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0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21篇
  1篇
中国医学   9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探讨醒脑静结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选开始时间自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将其按照住院序号奇偶数不同分成两组,各40例。其中奇数设为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治疗;偶数组设为研究组,给予醒脑静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凝血、纤溶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疗效较对照组更有优越性(P <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凝血、纤溶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 <0.05)。结论醒脑静结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提高疗效,改善凝血、纤溶指标,值得在临床中使用。  相似文献   
2.
王晓燕  周文  张一弛  郝丽娜 《中国药事》2018,32(9):1301-1308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2016年醒脑静注射液所致14例不良反应报告,对患儿年龄、用药原因、用法用量、使用溶媒、不良反应累及器官及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等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和规律。结果:醒脑静注射液本身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其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病例中1~3岁儿童占57.14%;非说明书适应证用药患儿占80%;以5%葡萄糖为溶媒所致的ADR达78.57%;儿童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达71.43%。结论:醒脑静注射液使用过程中应明确其功能主治,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更安全;减少超药品说明书用药;3岁以下患儿在有替代药物的情况下,不使用醒脑静注射液;生产厂家应加强醒脑静注射液用于儿童的安全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注射用盐酸甲氯芬酯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随机分组的原则下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59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盐酸甲氯芬酯,0.2 g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20 mL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500 mL中,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苏醒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运动功能恢复时间、氧代谢指标、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和苏醒后不适症状。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03%、96.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苏醒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和运动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苏醒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不适症状发生率分别为43.10%、13.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注射用盐酸甲氯芬酯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缩短苏醒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和运动功能恢复时间,调节氧代谢指标和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减轻患者苏醒后的不适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医疗数据,分析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适应症状群。[方法] 以电子住院记录为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前后病情变化将病例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通过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适应症状群相关指标,并将结果可视化为列线图。[结果] 红舌、滑脉对醒脑静疗效起正向影响,具备该特征的患者有效性较好;神疲、面色萎黄、少苔对醒脑静疗效起负向影响,具备该特征的患者有效性较低。[结论] 明确中成药临床适应症状群可以指导医师合理用药,利用真实世界医疗数据可以成为研究中成药临床适应症状群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5.
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平  袁学枝 《河北医学》2012,18(4):478-480
目的:探讨醒脑静与纳洛酮联合应用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在常规支持治疗的基础上,A组给予小剂量纳洛酮,B组给予最大剂量纳洛酮,C组给予醒脑静联合最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对比三组患者完全清醒时间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临床治疗效果.结果:C组患者有效时间、显效时间、痊愈时间、出院时间最短,B组次之,A组时间最长,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与B组无明显差异,恶心、呕吐等明显低于A组或B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醒脑静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其酒精中毒症状消失时间进一步缩短,并在呕吐、恶心等并发症的发生上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首选使用.  相似文献   
6.
纳络酮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探讨纳络酮注射液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用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效果。方法 :5 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纳络酮与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 (n=30 )及对照组 (n=2 9) ,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意识情况、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的变化以及治疗 3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情况。结果 :纳络酮与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觉醒时间平均为 (8.12± 3.6 5 ) d,较对照组 (12 .4 2± 3.82 ) d明显减少 (P<0 .0 1)。治疗组伤后 10 d的 GCS评分〔(10 .5 2± 3.4 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32± 4 .0 4 )分 ,P<0 .0 5〕,伤后 3个月 GOS评分亦明显高于对照组〔(4.5 2± 2 .0 2 )分比 (3.6 8± 2 .15 )分 ,P<0 .0 5〕。结论 :纳络酮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用药能明显缩短患者昏迷时间 ,降低伤残及病死率 ,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其机制可能与拮抗伤后β内啡肽释放及改善脑组织微循环 ,抑制脑循环中微血栓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3月德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胞磷胆碱钠注射液,0.5 g加入到生理盐水250 m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到生理盐水250mL中,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液流变学、内皮指标因子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9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聚集指数(R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内皮素-1(ET-1)、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均明显降低,而一氧化氮(N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内皮指标因子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和疾病相关指标,增强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镇静催眠药中毒治疗效果的优劣。方法 根据我院急诊科临床用药情况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9例镇静催眠药中毒患者分为纳洛酮、氟马西尼联合治疗组(A组);醒脑静、氟马西尼联合治疗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苏醒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等,分析两种联合用药情况的优劣。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苏醒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结论 醒脑静、氟马西尼联合治疗镇静催眠药中毒,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效果优于纳洛酮和氟马西尼。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104-106
目的 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救治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1月在本院急诊科进行救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共计102例,其中醒脑静治疗组64例,常规治疗组38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催吐、抑酸、补液等治疗;醒脑静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对比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恢复(95%)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观察醒脑静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醒脑静治疗组SPO2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醒脑静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1%,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71.05%,组间差异显著(P0.05);醒脑静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89%。结论 临床急救中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值得在院前急救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血浆炎性因子含量的变化及醒脑静对其影响.方法 选取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严重急性酒精中毒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醒脑静+常规治疗组(观察组),各25例.分别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内皮素1、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并与20名体检者健康(正常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内皮素1、一氧化氮、TNF-α和IL-6[对照组:治疗前(77±7)ng/L、(34±10)μmol/L、(2.6±0.1)ng/L、(31.3±3.2)ng/L,治疗后(68±6)ng/L、(48±10)μmol/L、(2.2±0.2)ng/L、(26.3±3.1)ng/L;观察组:治疗前(78±7)ng/L、(35±11)μmol/L、(2.6±0.2)ng/ml、(32.4±3.1)ng/L,治疗后(62±7)ng/L、(57±9)μmol/L、(2.0±0.3)ng/ml、(22.6±3.2)ng/L]与正常组[(55±9)ng/L、(57±14)μmol/L、(2.0±0.4)ng/ml、(16.6±2.8)ng/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1、一氧化氮、TNF-α、IL-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1、TNF-α及IL-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一氧化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血中内皮素1、TNF-α和IL-6明显升高,一氧化氮水平降低,醒脑静治疗后可降低内皮素1、TNF-α和IL-6,提高一氧化氮水平,具有改善急性酒精中毒病理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