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8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阐发细辛宣营功效在经方配伍中的体现。[方法]追思传承,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搜集整理《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等中医药经典对细辛的阐述,通过分析张仲景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运用细辛的情况,选用以当归四逆汤为代表的经典方剂,从经方的配伍应用中探讨细辛宣营的特点。[结果]在以历代医家对细辛的认知基础上,仲景在经方的配伍应用中对细辛宣营之功的运用分为四方面:第一,细辛可宣营而散寒解表,如当归四逆汤;第二,细辛可宣营而温化水饮,如苓甘五味姜辛汤;第三,细辛可宣营而通阳行痹,如三黄汤;第四,细辛可宣营而和血安胎,如白术散。[结论]细辛在经方的配伍应用中宣营之功体现为四方面,即散寒解表、温化水饮、通阳行痹、和血安胎,虽为辛热之品,只要合理搭配,即可宣营且不伤阴。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经方治疗血痹及其病传中芍药的配伍规律,为临床上应用芍药提供思路。[方法] 整理《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神农本草经》《证类本草》等中医古籍中对血痹和芍药的论述的记载,从文献研究的角度探讨血痹的病机和临床表现,分析芍药除血痹的功效,探讨芍药在血痹及其病传中发挥的作用,并结合临床案例进行分析。 [结果] 血痹包含津血亏虚、水饮充盛、风邪犯表三方面的病机,芍药除血痹的功效主要是和营除痹、化瘀除痹、利水除痹这三个方面。芍药配伍桂枝,突出和营除痹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血痹本病;配伍饴糖,突出养营除痹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血痹病传虚劳;配伍大黄,化瘀除痹,治疗血痹病传入里;配伍茯苓,利水除痹,治疗血痹病传累及水分。所举两则验案皆属于血痹病传,第一则病传入里,为太阴中风证及血瘀化火证,治以化瘀清热除痹,方拟桂枝加芍药汤;第二则累及水分,属营血不足、血瘀水停证,治以养营利水除痹,方拟当归芍药散改汤。两则验案均收获良效,进一步验证了芍药除血痹的功效。[结论] 芍药配伍不同药物能够突显不同功效,在血痹及其病传中使用得宜,可收良好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叶天士脾胃病学说独具特色,其以《素问》阴阳离合论为理论基础,以仲景阳明病学说为临床核心,形成了系统的"胃阳学说",发展了中医的脏象学体系,进一步完善了中医脾胃病理论。本文从胃阳之生理、病理及治疗大法等方面,初步总结了叶氏的"胃阳学说"。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社区发现算法挖掘消渴病六经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在已构建的消渴病经方古籍知识图谱基础上,对图结构数据进行症状及其关联的提取,运用Louvain算法进行社区发现,运用PageRank算法分析各社区中症状的主次。另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证候挖掘,并对二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由社区发现得到4个社区,其六经证候分别为阳明病、阳明太阴合病、太阴病(水证)、太阴病(血证)。由因子分析得到10个公因子,六经证候为阳明病(X2、X4、X5、X7、X8),太阴病(X1、X9、X10)、阳明太阴合病(X3)。结论 基于社区发现的证候研究方法,可有效挖掘古籍中消渴病的六经证候规律,其结果在专业上具备较强的可解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经方治疗天行病的治法,探讨经方分期辨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的思路。[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总结《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诸家经方论著之相关方药,提炼新冠肺炎经方四期辨治思路,并结合临床案例进行分析。[结果]经方辨治天行病以“解肌-涌泄”二法为主线。结合新冠肺炎“湿疫”的病证特点、寒湿蕴热的病机特点及经方治疗湿病的六经辨治规律,提出新冠肺炎“涌泄为主,兼及六经”的治疗原则及分期辨治规律。新冠肺炎分期治法规律及代表方:初期(太阳层面)应以散寒解肌、涌泄湿毒为法;典型期(阳明层面)应以酸苦涌泄、泻火解毒为法;重症期(少阳层面、厥阴层面)应分别以疏利三焦、涌泄通腑及凉血解毒、涌泄开窍为法;恢复期余邪未净、津亏胃弱,以甘凉养益、兼透余邪为法。所附两则典型期(阳明层面)医案经治疗转入恢复期(湿热未净),分别使用百痛壮热方和增损栀子豉汤,另一则为恢复期(余热未清)医案,使用竹叶石膏加生姜汤,都取得了良好疗效,验证了新冠肺炎的证候特点、治法及转归符合前述规律。[结论]经方对天行病的认识和治疗方药,可为新冠肺炎的防治研究提供文献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太阴中风证的临床诊断指征,探索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方法。方法以太阴中风证主方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对象,检索相关文献,提取四诊信息,建立数据库;采用UCINET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复杂网络构建,筛选太阴中风证初步的临床诊断指征,然后结合原文与临床实际,进一步分析得到最终的诊断指征。结果基于复杂网络筛选出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主症为舌淡、苔白、苔薄、脉细、麻木、乏力、有汗、恶寒,次症为脉沉、脉虚、舌淡红、四肢疼痛、神疲、纳呆、短气、面色晦暗、头晕、酸痛、面色白;太阴中风证临床诊断指征主症为肢体烦疼、神疲乏力、有汗、恶寒、舌淡、苔薄、苔白、脉细,次症为纳呆、短气、头晕、面色晦暗、面色白、脉沉、脉虚。结论基于复杂网络筛选出太阴中风证的临床诊断指征,可为进一步加深对太阴中风证的认识及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太阴中风证候要素和临床特征。[方法] 纳入530例太阴中风证病案,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得出太阴中风证候要素;用复杂网络法,筛选太阴中风临床特征。[结果] 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具备相对独立性,特征值均在1以上且累积贡献率大于75%的16个主成分,经过因子旋转法提取16个因子组合,得出太阴中风证候要素如下:血证(2.917%),水证(2.102%、1.965%、1.790%、1.635%、1.458%、1.373%、1.280%、1.174%、1.156%),火证夹气(1.484%),水火夹杂证(1.446%、1.353%、1.129%),血水同病(1.081%),血火水夹杂证(1.070%)。复杂网络筛选出太阴中风临床特征为:汗出、脉细、腹胀、腻苔、浮脉、下睑淡白、麻木、恶寒、弦脉、下肢浮肿、肢厥等。[结论] 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可更为客观准确地分析太阴中风证候要素先后主次规律;复杂网络更为直观地筛选出太阴中风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并总结经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思路和规律。[方法] 基于女性更年期的生理特点,从六经体系及其疾病传变规律的角度,结合《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方典籍的理法方药,总结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方治疗规律。[结果]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基础病机为血虚中风、虚寒水饮、火热内扰,在此基础上可分为太阴中风和厥阴中风两大类。太阴中风偏营伤失养者,以养营解表为治则,治疗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及黄芪竹叶汤为主;太阴中风偏虚热夹饮者,以清热除饮为治则,治疗以芪芍桂酒汤及黄芪汤为主。厥阴中风偏寒热夹杂者,以分调水火为治则,治疗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及柴胡桂枝汤为主;厥阴中风偏于水热蕴结者,以荡涤水热为治则,治疗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及大柴胡汤为主。[结论] 从三阴中风来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方证治规律,可以为本病的临床诊疗思路提供较为可靠的辨证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寻虚劳病从心阳虚损论治的理论依据及相应治法方药.[方法]从中医古籍中总结出心阳的生理、虚劳的病因和病程发展特点,找到心阳虚损在虚劳病发病过程中的病理作用,归纳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心阳是心脏生理活动及人体气化的动力源泉,具有生理易损性,虚劳病以心阳耗损为首要病理因素,治疗当以固护心阳为先,温扶心阳是治疗虚劳病的重要治法.[结论]从心阳虚损论治虚劳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生理病理基础、髓病的证候特点、温病的辨证等方面,论述温病疾病过程中"髓分证"的可能性,认为髓分证为温病传变的极期阶段,并对温病髓分证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做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