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丹参注射液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为探讨丹参注射液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防治作用.按随机原则分为丹参预防组、速避凝预防组、丹参治疗组、速避凝治疗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5只犬.两预防组提前1周每天给药.接着以药物造模法对所有犬建立下肢深静脉血栓模型,每天给药,作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种药物均能明显地改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值,减轻血液高凝状态,但预防组效果明显优于治疗组.两种药物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丹参注射液、速避凝预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预防用药疗效明显优于治疗用药,提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和重要. 相似文献
2.
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西医结合治疗机理,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并利用体外血栓形成方法,对20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治疗与检测分析。(1)患者组的体外血栓各值明显地高于健康组(P〈0.001),(2)中医辨证分型不同,其体外血栓各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 ̄0.001);(3)中西医结合治疗后,体外血栓各值明显改善(P〈0.05 ̄0.001)。(1)患者即使在发病后血液仍常处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肝素预防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年龄大于60岁的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行物理方法预防;实验组36例行物理方法预防+低分子肝素预防。分别于入院时,术后1 d1、0 d查血常规、凝血四项;于入院时,术后10 d、1个月、3个月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了解有无下肢DVT,记录术后引流量,2组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术后10例发生DVT,发生率25%,实验组术后2例发生DVT,发生率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选取病例数较多的股骨头置换术患者进行术后引流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无一例出现出血并发症。2组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变化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能有效地预防髋部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发生;对血小板、血红蛋白、凝血机制无影响,未明显增加术后引流量。 相似文献
4.
丹参注射液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评价丹参注射液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随机将169例下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分为未用药组(对照组)和丹参预防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80例,观察组89例。观察组术前5天~术后7天给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于术后作Doppler超声检查。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及DVT发生率进行评估比较。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13.5%,对照组为4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提示丹参注射液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董泉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10):638-640
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探讨董泉珍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取得一些成果,由于既采用了现代医学诊疗手段,又结合应用中医药的治疗方法,降低了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1)。本文试将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进行初步探讨。感染性休克的现代... 相似文献
6.
脾肾汤配合术前化疗治疗乳腺癌30例临床观察山东省莒县人民医院(山东276500)张义泽,薛德联1994年1月-1996年1月,我们应用脾肾汤加减配合化疗(术前化疗)治疗乳腺癌3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5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 相似文献
7.
安宫牛黄丸配合西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78例应月初,郑益明1990~1995年在西医常规治疗下加用安宫牛黄丸治疗重型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8例,结果疗效显著提高,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治疗组78例中男54例,女24例,年龄2~75岁,平均36.3岁;致伤原因... 相似文献
8.
9.
简易悬吊术制备大鼠深静脉血栓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适合动态研究的大鼠深静脉血栓模型。方法将60只体质量为(250±20)g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动物模型组36只,对照组18只,假手术组6只。动物模型组采用改良下腔静脉结扎法(简易悬吊术)制备动物模型,造模后观察血管内膜及血栓不同时期的病理变化,并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做观察比较。结果采用改良法制作模型后,大鼠下腔静脉内不仅均形成稳定的血栓,而形成血栓的大鼠存活率很高,符合人体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的病理演变。结论简易悬吊术可以成功制作适合动态研究的大鼠深静脉血栓模型。 相似文献
10.
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CDFI)对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应用价值,对64例骨折术后DVT患者的表现、声像图特点及急慢性血栓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发现41例急性血栓多发生于髂股静脉,23例慢性血栓多发生于Guo及胫后静脉,且具有 显著性差异(P<0.01)。 血栓发生于左侧肢体49例,右侧肢体13例,双侧肢体2例,左右侧之比为3.4:1。CDFI对DVT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和特异性,且无创伤性,可作为骨折术后DVT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