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7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88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63篇
基础医学   66篇
口腔科学   88篇
临床医学   126篇
内科学   259篇
皮肤病学   10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553篇
预防医学   106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288篇
  5篇
中国医学   562篇
肿瘤学   6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云洁 《中国校医》2022,36(11):858
目的 研究普罗雌烯阴道胶丸联合定君生治疗绝经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就诊60例绝经一年以上且具有老年性阴道炎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定君生治疗,观察组采用普罗雌烯阴道胶丸联合定君生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阴道健康评分、阴道微生态评分、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6个月内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χ2=4.705,P=0.030);观察组阴道健康评分为(15.54±3.36)分,高于对照组的(12.17±2.43)分(t=4.451,P<0.001),阴道微生态评分为(3.72±1.01)分,优于对照组的(5.83±1.54)分,(t=6.275,P<0.001);观察组分泌物异常消失时间为(8.46±1.15)d,短于对照组的(11.22±1.43)d,(t=8.238,P<0.001)、观察组阴道干涩消失时间为(8.68±1.52)d,短于对照组的(11.31±1.63)d,(t=6.643,P<0.001);6个月内复发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30.00%(χ2=5.880,P=0.015)。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普罗雌烯阴道胶丸联合定君生治疗绝经老年性阴道炎,可以明显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患者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进行预测,再深一步进行动物实验验证来研究柴胡疏肝散治疗CAG的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在TCMSP数据库中检索柴胡疏肝散的所有活性成分与药物靶点;通过收集PharmGkb、OMIM、GeneCards和DrugBank数据库中收录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映射筛选出交集靶点,将得到的交集靶点构建PPI网络与活性成分-共同靶点网络,并对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利用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实验验证,并通过免疫印迹法验证柴胡疏肝散对两种受体蛋白EGFR和STAT1的影响。结果 最终筛选得到柴胡疏肝散活性成分104个,潜在靶点238个,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交集靶点52个;GO与KEGG富集分析分别得到2166条目和148条目,主要涉及到JAK-STA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EGFR、STAT1两个靶点能够与核心活性成分能够自发结合成较为稳定的构像;免疫印迹法实验证明柴胡疏肝散能够降低大鼠胃黏膜组织EGFR和STAT1蛋白表达。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发现柴胡疏肝散可能通过调节EGFR和STAT1蛋白表达来共同调控胃黏膜细胞增殖与凋亡,进而发挥着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为深入进行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中静脉注射吲哚菁绿在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腔镜手术中辨清肝外胆管结构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110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患者资料,术前所有患者均行腹部B超检查明确诊断,按照术中是否静脉注射吲哚菁绿将其分为实验组(n=55)和对照组(n=55),实验组术中经外周静脉注射吲哚菁绿5 mg,术中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导航下行LC。对照组行常规LC。统计实验组胆囊管、胆总管、肝总管的显影率及显影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辨清三管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放置腹腔引流管及拔管时间、中转开腹及胆管损伤、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一次复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随访等结果。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描述,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两组均成功实施手术,实验组所有患者均成功显影肝总管,54例显影胆总管,52例可显影胆囊管,且显影三管时间为(15.8±1.2)min。实验组中辨清三管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放置腹腔引流管病例分别为(18.5±1.3)min、(64.0±6.8)min、(16.3±6.7)mL、43例,对照组分别为(46.3±8.1)min、(98.7±10.5)min、(53.6±14.9)mL、55例,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中转开腹及胆管损伤病例,对照组有1例中转开腹及1例胆管损伤病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拔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第一次复查ALT、GGT水平分别为47(31,75)U/L、38(19,114)U/L,对照组分别为62(53,92)U/L、76(63,96)U/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均随访3个月,实验组无明显并发症,对照组出院后7 d有1例患者出现少量腹腔积液。结论面对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行LC时,术中静脉注射吲哚菁绿显影肝外胆管有助于辨清其解剖结构避免胆管损伤,提高手术安全性及进度的同时最大限度锻炼并提升术者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镜像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提高临床对CAG辨证的准确性。方法 对CAG现代文献进行研究整理,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检索建库-2022年8月1日涉及CAG中医辨证分型及胃镜像描述的文献,筛选合格文献,提取CAG患者的中医证型、胃镜像等信息,整理数据后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纳入合格文献10篇,纳入有效病例1 562例,涉及中医证型5种。中医辨证分型按频次高低依次为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胃络瘀阻证、胃阴不足证。胃镜像检出率以黏膜白相最高,为47.38%。黏膜白相以脾胃虚弱证检出率最高,黏膜粗糙、充血、水肿、颗粒增生、血管显露、结节隆起均在胃络瘀阻证中检出率最高;黏膜出血、糜烂以脾胃湿热证检出率最高;皱襞变平、黏膜灰白色以胃阴不足证检出率最高;胆汁反流以肝胃不和证检出率最高。结论 中医辨证与部分胃镜像具有相关性,基于胃镜像的CAG中医辨证规律总结如下:镜下出现黏膜白相、皱襞变平,考虑为脾胃虚弱证或胃阴不足证,胃阴不足证兼见黏膜灰白;镜下出现胆汁反流,考虑为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多兼见黏膜充血、水肿,脾胃湿热证多兼见黏膜糜烂;镜下出现颗粒增生、结节隆起,考虑为胃络瘀阻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胃祺饮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及病理疗效。方法将62例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硒酵母胶囊及替普瑞酮胶囊,治疗组予胃祺饮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病理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56.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对照组腺体萎缩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30.0%,肠上皮化生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8.1%、27.6%;两组病理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祺饮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满意,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胃黏膜固有腺体的萎缩及肠上皮化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参、白术有效组分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口腔、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给药(人参白术有效组分群)组,用主动免疫法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HE染色、扫描电子显微技术观察胃黏膜组织显微及超微结构,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肠道及口腔菌群,利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人参、白术有效组分群能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组织病理形态(P<0.05);增加大鼠肠道、口腔菌群多样性及丰富度(P<0.05);减少肠道、口腔中致病菌群(普雷沃氏菌科_UCG-003、梭杆菌属)的数目(P<0.05)。其中,大鼠病理学评分与其口腔、肠道菌群的丰度、多样性以及门、属水平上的差异菌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人参、白术有效组分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缓解胃黏膜萎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和口腔菌群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智能电子染色内镜(I-Scan)在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1月在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且初步诊断为慢性胃炎的患者410例,随机分成两组,采用白光内镜检查(白光组)和采用白光和智能电子染色内镜切换检查(I-Scan组),预判别患者是否有黏膜腺体萎缩,分成阳性组和阴性组,阳性组行靶向活检并详细记录,阴性组在胃窦、胃体小弯及大弯各取1块组织送病理,所得结果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白光组202例,病理结果符合CAG 54例,其中预判别符合19例,伴上皮内瘤变3例;I-Scan组208例,病理结果符合CAG 59例,其中预判别符合48例,伴上皮内瘤变8例。白光组的诊断符合率70.30%,敏感性35.19%,特异性83.11%,漏诊率64.81%,误诊率16.89%;I-Scan组诊断符合率87.98%,敏感性81.36%,特异性90.60%,漏诊率18.64%,误诊率9.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can对CAG诊断检出率高,同时可指导靶向活检,可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复方莪术油栓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12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克霉唑阴道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莪术油栓,1枚/次,1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阴道p H值、病原菌检出率、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量表评分、阴道灌洗液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后,治疗组白带减少时间、外阴瘙痒、外阴阴道疼痛、黏膜充血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阴道酸碱度(p H)值、病原菌检出率均显著降低,GQOLI-74量表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指标改善较多(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阴道灌洗液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阴道灌洗液中细胞因子水平降低较多(P0.05)。结论复方莪术油栓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老年性阴道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阴道灌洗液中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学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检测对慢性胃炎、胃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检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30例。根据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胃炎组208例,胃癌组22例,再将其中胃炎组分为非萎缩性胃炎组105例、萎缩性胃炎组103例,通过比较各组间PGⅠ、PGⅡ、PGⅠ/PGⅡ(PGR)值的变化,探讨PG水平对萎缩性胃炎、胃癌诊断的临床意义,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分析胃癌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胃炎组相比,胃癌组PG Ⅱ水平升高,PGR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非萎缩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三组间分析显示,与非萎缩性胃炎组相比,萎缩性胃炎组PGR下降(P<0.001),胃癌组PG Ⅱ水平升高(P<0.001),PGR下降(P<0.01);与萎缩性胃炎组相比,胃癌组PG Ⅱ升高(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PG Ⅰ、PG Ⅱ是与胃癌相关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年龄、PG Ⅱ是与胃癌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检测对萎缩性胃炎、胃癌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PGR水平降低、PGⅡ水平升高提示存在萎缩或病情进展,胃癌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0.
周晓虹教授认为脾胃亏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的病机关键,而寒凝、气郁、血瘀及湿阻等则是重要的发病因素,采用健脾益气的方法治疗主证,兼用温阳、理气、活血、化湿等方法治疗兼证,同时结合辨病,宏观与微观互参,可以收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