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金匮肾气丸是以温补肾阳、化气利水为主要功效的经典方剂,临床上多应用于肾阳虚证的治疗。文章通过分析同仁堂金匮肾气丸的方药源流、方证主治,并结合糖尿病肾病、慢性前列腺炎的案例,以阐述同仁堂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病机概览、方药解说、名候析疑、病变机转、证治举例5个方面对膈中病进行探析,得出膈中病因"忧恚寒热"四气和"动气"伤神,进而脾胃运化失司,气血化生不足,痰饮水湿之气弥漫胸膈所致,临床常见饮食不下、反酸烧心、短气、胸闷、心下痞坚等症,并与胸痹心痛病、腹满寒疝病、奔豚上气病、虚劳结气病、脚气冲心病等密切相关。在治疗上可选用《肘后备急方》五膈丸,并根据虚劳结气之不同程度,痰饮水气之弥漫部位,而酌情增损五膈、七气等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建中肾沥汤法诸丸方的证治特点。[方法]以归纳总结古籍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的方法,对建中肾沥汤法诸丸方的证治源流、代表方剂、启示意义等三方面进行探析,并举验案以作示例。[结果]建中肾沥汤法诸丸方起源于张仲景,传承发展于葛洪、释僧深、谢士泰、孙思邈等,有补肾治虚之功。《深师方》乐令黄芪汤可疗虚劳里急,《删繁方》肾沥汤可疗骨极虚寒。建中肾沥汤法诸丸方丰富了《黄帝内经》中“调以甘药”的理论内涵,体现了《黄帝内经》中“劳者温之”的治疗法则,扩大了《伤寒论》中“可与不可”的选择范围。所举验案辨证属骨痹病和腹痛病,以乐令黄芪汤加减,疗效显著。[结论]建中肾沥汤法诸丸方可补肾益精血以疗虚损,可复营卫之气而济百病,对临床复杂性虚损病证的辨治极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证机相合的方法并结合《伤寒论》原文,对麻黄升麻汤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麻黄升麻汤的病因病机是表证误下,脾气受损,肺失治节,邪入厥阴,气机失调,相火被郁。它调和肝肺气机,又有滋液温中之功,可称为寒热平调的和解剂。并举相关医案,以期拓展该方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病机司属、证治剖析、方药解说、病变机转、验案举例5个方面对《黄帝内经》寝汗进行探析,得出寝汗之病,是因心肾之阳被寒痰冷饮所伤而致,常以夜寐盗汗为其特殊表现,多伴有乏力少气、身重腹痛、胫肿胸痛、手足逆冷、耳聋腰痛、失精纳少、骨痛阴痹等寒水留结、风虚劳气之证。病变日久,积寒累及营血,可现肾积奔豚病、骨痹、骨极病。在治疗上首选《外台秘要》乐令黄芪汤,以补五脏六腑之虚损、化表里内外之痰饮。并根据精血虚损之不同程度,寒饮留结之不同部位,可辨证选用丸、散、膏、汤,以除寒水留结、风虚劳损之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完善《伤寒论》栀子豉汤病机及类方,拓展栀子豉汤及类方临证应用。[方法]以《千金方》《伤寒论》《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所载为参考,从方证、药证角度对栀子豉汤及类方的病机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千金方》创新性地将栀子豉汤用于治疗虚劳病,较好地拓展了栀子豉汤临证应用范围;其所载栀子豉汤类方如黄芩汤、麻黄汤、大黄黄芩汤等,是汉唐经方栀子豉汤类方不可或缺的部分,并极大地丰富了栀子豉汤类方临床诊治内容。[结论]栀子豉汤的全面解析以及类方的系统研究,不仅有利于学者对栀子豉汤及类方认识的完善,更有利于发现方证病机和方药配伍的关联规律,指导医者临证处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吴茱萸汤的证治特点。[方法]以精究病源、深探方论、解析药说的方法并结合《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等相关原文,对吴茱萸汤的相关条文、病证病机、方药解说、证治机联等四个方面进行探析,并举验案以作示例。[结果]吴茱萸汤为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的常用方,能除表里内外之痰饮,消三焦弥漫之水气,有温中下气止痛、补虚益气化痰、逐风邪开腠理、消冷实利五脏之功。以不能食、饮水则哕、呕吐吞酸、头痛胁胀、胃冷腹痛、胸满下利、手足逆冷、脉弱或关脉弦迟等为辨证要点。所举验案辨证属太阴病、痰饮病,以吴茱萸汤加减,疗效显著。[结论]吴茱萸汤为临床常用方,可治三阴病,疗三焦病,亦可根据痰饮水气结聚之不同部位、气血津液亏损之不同程度,将吴茱萸汤酌情应用于腹满寒疝病、胸痹心痛病、奔豚上气病、虚劳病、积聚病的治疗之中。  相似文献   
8.
正人参散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胃虚实第二》:"补胃虚寒,身枯绝,诸骨节皆痛,人参散方。人参、甘草、细辛各六分,麦门冬、桂心、当归各七分,干姜二两,远志一两,吴茱萸二分,川椒三分。上十味,治下筛,食后,温酒服方寸匕。"本方用药十味,配伍精当,颇能体现孙思邈脏腑虚实寒热辨证的理法,具有温胃健脾、散寒止痛、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之功。余临床常以乏力、身困、胸闷、心悸、头晕、腹胀、内脏下垂、溲便失常、肤黄、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内经》消瘅之病的证治特点。[方法]以精究病源、深探方论、解析药说的方法并结合相关原文,从消瘅的病名机释、证治分型、病变机联等三个方面进行探析,并作医案举例。[结果]消瘅之病,是因五脏气血衰少、津液消灼而成,易现喘息短气、手足清冷、皮肤消薄、肌肉消瘦等象。在治疗上,偏元阴不足,虚阳外发外走,而见性情刚强、烦躁多怒、胸闷不舒、高横眉瞪眼等证者,可与《外台秘要方》肾沥汤,以补肺益肾、健脾养肝、宁心定志、强阴益精、养血止痛、清热生气;偏肥甘太过,内热炽生,消灼津液,而见喜冷肤热、消谷易饥、便黄如糜、善食而瘦等证者,可与《外台秘要方》宣补丸,以宣泄肠胃之内热、补益五脏之津气。所举案例属肺消瘅,乃精血衰少、形气不足所致,当以甘药调之,但因误治而脉道损伤、经络厥绝而死。[结论]消瘅之病,因气血衰少、津液消灼而成,病变日久,可现胸痹心痛病、腹满寒疝病、奔豚上气病、虚劳结气病、脚气冲心病等,可根据气血虚损之不同部位,津液消灼之不同程度,辨证选用丸、散、膏、汤,以消气血衰少、津液消灼之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