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63篇
  免费   2517篇
  国内免费   1795篇
耳鼻咽喉   35篇
儿科学   442篇
妇产科学   100篇
基础医学   2156篇
口腔科学   277篇
临床医学   2057篇
内科学   3327篇
皮肤病学   61篇
神经病学   1638篇
特种医学   458篇
外科学   1718篇
综合类   8281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870篇
眼科学   2813篇
药学   4304篇
  6篇
中国医学   3161篇
肿瘤学   170篇
  2023年   443篇
  2022年   469篇
  2021年   769篇
  2020年   914篇
  2019年   704篇
  2018年   664篇
  2017年   937篇
  2016年   990篇
  2015年   957篇
  2014年   1632篇
  2013年   1890篇
  2012年   1737篇
  2011年   1984篇
  2010年   1517篇
  2009年   1393篇
  2008年   1487篇
  2007年   1533篇
  2006年   1385篇
  2005年   1201篇
  2004年   1031篇
  2003年   1009篇
  2002年   809篇
  2001年   733篇
  2000年   577篇
  1999年   458篇
  1998年   363篇
  1997年   357篇
  1996年   314篇
  1995年   336篇
  1994年   290篇
  1993年   238篇
  1992年   257篇
  1991年   235篇
  1990年   175篇
  1989年   184篇
  1988年   157篇
  1987年   121篇
  1986年   115篇
  1985年   230篇
  1984年   194篇
  1983年   153篇
  1982年   199篇
  1981年   153篇
  1980年   135篇
  1979年   84篇
  1978年   72篇
  1977年   61篇
  1976年   55篇
  1974年   26篇
  1973年   3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7.0T MR T2* mapping与T2 mapping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内出血(IMH)的图像质量及其价值。方法 以42只SD大鼠制备AMI再灌注模型,于其后2 d及7 d采集左心室7.0T MR T2* mapping与T2 mapping,获得后处理T2* map与T2 map图;之后处死大鼠,取心脏进行病理检查,评估IMH。观察IMH大鼠各序列原始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评分及T2* map与T2 map图像的信号均一性。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2个序列图像检出IMH的效能。结果 造模后2 d (9只)和7 d (16只)后,共25只大鼠造模成功并检出IMH (IMH组),10只存在AMI但无IMH,6只无心肌梗死(无心肌梗死组),另1只在扫描过程中死亡;2 d和7 d IMH组心脏T2 mapping原始图像的SNR>T2* mapping原始图像(P均=0.001),而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造模后2 d,IMH组心脏T2 mapping原始图像质量评分(3.90±0.30)高于T2* mapping (3.80±0.40,t=3.67,P<0.01);造模后7 d,T2 mapping原始图像质量评分(3.60±0.50)与T2* mappin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0±0.50,t=1.65,P=0.10)。IMH组T2 map与T2* map图像的出血心肌及远端心肌的变异系数(CO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示信号均一性无明显差异。T2 mapping及T2* mapping检出IMH的敏感度分别为88.00%(22/25)及96.00%(24/25)。结论 7.0T MR T2* mapping图像信号均一性、SNR及图像质量略低于T2 mapping,二者CNR相当,均可用于检测AMI再灌注大鼠模型IMH。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传统上,DR主要被认为是一种微血管疾病,随着研究的进展,目前认为神经-胶质-血管单元(NVU)破坏及其耦联机制(coupling)失衡在DR发病的早期起到了关键作用。了解NVU的细胞和分子基础,以及糖尿病如何改变正常的细胞通讯和破坏细胞环境,对DR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视网膜NVU及其参与DR发病分子机制,基于视网膜NVU修复的DR治疗,并对DR未来发展前景及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AIM: To identify the predictive factors and laser photocoagul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silicone oil as endotamponade during primary diabetic vitrectomy. METHODS: The medical and surgical records of 690 patients (798 eyes) who underwent primary diabetic vitrectomy at a tertiary eye hospital in China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8 were reviewed in this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The patients’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and preoperative treatments were recorded. The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risk factors for the use of silicone oil as endotamponade agent during primary vitrectomy for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related complications. RESULTS: Among 690 patients with mean age of 52.1±10.5y (range: 18-85y), 299/690 (43.3%) were female. The 31.6% of the eyes received preoperative laser treatment, and 72.4% of the eyes received preoperative anti-VEGF adjuvant therapy. Non-clearing vitreous haemorrhage (VH) alone or combined with retinal detachment was the main surgical indication (89.5%) for primary vitrectomy. Silicone oil was used as endotamponade in 313 (39.2%) eyes. Lack of preoperative laser treatment [odds ratio (OR) 0.66,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48-0.92; P=0.015] and older age (OR 0.96, 95%CI: 0.95-0.98; P<0.001) were predictors of silicone oil tamponade during primary vitrectomy for PDR. CONCLUSION: The lack of preoperative laser treatment is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silicone oil tamponade during primary vitrectomy for PDR. However, the severity of PDR relevant to silicone oil use should be further evaluated.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我国工作年龄人群中发病率位居第一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其治疗呈复杂性和难治性,且周期长,是近年来国内外眼科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的疾病之一。目前,DR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学者提出免疫系统失调和炎症是DR发病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从血-视网膜屏障、小胶质细胞、补体系统、细胞因子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免疫机制在DR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ai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10只)、模型组(40只),造模后的模型组再随机分成DNP组(DC组,10只,仅给予10 μl PBS缓冲液)、GDNF治疗组(DG组,10只,注射2 μg GDNF+10 μl PBS缓冲液)。各组大鼠均测造模前,造模后第3、21天,首次给药或PBS缓冲液后第1、3、7、14天的压尾机械阈值(TFT)与热痛缩爪潜伏期(PWL);处死大鼠后,取L4-6脊髓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背角磷酸化PI3K、p-AKT、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以及磷酸化核糖体S6蛋白激酶(p-S6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造模后第21 天,与N组比较,模型组的血糖明显升高(P<0.01),且TFT与PWL也均明显缩短(P<0.01);给药后第14 天,与DC组相比较,DG组TFT和PWL均明显升高(P<0.01),且磷酸化PI3K、p-AKT、p-mTOR、p-S6K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给药后第14天,与N组相比较,DC组TFT和PWL均明显降低(P<0.01),且磷酸化PI3K、p-AKT、p-mTOR、p-S6K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给药后第14 天,DG组与N组相比较,在TFT、PWL以及磷酸化PI3K、p-AKT、p-mTOR、p-S6K表达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鞘内注射GDNF能够减轻大鼠DNP,其机制可能与GDNF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p-AKT表达水平,从而抑制p-mTOR和p-S6K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保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对高糖培养下足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并对保肾通络方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肾小球足细胞为研究对象,给予高浓度葡萄糖刺激,采用CCK-8法分析足细胞活力以确定最佳模型及给药浓度,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保肾通络方组,采用鬼笔环肽进行细胞骨架染色,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自噬相关蛋白5(autophagy-related protein 5,ATG5)、ATG7、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足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线粒体膜电位,免疫荧光共标LC3B及线粒体,观察各组足细胞内线粒体自噬泡的生成情况。结果 30 mmol/L高糖干预48 h可显著降低足细胞活力(P<0.05),保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可使高糖诱导的足细胞活力明显提升(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足细胞骨架褶皱呈多边形,应力纤维束被破坏,ROS生成显著增多(P<0.01),足细胞nephrin、ATG5、ATG7表达显著降低,LC3Ⅱ/LC3Ⅰ比值降低(P<0.05),LC3B与线粒体共标减少,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1);与高糖组相比,保肾通络方组足细胞骨架改善,ROS生成减少(P<0.01),nephrin、ATG5、ATG7表达显著增加(P<0.05),LC3Ⅱ/LC3Ⅰ比值上升(P<0.05),LC3B与线粒体荧光共标增多,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1)。结论 保肾通络方含药血清能够减轻高糖诱导的足细胞氧化损伤,其作用可能与改善足细胞线粒体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7.
《Molecular therapy》2022,30(11):3462-3476
  1. Download : Download high-res image (202KB)
  2. Download : Download full-size image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E)评估红景天苷保护砷中毒大鼠左心功能的价值。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红景天苷高剂量组(S30组)、红景天苷低剂量组(S15组)、模型组、无毒干预组(Sal组)及对照组,每组8只。于每晨9时对S30组、S15组及模型组以As2O3(5 mg/kg体质量)灌胃,Sal组及对照组以无菌水灌胃,持续30天;之后对S30组以红景天苷30 mg/kg体质量、S15组及Sal组以红景天苷15 mg/kg体质量、对照组和模型组以无菌水连续灌胃7天;比较组间超声参数和血清心肌标志物差异,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评价分层应变参数与血清心肌标志物的关系。结果 S30组、S15组及模型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心肌丙二醛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各层心肌整体圆周应变(GCS)及心内膜下心肌各节段圆周应变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上述3组大鼠心肌细胞肿胀、坏死,细胞间隙增宽,核深染,以模型组最为明显,S30组及S15组程度相对较轻。Sal组与对照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心内膜下/中层/心外膜下GCS与CK-MB (r=-0.926、-0.813、-0.738,P均<0.05)及LDH (r=-0.908、-0.803、-0.737,P均<0.05)均呈负相关。结论 2D-STE可用于评估红景天苷对砷中毒大鼠左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松果菊苷(ECH)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HRCECs)增殖、迁移及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HRCECs分为5组:正常对照(Con)组、高糖组(HG,25 mmol·L-1 D-葡萄糖)、HG+1 μmol·L-1 ECH组、HG+5 μmol·L-1 ECH组和HG+25 μmol·L-1 ECH组。利用细胞管腔形成实验检测各组HRCECs血管新生能力,用MTT法检测各组HRCECs的细胞活性;用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HRCECs集落形成能力;用Transwell法检测各组HRCECs的迁移能力;用Ki67抗原(Ki67)免疫荧光染色评估各组HRCECs增殖情况;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HRCECs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阳性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HRCECs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Con组比较,HG组HRCECs的血管新生能力、细胞活性、集落形成能力、Ki67阳性细胞比例、迁移能力以及细胞中ICAM-1、HIF-1α蛋白和VEGF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均为P<0.001);与HG组比较,HG+1 μmol·L-1 ECH组、HG+5 μmol·L-1 ECH组和HG+25 μmol·L-1 ECH组HRCECs的上述指标随ECH剂量的增加而递减(P<0.05、P<0.01、P<0.001)。结论 ECH具有抑制HG诱导的HRCECs增殖、迁移及血管新生的作用,这些作用可能与其抑制HIF-1α/VEGF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孔慧  崔彦 《眼科新进展》2022,(9):753-756
视网膜内皮细胞(REC)是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许多眼部疾病的主要细胞类型之一。视网膜微血管系统有助于血-视网膜屏障的维持,这对正常的视功能至关重要。REC的改变在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高血糖是糖尿病微血管损伤的重要原因,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REC功能障碍,包括向衰老表型改变、迁移和增殖能力增强、炎性凋亡等,最终导致无细胞毛细血管及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本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REC的功能障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