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附子水溶性生物碱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附子水溶性生物碱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采用UPLC-MS/MS技术,以14种生物碱(多根乌头碱、宋果灵、附子灵、尼奥灵、塔拉萨敏、新乌头原碱、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总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筛选最佳提取工艺;以8种水溶性生物碱(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附子灵、尼奥灵、塔拉萨敏、宋果灵、多根乌头碱)的量为考察指标,对5种大孔树脂吸附和解吸附性能进行考察,优选最佳纯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纯化工艺为蒸附片加10倍量pH值3.5的酸水,煎煮3次(维持pH值约3.5),每次2 h,合并水煎液,用20%NaOH溶液调pH值10.0,加热回流水解2 h后,放冷,调pH值11.0,上大孔树脂HPD 300,上样量为生药2.5 g/mL树脂,6 BV水洗除杂,4 BV 8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干燥,即得附子水溶性生物碱提取物。该提取物收率为1.69%,其中新乌头原碱、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附子灵、尼奥灵、塔拉萨敏、多根乌头碱、宋果灵的总量高达约15%。结论优选得到的提取纯化工艺稳定可行,为附子水溶性生物碱的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测定附子中生物碱成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秀秀  晁若冰 《药学学报》2006,41(4):365-369
目的测定附子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北乌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等6种生物碱的含量。方法用反相离子对HPLC法,使用AichromBond-1 C18柱(250 mm×4.6 mm ID);流动相:乙腈-5 mmol·L-1 NaH2PO4溶液,磷酸调至pH 4.5(50∶50),内含7 mmol·L-1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检测波长:235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 ℃。结果以上6种生物碱可以完全分离,准确测定。结论该方法准确度高,可应用于附子中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真武汤水提液HPLC特征图谱研究及指标成分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真武汤水提液HPLC特征图谱及同时测定方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白术内酯Ⅲ、芍药苷、6-姜辣素5种主要指标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2%磷酸水(A)-乙腈(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流速1 mL·min-1,进样量20μL。结果:建立的特征图谱包含36个共有峰,各峰峰形、分离度好,明确并定量真武汤水提液中5种指标成分,芍药苷(1.410±0.024)g·L-1,苯甲酰新乌头原碱(0.066±0.001)g·L-1,苯甲酰乌头原碱(0.015±0.001)g·L-1,白术内酯Ⅲ(0.028±0.003)g·L-1,6-姜辣素(0.069±0.001)g·L-1。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具有良好线性关系芍药苷Y=25.907X+9.741(r=0.999 7)、苯甲酰新乌头原碱Y=15.265X-3.202(r=0.999 5)、苯甲酰乌头原碱Y=15.660X-4.699(r=0.999 1)、白术内酯ⅢY=63.730X-10.740(r=0.999 6)、6-姜辣素Y=21.645X-4.074(r=0.999 5),精密度(峰面积RSD分别为1.72%,1.76%,2.78%,1.20%,1.05%,保留时间RSD分别为0.81%,0.47%,0.43%,0.07%,0.05%),重复性(峰面积RSD分别为1.95%,2.56%,2.93%,2.65%,3.01%,保留时间RSD分别为0.03%,0.19%,0.28%,0.11%,0.12%),稳定性(峰面积RSD分别为1.05%,1.36%,2.89%,2.81%,2.64%,保留时间RSD分别为0.15%,0.12%,0.39%,0.04%,0.08%)和加样回收率(99.85%,101.67%,101.91%,99.82%,101.44%)。结论:建立的真武汤水提液特征图谱可同时对真武汤5种主要指标成分进行分析,可全面评价真武汤水提汤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成分分析探讨黑顺片和白附片的差异。方法 基于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s infrared,FTIR)和HPLC,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黑顺片和白附片的整体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其有效和毒性成分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FTIR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结果显示,白附片和黑顺片整体化学成分差异明显,饮片类型的差异高于产地差异;HPLC的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OPLS-DA和相似度分析(similarity analysis,SA)均能将黑顺片、白附片区分为2类,表明2种饮片的成分差异较大;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黑顺片的单酯型生物碱量显著高于白附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白附片和黑顺片化学成分差异较大,临床上应区分使用,古代本草"白缓黑急"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苯甲酰乌头原碱配伍芍药苷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通过小鼠耳肿胀试验、大鼠足肿胀试验、小鼠热板试验和小鼠扭体试验,研究不同剂量苯甲酰乌头原碱配伍芍药苷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 苯甲酰乌头原碱配伍芍药苷(高剂量配伍组)可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P<0.05)。在1 h时,苯甲酰乌头原碱配伍芍药苷可显著抑制大鼠足肿胀(P<0.05或<0.01);在2 h时,中、高剂量配伍组可显著抑制大鼠足肿胀(P<0.05或<0.01),其中高剂量配伍组相对于芍药苷组和苯甲酰乌头原碱高剂量组,大鼠足肿胀显著减轻(P<0.05);在4 h时,中、高剂量配伍组可显著抑制大鼠足肿胀(P<0.05或<0.01),高剂量配伍组相对于芍药苷组,大鼠足肿胀显著减轻(P<0.05)。在1 h和1.5 h时,高剂量配伍组可显著升高小鼠热刺激疼痛的痛阈值(P<0.05)。高剂量配伍组可显著升高小鼠冰醋酸刺激疼痛的痛阈值(P<0.05)。苯甲酰乌头原碱配伍芍药苷可显著减少冰醋酸刺激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P<0.01),其中高剂量配伍组相对于芍药苷组和苯甲酰乌头原碱高剂量组,小鼠扭体次数显著减少(P<0.01)。结论 苯甲酰乌头原碱配伍芍药苷可增加苯甲酰乌头原碱、芍药苷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附子-甘草配伍前后附子中6种生物碱类成分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注模型,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酚红质量浓度,利用LC-MS测定灌注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质量浓度,分别研究附子单煎液、附子-甘草合煎液、附子-甘草合并液3种配伍方式对上述6种生物碱类成分肠吸收的影响。结果:与附子单煎液相比,苯甲酰乌头原碱在附子-甘草合煎液、附子-甘草合并液中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单位时间吸收率(A)呈下降趋势;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在附子-甘草合煎液、附子单煎液中的Ka和A相比附子-甘草合并液有所减少;附子-甘草合煎液中次乌头碱的Ka和A相比附子单煎液呈下降趋势,附子-甘草合并液中次乌头碱的Ka和A相比附子单煎液均呈升高趋势,附子-甘草合煎液中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吸收相比附子单煎液中均有所降低。结论:附子配伍甘草后6种乌头碱类成分在大鼠十二指肠中的吸收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为阐释"附子得甘草而后缓"的配伍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HPLC法同时测定附子中6种单酯和双酯型生物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兰  周海燕  赵润怀  游畅  高超  常琪 《中草药》2009,40(1):131-134
目的 建立附子中单酯及双酯型生物碱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方法.方法 附子干燥粉末用氨水浸润后,以异丙醇一醋酸乙酯(1:1)超声提取30 min,提取液蒸干后溶于0.01%盐酸甲醇中,经微孔滤膜滤过后,20 pL进行HPLC分析,HPLC分析采用Zorbax Extend-C18柱(250 mmX 4.6 mm,5 μm),以乙腈-40 mmol/L醋酸铵缓冲液(氨水调pH 10.0)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结果 6种被测生物碱成分,包括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分离良好,各成分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在测定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重现性好,6种成分的RSD(n=5)均小于1.50%;平均加样回收率(n=5)为98.20%~100.47%;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26、0.36、0.92、0.30、0.52、0.82 ng.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HPLC方法稳定可靠、简便易行,可用于附子类药材中单酯型和双酯型生物碱的同时定量分析,为附子药材及其炮制品的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乌七祛风散片(制草乌、三七、断节参、雪上一枝蒿、防风等9味中药组成)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次乌头碱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条件,Hanbon-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四氢呋喃(25∶15)](A)-0.1 mol·L-1醋酸铵溶液(每1 000 m L加冰醋酸0.5 m L)(B),流速1.0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32 nm。结果:4种生物碱分离良好,各成分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在测定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10%(RSD 2.1%),101.09%(RSD 2.2%),102.04%(RSD 1.6%),97.83%(RSD 2.7%),最低检测限分别为3.4,1.7,2.2,0.8 ng。结论:该HPLC方法稳定可靠、简便易行,可用于同时测定乌七祛风散片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次乌头碱含量。  相似文献   
9.
王容  魏屹  周春岚  宋良科  谭睿 《中草药》2020,51(11):3037-3044
目的建立常用乌头属藏药材榜那的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多基原药材的质量标准制定和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建立榜那药材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测定30批榜那药材中7种生物碱成分含量,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评价榜那药材的2种不同基原植物的生物碱成分的差异。结果建立的指纹图谱确认17个共有峰,指认出12-表-欧乌头碱、雪上一枝蒿庚素、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新乌头碱、乌头碱、3-乙酰乌头碱7个色谱峰。基于相似度分析,铁棒锤和伏毛铁棒锤种内化学指纹图谱均一,种间指纹图谱存在一定差异。PCA和OPLS-DA结果表明铁棒锤和伏毛铁棒锤2种基原物种在这7种化学成分含量上存在一定差异;且依据OPLS-DA和t检验分析结果可确定伏毛铁棒锤中主要差异成分12-表-欧乌头碱和乌头碱含量显著高于铁棒锤(P0.01)。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和多组分定量分析方法简便、易操作、信息量大,可用于榜那药材的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性控制;有必要建立和完善榜那的双酯型生物碱限度测定。  相似文献   
10.
小金丸中制草乌单酯型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厂家及批号小金丸中单酯型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为该制剂的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小金丸中制草乌单酯型生物碱类成分(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流动相乙腈-20 mmol·L-1磷酸二氢钠(用三乙胺调节pH 6.5)(47∶53),检测波长235 nm。比较4个厂家生产的8批样品中3种生物碱类成分含量。结果:3种生物碱类成分线性范围均为4~60 mg·L-1,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2%,101.79%,102.13%。3种单酯型生物碱总质量分数最高达214.718μg·g-1,最低值18.452μg·g-1。结论:不同厂家和同一厂家不同批次样品中3种生物碱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与原材料质量、制剂工艺及生产设备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