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颤证源流考     
颤证是指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颤证病名首见于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唐宋以前,有关颤证症状、病机的论述散见于各医家著作之中,并未归纳为一种疾病。唐宋时期,治疗颤证的方药较为丰富,为后世研究奠定了基础。明清时期,医家对颤证进行系统整理,从而形成完善的辨证论治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资生肾气丸对醋酸致小鼠扭体模型的镇痛作用。方法:将42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给予相应药液灌胃,末次灌胃1 h后造模,建立醋酸致小鼠扭体模型。观察小鼠扭体次数,计算其扭体抑制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采用实时PCR(RT-PCR)检测嘌呤配体P2X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7(P2X7R)mRNA、Nod样受体蛋白3(NLRP3)mRNA、NIMA相关激酶7(NEK7)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随着时间的增加,资生肾气丸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均可抑制小鼠扭体反应,降低扭体次数,增加小鼠扭体抑制率,降低小鼠血清中IL-1β、PGE2、NGF的含量,降低P2X7RmRNA、NLRP3mRNA、NEK7mRNA的表达以抑制疼痛反应,以高剂量效果最优(P<0.05),与吲哚美辛、痛风舒片疗效相近。结论:资生肾气丸高剂量对小鼠血清疼痛因子的降低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嘌呤配体P2X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7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姜德友教授对慢性心力衰竭病因病机及其辨证论治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姜德友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辨治思路,阐述姜教授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详细论证其辨证分型,并附临床医案加以验证。[结果]姜德友教授认为慢性心衰的病因病机是内外相因,本虚标实。本虚系心之本位正气不足,发病初期以心气虚为主,随着疾病的发展变化,最终导致阴阳两虚。标实包括水饮、痰浊和瘀血,进而影响体内水液和血液循行,形成水饮内停、痰浊蕴肺、水血互结、痰瘀互结等证。姜德友教授将慢性心力衰竭分为心气虚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阳虚证,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5个临床证型,对其症型分别应用心力加、参景益心汤、补气通脉汤、补火汤、自拟参苈加进行治疗。所举验案中,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型,用参景益心汤加减治疗;心肾阳虚证,用补火汤加减;气虚血瘀证,用补气通脉汤加减化裁治疗,疗效显著。[结论]姜教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辨治分型及治法方药均具有独到见解,临床上疗效显著,值得学习效法。  相似文献   
4.
华庭芳教授认为,中风一证无论由“内风”“外风”何者引起,都归根于“正虚邪实”的基本辨证思路。临证应首先辨明标本缓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论治,若伴有气滞血瘀、痰瘀脉络者用自拟方温胆四物汤或涤痰汤以治标;若正虚肾精不足者用地黄饮子加减方填补肾精以治本;若属于虚实夹杂、气虚血瘀者用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标本兼治。灵活运用“急则治其标,实则泻之”“缓则治其本,虚则补之”“虚实夹杂,标本兼治”3法,处方用药不离扶正固本。  相似文献   
5.
不寐为龙江地区临床常见疾病,姜德友教授根据龙江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人文特点,结合自己数十年临床经验,总结不寐的病因病机为"外因寒燥、内伤痰热、气血不畅",并审机论治,提出辨外感、辨内伤、辨气血、辨阴阳、辨不寐类型的辨治思路及方法,同时将临床常用安神药进行归纳。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适应中医经典课程的“基础+临床”复合型形成性评价体系。[方法]选择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7级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2个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每班60人,对《金匮要略》课程的教学进行评价。对照班采用传统形成性评价体系,由平时成绩(出勤情况+课堂提问)、期末考试、案例分析构成;实验班采用“基础+临床”复合型形成性评价,由平时成绩(出勤情况+课堂提问+小组组长评价+小组成员互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案例分析(讨论心得+临床实践)组成。课后采用调查问卷了解实验班对本课程“基础+临床”复合型形成性评价实施效果的反馈评价。[结果]实验班总成绩、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案例分析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评价效果认同方面,实验班学生认为“基础+临床”复合型形成性评价体系更能增强对中医经典的学习兴趣。[结论]在高等中医院校中医经典课程教育中,基于“基础+临床”复合型形成性评价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习兴趣与锻炼中医临床思维上比传统的形成性评价更有优势,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并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姜德友(196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黑龙江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龙江医派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姜教授业医30余载,深悉岐黄,法崇仲景,涉略诸家。主张辨病与辨证结合,论治疾病,擅长诊治内、妇、儿科疑难病症。兹将姜教授治疗疑难杂症验案3则介绍如下。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妇女纤维肌痛综合征郭某,女,53岁。2013年12月8日初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