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0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8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溪学派通过其医著被《东医宝鉴》引用而对朝鲜医学产生了既深且广的影响。研究发现,《东医宝鉴》引用丹溪学派医著有14种2900多次,遍及内景、外形、杂病、汤液、针灸各篇。具体引用情况包括引文与原文内容相同,多为中医理论;引文与原文内容基本相同;剪裁编辑,调整次序;删除、补充内容,后三者多为临床诊治;佚文;间接引用朱丹溪或丹溪学派医著。朱丹溪提出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创用的大补阴丸、越鞠丸等核心学说和主要经验,已经被17世纪的朝鲜医学所接纳,并呈现出本土化朝向。  相似文献   
2.
系统中医学研究始于20世纪末叶,成形于21世纪初。系统中医学的创立和发展具有坚实的客观基础,这就是人的复杂性。人作为开放复杂巨系统,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医学研究应当遵循这一复杂巨系统的特性和规律。中医学从宏观层面朴素地认识到了这一复杂巨系统的功能变化特点、疾病演变规律,形成了现代系统论的原始雏形。而现代系统论和系统科学则为研究、推动中医系统论的发展提供了科学基础。祝世讷教授是系统中医学的主要开拓者,至今已在该领域出版个人专著9部,发表论文150余篇。从三个方面回顾了系统中医学的发展:①系统中医学研究的起步和过程;②主要的研究成果;③钱学森院士对这一领域研究所给予的鼓励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探析《局方发挥》之脾胃病误诊误治,以期指导与改进现代医家临床治疗。[方法]对《局方发挥》之脾胃病误诊误治进行整理分析,揭示朱震亨从脾胃病探析误诊误治的特色。[结果]朱震亨从脾胃病论误诊误治的特色:1)《和剂局方》具有误导性脾胃病治疗的中医知识,导致当时医者与患者误诊误治脾胃病。2)《和剂局方》引起的脾胃病误诊误治问题,主要可分成两类:辨证失误和治法失误。3)辨证失误所导致的误诊误治包括忽视审证求因、认为"诸寒为病"、误辨寒热虚实等。4)治法失误包括"一方通治诸病"、滥用辛香燥热药组方、利用砒丹巴硇行积垢、修改汤剂为丸剂、用峻剂盲目祛邪及错误滋补等。[结论]朱震亨在《局方发挥》指出当时脾胃病的误诊误治问题,显示出了其独特见解,对现代医家治疗脾胃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探析《局方发挥》之脾胃病误诊误治,以期指导与改进现代医家临床治疗。[方法] 对《局方发挥》之脾胃病误诊误治进行整理分析,揭示朱震亨从脾胃病探析误诊误治的特色。[结果] 朱震亨从脾胃病论误诊误治的特色:1)《和剂局方》具有误导性脾胃病治疗的中医知识,导致当时医者与患者误诊误治脾胃病。2)《和剂局方》引起的脾胃病误诊误治问题,主要可分成两类:辨证失误和治法失误。3)辨证失误所导致的误诊误治包括忽视审证求因、认为“诸寒为病”、误辨寒热虚实等。4)治法失误包括“一方通治诸病”、滥用辛香燥热药组方、利用砒丹巴硇行积垢、修改汤剂为丸剂、用峻剂盲目祛邪及错误滋补等。[结论] 朱震亨在《局方发挥》指出当时脾胃病的误诊误治问题,显示出了其独特见解,对现代医家治疗脾胃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探讨国医大师朱良春以"培补肾阳治其本,虫药活血治其标"法论治心系疾病的渊源、组方规律、用药特点,并对其临床经验进行总结。通过跟师学习,研读导师出版的书籍及文献,整理、分析、总结导师病案,归纳、提炼导师治疗心系疾病的学术特点。导师认为"肾中真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心系疾病病机多为心肾阳虚为本,瘀血内停为标,提出"培补肾阳治其本,虫药活血治其标"是治疗心系疾病的基本法则。对常用药物的临床运用经验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曾师从刘完素的二传弟子罗知悌,旁参张从正、李东垣两家,为金元四大家中最晚出者,滋阴派创始人。丹溪成名后,弟子众多,通过师徒授受,学派流传,风行全国,历有三百年而不衰,形成了丹溪学说和丹溪学派,其学说思想卓然可观,对明代医家乃至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试探讨丹溪学派的形成及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以进一步明确中医流派对中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人体六气运动的气机升降规律探讨朱丹溪"相火论"。认为"相火论"虽言及生理和病理的相火,但更强调病理的"相火",此火不能潜藏守位乃是由于六气运动不圆所致的心肾不交,同时从丹溪临证用药中分析所得理论。  相似文献   
8.
金元医家朱丹溪认为瘀和痰为中风的重要致病因素,通过对阴阳、左右、气血、肝肺的属性特点分析,结合其“阴升阳降”、“左肝右肺”、“左血右气”理论,并根据朱氏治疗中风对于病位在左者以行血补血治瘀为主,常用四物汤加减;病位在右者以化痰行气为主,多以二陈汤化裁的诊疗思路,笔者总结出丹溪论治中风“左瘀右痰”的观点,临床运用,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丹溪痛风方(DXTFF)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和海马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0.001 g·kg-1),DGP高、中、低剂量组(52,26,13 g·kg-1)。采用小鼠双侧海马注射Aβ1-42和腹腔注射D-半乳糖诱导AD小鼠。DGP连续治疗35 d后取材。检测小鼠脑含水量和伊文氏蓝(EB)含量,海马电镜结构和脏器指数。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海马和血清Aβ1-40,海马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海马RAGE和LRP1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D小鼠脑含水量,EB含量,海马Aβ1-40含量及海马RAGE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Aβ1-40,海马LRP1 mRNA,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较规则,神经元较小,细胞核圆形且萎缩,双层核膜不清晰,细胞质不丰富,细胞器较少;与模型组比较,DGP组脑含水量,EB含量,海马Aβ1-40及RAGE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Aβ1-40,海马LRP1,脾指数和胸腺指数明显增加(P0.05),海马神经元结构明显改善。结论:DGP通过下调海马RAGE和上调海马LRP1表达来降低AD小鼠BBB通透性和海马Aβ1-40。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朱仁康老中医治疗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SD)的用药经验。[方法]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研发的“古今医案云平台V1.4”,基于书稿及2019年7月30日前发表的文献,筛选朱老治疗SD的医案,归纳用药频次、核心方药,通过药物性味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清洗、建库、数据标准化、分析与挖掘。[结果]共筛选出67例医案,共93诊次。朱老常用的中药有生地黄、当归、甘草、赤芍、丹参等,多为寒性、苦味、甘味,归于肝、心经的药物。核心方药组成为生地黄、甘草、当归、赤芍、荆芥、苦参、蝉蜕、黄芩、丹参、地肤子、牡丹皮、蒺藜、滑石、泽泻、白鲜皮,常用药物组合为甘草-生地黄、当归-丹参、赤芍-生地黄。朱老治疗SD常以凉血祛风为法,针对不同证型则分别处以清热凉血、滋阴养血、清热祛湿、祛风止痒等不同治法。[结论]朱老治疗SD以凉血祛风为基础,临证时灵活把握,随机参变。通过数据分析,所得到的核心方药及药对可为临床治疗SD提供参考方案,为传承朱老的学术经验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