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77篇
中国医学   194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八角枫科八角枫属植物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Lour.)Harm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经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八角枫根的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 (+)-异落叶松树脂醇-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1)、(+)-南烛树脂醇-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2)、(7S,8R)-川素馨木脂苷(3)、枇杷苷(4)、(6R,9R)-大柱香波龙烷-4-烯-9-醇-3-酮-O-β-D-(6′-O-β-D-呋喃芹糖基) 吡喃葡萄糖苷(5)、马钱酸(6)、(1S,4S)-7-羟基去氢白菖烯(7)、(1R,4S)-7-羟基去氢白菖烯(8)、八角枫碱(9)、尿嘧啶(10)、尿苷(11)、胸苷(12)、5-羟基-2-羟甲基吡啶(13)、2,6-去氧果糖嗪(14)、3,4′-O-β-D-二甲基逆没食子酸(15)、3′-O-β-D-甲基-3,4-亚甲二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16)、水杨醇(17)、香草醛(18)、没食子酸(19)、没食子酸甲酯(20)、没食子酸乙酯(21)。结论 化合物1~6为首次在八角枫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和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五味子醋制前后潜在的质量标志物。方法采用UPLC-Q/TOF-MS解析生、醋五味子饮片中主要的木脂素类成分,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筛选出炮制前后潜在的差异化学成分,即化学标记物。进一步通过网络药理学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显著差异成分相关的主要作用靶点和通路,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关系,预测生、醋五味子潜在的质量标志物。结果筛选了五味子醋制前后差异性成分40个,其中8个为生、醋五味子之间显著性差异成分(即化学标记物)。鉴定并确认了其中的5个化学成分,分别是5-羟甲基糠醛、五味子甲素及其同分异构体、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酯丁。而其余3个化学标记物通过解析一级、二级质谱信息,推测它们很可能也属于木脂素类成分。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鉴定并确认的5个潜在质量标志物与五味子的主要药理作用密切相关。最终五味子乙素和5-羟甲基糠醛被确定为最具代表性的潜在质量标志物。结论五味子醋制前后其化学成分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变化,经研究分析确定五味子乙素和5-羟甲基糠醛可作为五味子醋制前后代表性的潜在质量标志物,并推测木脂素类成分可能为五味子醋制保肝的重要效应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砂炒对波棱瓜子有效成分、致腹泻以及保肝作用的影响,该实验采用HPLC分析波棱瓜子砂炒前后有效成分波棱甲素与波棱素的含量差异;以稀便率和腹泻指数评价砂炒对波棱瓜子总木脂素(total lignans, TL)致泻情况的影响;以CCl4急性肝损伤模型评价砂炒对波棱瓜子TL保肝作用的影响.HPLC分析结果显示,波棱瓜子砂炒后波棱甲素含量降低40.9%(P<0.01),波棱素含量无显著性变化.药效学结果显示,砂炒波棱瓜子TL高、中剂量组稀便率与腹泻指数显著低于同剂量生品波棱瓜子TL组(P<0.01或P<0.05);砂炒及生品波棱瓜子TL高、中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CCl4致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水平的升高(P<0.01或P<0.05),但砂炒波棱瓜子TL高、中剂量组小鼠ALT,AST水平高于同剂量的生品波棱瓜子TL组(P<0.05).结果表明,砂炒可有效缓解波棱瓜子TL致泻作用,但是同时也降低了波棱瓜子TL的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4.
北沙参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沙参为临床常用中药,也可食用。其化学成分主要为香豆素、木脂素、聚炔等类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北沙参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抗氧化、保肝等方面的活性。本研究在对国内外有关北沙参的文献资料系统整理以及市场产地调研基础上,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总结,以期为北沙参的质量评价、规范化种植以及中蒙医临床使用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桂枝中酚类提取物木脂素的潜在作用靶点。方法?在药效团模型数据库中筛选出与木脂素衍生物匹配值(FitValue)大于0.75的药效团模型;运用反向对接技术,从上述药效团模型所对应的靶点蛋白中挑选出与木脂素衍生物结合能最低的蛋白;以该靶蛋白已报道的抑制剂建立3D-QSAR药效团模型预测木脂素衍生物的活性,同时通过荧光偏振实验测试化合物1与Tankyrase 1蛋白的结合力,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测试加入化合物1后细胞中Tankyrase 1蛋白的含量变化;最后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木脂素衍生物与该蛋白的作用模式。结果?与木脂素衍生物匹配值大于0.75的药效团模型有17个,其中4个为神经保护类靶点,占比(24%)最大;反向对接结果显示该化合物与Tankyrase 1蛋白(PDB ID:4TOR)的结合能(E=-66?kcal/mol)最低;预测该化合物的活性为0.61?μmol/L,荧光偏振实验测得化合物1与Tankyrase 1蛋白的结合力Ki=(0.15±0.01)μmol/L,属于中等抑制,Western blot表明在SW480细胞中化合物1使Tankyrase 1蛋白的表达下降;且分子动力学结果显示对接构象与该靶点已报道的抑制剂类似。结论?经过对桂枝中酚类提取物木脂素衍生物的反向找靶,以及活性测试确定其对Tankyrase 1蛋白具有潜在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6.
山鸡椒Litsea cubeba在民间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可用于治疗腹痛吐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及脑血栓等疾病,主要含有挥发油类、生物碱类、木脂素类、黄酮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菌、抗氧化、镇痛等药理作用。系统总结了1980—2021年国内外有关山鸡椒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草胡椒属植物中木脂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断联木脂素、四氢呋喃型木脂素、二苄基丁内酯型木脂素、二苄基丁二醇型木脂素、双四氢呋喃型木脂素和环丁烷型木脂素,其生物活性包括抗肿瘤和细胞毒活性、雌激素样作用、抗炎作用、对植物源昆虫拒食活性的影响、抑制血管生成活性、抗艾滋病毒活性以及毒杀锥虫的活性等。综述了从草胡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濒危药用植物桃儿七中鬼臼毒素和总木脂素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桃儿七中鬼臼毒素和总木脂素类成分含量,对其资源利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产地共126个桃儿七样品中鬼臼毒素和总木脂素含量,采用参比波长法测定桃儿七中总木脂素类成分的含量。结果:桃儿七中鬼臼毒素和总木质素的含量均以产自甘肃省永登县自然保护区样地的样品含量最高,产自西藏自治区江达同普乡样地的样品含量最低,前者分别为7.40%,20.66%,后者分别为0.40%,5.46%,两者分别相差近19倍和4倍。桃儿七中鬼臼毒素与总木脂素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两者的含量表现出海拔较低、纬度较高地区样地的含量较高的特点。结论:2种含量测定方法均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以鬼臼毒素含量和总木脂素含量为指标评价桃儿七资源利用价值较为客观;本研究的结果,对于桃儿七野生资源采集和栽培生产基地建设的产地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Three new lignans, arctigenin-4-O-(6″-O-acetyl-β-d-glucoside) (1), arctigenin-4-O-(2″-O-acetyl-β-d-glucoside) (2), and arctigenin-4-O-(3″-O-acetyl-β-d-glucoside) (3), together with two known lignan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eeds of Saussurea involucrata. Their structures were establish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mainly 1D and 2D NMR, and mass spectral analysis.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牛蒡子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牛蒡子中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牛蒡子苷元(1)、拉帕酚B(2)、拉帕酚F(3)、拉帕酚C(4)、牛蒡子苷(5)、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6)。结论: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