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趋化因子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对结构性趋化因子的系统性研究尚不多见。结构性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指导肿瘤转移方面。本文主要对结构性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如CXCR4和CCR7在诱导淋巴细胞转移、器官的形成以及免疫耐受等方面的作用,重点对如何诱导转移及调控机制,以及在临床上抗癌治疗的指导意义方面进行以下阐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分析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呕吐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JBI图书馆、EMBASE、Web of Science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关于将中药穴位贴敷法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呕吐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03月。根据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标准进行文献筛选,由2位评价者严格按照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进行资料的分析和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RCT研究,包含1646例患者,共涉及12个中医穴位。筛选出出现频率较多的穴位,并将其分为4个亚组(内关+足三里,足三里+中脘,足三里+内关+中脘,三个穴位均不含)进行分析。各亚组Meta分析的结果和整体Meta分析结果均证实,中药穴位贴敷组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合并OR=0.21,Z=11.93,95%CI=(0.18,0.25),P<0.001],且各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0)。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呕吐疗效显著,但受纳入文献质量的限制,本研究尚不能得到较为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药对晚期左半结肠癌的生存影响及其用药规律。方法 按有无系统服用中药,将入选的患者分为中药组和非中药组,并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及随访资料录入数据库。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用于两组之间比较,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根据中药组患者用药情况,使用K-means动态样本聚类法将患者分类,统计每类患者累积用药频率和高频中药功效频率,总结其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152例晚期左半结肠癌患者,其中,中药组83例,非中药组69例,中药组中位生存期为17.1个月,95% CI:12.845~21.355;非中药组中位生存期为11.1个月,95% CI:6.680~13.520,P=0.001;与不服用中药比较,服用中药:HR=0.612,95% CI:0.425~0.882,P=0.008。晚期左半结肠癌患者根据患者用药情况可分为3类,即健脾祛湿药配伍软坚散结药、健脾祛湿药配伍化痰药、健脾祛湿药配伍清热解毒药,对应的中医治法为以健脾祛湿为基础分别加以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或理气燥湿化痰。结论 中药治疗能显著延长晚期左半结肠癌生存期,提高生存率。晚期左半结肠癌的治法以健脾祛湿为主,临证分别加以软坚散结、理气燥湿化痰或清热解毒。  相似文献   
4.
<正>徐建玉教授,女,主任医师,1970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从事中医内科工作四十余年,尤其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低、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心肌炎、  相似文献   
5.
马钱子抗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钱子"消痞块"作用最早载于<本草纲目>,近年来广泛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马钱子不但有较好抗肿瘤及防止其转移作用,还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研究表明,马钱子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实验中均有很好的抗肿瘤作用,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6.
7.
邱幸凡教授系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湖北省首批知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四十余载,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拜其门下,侍诊于侧,亲历老师妙手起疑难杂病数例,此整理2则验案,与杏林同道分享。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人结肠癌细胞中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形成及密度,阐明VM与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为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切入点和理论依据。方法:体外三维培养人结肠癌细胞株HCT8、HCT116、LS174T和HT29,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VM形成情况,计算VM密度;采用划痕实验观察4株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法观察4株细胞的侵袭能力;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VM密度与肿瘤细胞迁移距离和穿膜细胞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CT8和HCT116细胞在体外三维培养条件下均能够形成VM,其密度分别为(6.75±0.957)和(5.75±0.957)个/视野;LS174T和HT29细胞则不能形成VM。划痕实验,HCT8、HCT116和LS174T细胞在图片上的迁移距离分别为(3.833±0.831)、(3.967±0.975)和(0.817±0.333)cm,HT29细胞无迁移趋势。Transwell小室法,HCT8、HCT116、LS174T和HT29细胞在高倍视野下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71.6±4.506)、(22.4±1.517)、(0.6±0.894)和(0.2±0.447)个。VM密度与迁移距离呈正相关关系(r=0.934,P<0.05),VM密度和Transwell侵袭实验中的穿膜细胞数亦呈正相关关系(r=0.853,P<0.05)。结论:人结肠癌细胞中存在VM现象,VM可能与结肠癌的迁移、侵袭能力有关联。  相似文献   
9.
肠癌患者中医基本证候的临床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癌患者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规律。方法:对311例肠癌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组织专家组对其进行辨证,对患者正虚和邪实类基本证候的出现频率进行统计。结果:正虚类证候中,以脾气虚、脾胃虚弱、阴虚(火旺)、肝阴虚和肾阴虚证候为主;邪实类证候中以痰浊流注、血瘀、血热、肝气郁滞、湿(痰)浊内生、湿热内蕴、胃肠积热为主。结论:肠癌中医基本证候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抑癌方对小鼠结肠癌移植瘤微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alpha,HIF-1α)影响。方法:用CT26结肠癌细胞建立小鼠结肠癌移植瘤模型,分阴性对照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及化疗药组5组,分别灌服生理盐水、中药及腹腔注射氟脲嘧啶(5-FU)。比较各组之间瘤重;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和显微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不同浓度抑癌方对各组小鼠移植瘤微血管(MV)及VEGF、HIF-1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的瘤重相比较,抑癌方各组及5-FU组(阳性对照药,以下称化疗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中药各组瘤重均高于化疗组(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癌巢间MV、VEGF及HIF-1a表达高于中药组和化疗组(P<0.05)。结论:抑癌方对小鼠移植瘤有一定抑制作用;能够减少肠癌移植瘤中血管形成及VEGF及HIF-1a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