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8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厥阴病腹诊内容与厥阴病病机特点的密切相关性,为临床诊治厥阴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就工作中所接触的病例对厥阴病的病机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腹诊内容加以总结。结果:厥阴病的病机特点如厥热胜复、上热下寒、里寒外热等,其腹诊要点均有不同表现。厥阴病之厥证的腹诊分为热厥、寒厥、水厥、痰厥、蛔厥之腹诊,临床上对厥阴病的诊治应首先掌握厥阴病腹诊部位,如虚里、胸膈、心下、腹中、小腹等。结论:运用腹诊对验明厥阴病机本质,推断病理转归,测试病情预后,合理组方遣药,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中医智能腹诊仪从腹力角度对中风急性期进行探索性研究。方法:运用中医腹诊仪的腹力测定系统,观察了64例中风始发72h以内患者,并自中风始发72h至中风后14天连续性观察54例患者,并分别与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中风72h以及第14天时左右两侧平均腹力没有显著性差异,(P1>0.10,P2>0.05);中风72h以内腹力高于第14天腹力(P<0.05),二者腹力均高于正常人腹力(P1<0.01,P2<0.05)。结论:中风急性期腹力高于健康正常人;运用中医腹诊仪有助于中风病中医病机病因的客观化、定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