰特点及成因进行浅要阐析,能够为探索衢州雷氏医学流派发展脉络提供新的思路和尝试。  相似文献   
3.
明初医家楼英所著综合性医书《医学纲目》,收录了历代多种针灸文献,并夹叙己之主张,体现了其针灸学术特点。该文应用中医文献学方法,对《医学纲目》中的针灸文献从刺法灸法、经络腧穴、针灸治疗3个方面进行整理研究。楼英注重候气,详分补泻,善用缪刺,明辨禁忌;注重特定穴,详考经脉腧穴;针灸药并用,善用刺血疗法和灸法,阐发经旨,注重经络辨证。楼英主张“分经灸刺”,是明初经络辨证的集大成者,在针灸学术方面做出了独特贡献,对当今针灸学术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景岳全书》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湿证的病因病机、治则、方药等进行整理研究,探析张景岳在湿证方面的理论和临床特色,为现代临床中湿证的治疗提供借鉴。张景岳认为,湿邪为湿证的病因,脾肾亏虚最易生湿。湿证有在皮肤肌表、经络、肌肉、脏腑的不同,湿邪易生杂病。其治疗湿证之法可概括为健脾温阳化湿法、清热利下化湿法、滋阴化湿法。特别是张景岳认为阴虚亦可化湿,对湿证的治疗提出独具特色的滋阴化湿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析张景岳针灸学术特色,为针灸学术的发展提供借鉴价值。[方法] 应用中医文献学方法,以张氏所著《类经图翼》《类经》《景岳全书》等医籍中收录的针灸文献为研究对象,从灸法、经络、腧穴、针法四个方面进行整理研究。[结果] 张氏重温补,崇灸法,总结灸法宜忌,博采隔物灸、麦粒灸等特色灸法,注重交叉选穴灸法的运用,推崇灸法的温通作用;绘图表以明析全身11个部位的经络联系,整理35副经络图并配以文字说明,促进了经络辨证的灵活运用;博采多种针灸文献,完善腧穴主治,详分骨度,取穴灵活,提倡骨度分寸法和中指同身寸法的结合使用;详论得气在针刺补泻中的重要意义,阐发“针有泻而无补”之说,注重针刺的泻实作用。[结论] 张景岳对灸法运用的总结发挥,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对经络的辨析、腧穴主治和定位的归纳创新、针刺补泻的阐发,都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发,并不断地被借鉴和引用,其针灸学术思想对今天的临床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痛经妇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妇女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的痉挛性疼痛、坠胀,并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现代医学根据生殖器官是否发生器质性病变,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最常见,西医治疗以非甾体抗炎药、激素类药物为主,不良反应诸多。针灸有良好的镇痛作用。治疗痛经方法多样,且疗效佳、见效快、安全性高,现将近年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中医学对原发性痛经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学中痛经又称为“经行腹痛”“月水来腹痛”“妇人腹痛”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