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比较克班宁(Crebanine,Cre)及其脂质体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分别采用氯化钡、乌头碱引起的大鼠心律失常模型,比较克班宁(Crebanine,Cre)及Cre脂质体抗心律失常作用。结果:对氯化钡所致的心律失常,Cre脂质体高、低剂量组(5mg/kg、2.5mg/kg),均能使恢复窦性节律鼠数、维持窦性节律至20min以上鼠数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Cre脂质体(5mg/kg)能使乌头碱所致大鼠VP、VT、VF、死亡时间显著延迟,与NS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同剂量Cre溶液相比,Cre脂质体的VF出现的时间明显延长(P<0.01)。结论:克班宁脂质体对氯化钡所致的心律失常有一定治疗作用、对乌头碱引起的心律失常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克班宁注射剂制备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制备性质稳定的克班宁注射剂,优选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其色泽变化进行考察.结果配制0.25%克班宁注射剂的最佳工艺为:以盐酸为成盐用酸,pH为4.4,NaHSO3为抗氧剂,熔封通CO2且避光保存.以该法配制的克班宁注射剂沸水加热6 h,强光照射1 2 h,色泽无变化.结论按上述方法配制的克班宁注射剂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克班宁制备成透皮贴剂后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甲氨蝶呤(MTX)组、克班宁贴剂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右后足趾皮下注射0.1 mL弗氏完全佐剂(CFA)造模,给药组于腹部脱毛区域给予克班宁透皮贴剂,MTX组腹腔注射给予甲氨蝶呤,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空白透皮贴剂,隔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20 d。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关节肿胀度、关节炎指数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变化,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踝关节病理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体质量增长较慢,关节炎指数明显升高,右后肢关节严重肿胀,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著升高(P<0.01),踝关节可见严重滑膜炎症、软骨侵蚀及骨破坏。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体质量增加较快,关节肿胀度降低(P<0.01)、关节炎指数降低(P<0.01),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降低(P<0.01),踝关节炎细胞浸润减轻,软骨破坏减弱。结论:克班宁透皮贴剂能明显改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关节炎症和病理损伤,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说明克班宁透皮贴剂对佐剂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克班宁灌胃给药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氯仿致小鼠心律失常和氯化钡、乌头碱致大鼠心律失常2种动物模型,以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地观察心电图的相关指标,记录并分析心电图曲线。观察不同剂量的克班宁对小鼠、大鼠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克班宁各剂量组能明显拮抗氯仿所致的室颤发生率(P<0.05),能推迟氯化钡诱发的心律失常发生时间并缩短心律失常持续时间(P<0.01,P<0.05),延长乌头碱诱发的各种室性心律失常出现时间(P<0.05)。结论克班宁灌胃给药可对抗氯仿、氯化钡和乌头碱诱发的实验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5.
克班宁注射剂原料药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克班宁(crebanine)注射剂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TLC进行定性鉴别.以RP-HPLC法Zirchrom ODS柱(250 mm×4.6 mm,15 μm)定量测定,流动相为甲醇-水-三乙胺(88:12:0.0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2 nm.结果:供试品与对照品在薄层板相同位置上显相同斑点;克班宁的峰面积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9~10.8μg,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102.7%,RSD为1.3%~1.9%,10批样品含量均大于90%.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靠,可作为该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小叶地不容(Stephania succifera H. S. Lo et Tsoong)块根的细胞毒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化合物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对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 从小叶地不容块根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oxodehydrocaaverine (1)、7-氧代克班宁(2)、去氢克班宁(3)、克班宁(4)、马兜铃内酰胺I (5)。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3、4对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人胃癌细胞(SGC-7901)和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显示出生长抑制活性。结论 首次从小叶地不容块根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5,化合物1为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7.
小叶地不容生物碱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薛智  张佩玲  马建民 《药学学报》1986,21(3):223-225
小叶地不容(Stephania succifera H.S.Lo et Y-Tsoong)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产于海南岛。该属植物在我国分布很广,不少可作药用,有消炎、镇痛等作用。小叶地不容的化学成分尚未见报道。我们采用离子交换法提取总碱,自乙醚洗脱部分分得八种生物碱。碱Ⅰ、Ⅱ、Ⅲ、Ⅳ和Ⅷ的物理常数和光谱数据分别与文献报道去氢克班宁(dehydrocrebanine)、1-四氢巴马亭、克班宁(crebanine)、schefferine和asimilobine的  相似文献   
8.
克班宁对耐药细胞K562/HHT逆转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对克班宁 (CRE)逆转白血病耐药细胞系K5 6 2 /HHT的耐药性进行研究。方法 细胞毒试验采用MTT法 ,细胞内柔红霉素 (DNR)积累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 克班宁 5 μmol·L-1时显著增加高三尖杉酯碱(HHT)对K5 6 2 /HHT的细胞毒 ,细胞毒作用增强 13 0倍 ,同等条件下 8μmol·L-1维拉帕米为 19 4倍。克班宁能显著增加K5 6 2 /HHT细胞内DNR浓度。结论 克班宁通过增加多药耐药细胞内药物积累而调节多药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并表征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克班宁纳米粒(PLGA-Cre-NPs),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为克班宁的体内作用时间延长、毒性降低提供参考。方法:以PLGA为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PLGA-Cre-NPs。以包封率、粒径、多分散指数(PDI)为评价指标,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PLGA-Cre-NPs的制备工艺。利用膜透析法考察PLGA-CreNPs的体外释药规律。结果:PLGA-Cre-NPs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3∶10),丙酮-无水乙醇(8∶2),PLGA投入量90 mg。PLGA-Cre-NPs的包封率(84.69±2.54)%,粒径(155.3±14.2)nm,PDI=0.095±0.018,扫描电镜显示其呈规则球形结构。PLGA-Cre-NPs体外释放包括速释和缓释2个阶段,0~24 h符合Weibull方程,24~168 h符合Higuchi方程;半衰期18.06 h,168 h时累计释放率达78.77%。结论:优选的工艺条件稳定可行。制得的PLGA-Cre-NPs包封率较高、粒径均匀,有望制备成缓释制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克班宁血液和关节微透析探针的体内外回收率及其稳定性。方法:采用正微透析法和反微透析法,分别考察克班宁灌流速率、质量浓度对血液和关节探针体外回收率的影响,探讨正、反微透析法的回收率之间的关系;将血液和关节探针分别植入大鼠颈静脉和关节腔,考察探针在大鼠体内10 h反向回收率的稳定性。结果:克班宁血液和关节探针体外正向和反向微透析的回收率随着灌流速率(1.0,1.5,2.0,2.5,3.0 μL·min-1)的增大而降低;与克班宁质量浓度(4,8,16,40 μg·mL-1)无关,正向回收率与反向回收率基本一致,说明可以用反微透析法的回收率代替正微透析法的回收率对药物实际浓度进行校正;克班宁血液和关节探针在大鼠体内10 h反向回收率保持相对稳定,血液和关节探针体内反向回收率分别为(65.57±1.11)%和(32.7±0.94)%。结论:建立的克班宁血液和关节微透析方法可用于克班宁大鼠血液和关节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