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软组织推拿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斜方肌肌张力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患者按1∶1比例随机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软组织推拿手法治疗和颈椎牵引治疗,比较两种方法干预后的静息状态肌张力和总体疗效的改善情况,并分析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斜方肌静息状态下肌张力的改善量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体疗效与静息状态斜方肌肌张力RAUC之间存在正相关的线性关系(P<0.01,r2=0.723).[结论]软组织推拿手法可以有效地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斜方肌静息状态肌张力,斜方肌静息状态下肌张力的改变与总体疗效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对提高针灸推拿专业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各大中医药院校的针灸推拿专业是培养针推高级人才的摇篮,在各高校扩招的背景下,如何提高针推专业的教学水平是当务之急。笔者提出在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要注意先后,在经络腧穴学课程中增设初级手法概述一章,并把实验针灸学的课程安排提前,以利于学生提前练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其能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为督促学生在校期间有更多的时间练针,对针灸推拿手法的考核建立连续动态的考核机制:对针推专业的优秀学生应重点培养,使针灸高级人才后继有人。 相似文献
3.
推拿掌振法对局部皮肤温度场红外热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红外热像技术,分析确定振法的热效应及操作时间的客观化标准。方法:利用红外热像技术采集初学者、低年资医师及高年资医师三组操作者采用的空置、掌振及空振法所得的相应红外热像数据,比较不同组别的温度差异。结果:三组操作者在空置后3min,心俞穴和大杼穴处温度均出现变化,且与操作前温度有显著差别(P<0.05);在空置3min后,被操作者的心俞处以及大杼处的温度呈自然下降趋势;而在行掌振法时,被操作者心俞处以及大杼处的温度变化,不仅发生在3min后,而且可延续到振法停止后的1min到3min内,与操作前温度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在空振中,高年资医师的劳宫处和中冲处温度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在振法进行到90 s时,中冲处温度出现显著变化,与开始温度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而劳宫处的温度则是在120 s时,出现显著变化,与开始温度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推拿手法有一定的热传导作用,但振法产热不仅仅是热传导作用,还有可能是激发了受试者体内的某种产热机制(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从空振试验模块推拿医师手部的升温现象分析,振法的持续操作时间至少应该达到90 s,最佳操作时间可能在3min以上。 相似文献
4.
AMIE方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等综合疗法(AMIE方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将1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综合组60例,施行AMIE方案(针刺、推拿、穴位注射及五禽戏);康复组60例,施行Bobath训练法治疗,均治疗60次。以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评价其临床疗效,并且随访12个月,了解患儿是否可以独立行走。结果:综合组总有效率76.7%,康复组58.4%,2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比较,综合组和康复组运动功能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1年后的随访比较,综合组治疗后可以独立行走人数为36例,明显多于康复组的24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MIE方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有效,近期疗效等同于Bobath训练法,远期疗效优于Bobath训练法。 相似文献
5.
6.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32
目的:对比针灸配合手法与口服西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以针刺颈夹脊、百会、风池等穴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46例口服西比灵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42.0%,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治愈率为28.3%,总有效率为67.4%.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推拿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鱦 《针灸推拿医学(英文版)》2011,9(3):173-176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就诊卡号末位数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6例,采用推拿手法结合中药熏洗患处治疗。对照组71例,采用内服骨刺宁胶囊,外贴关节止痛膏治疗。治疗2个疗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7%,对照组为84.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推拿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推拿治疗颈椎病经筋机制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揭示推拿治疗颈椎病患者经筋作用生物力学机制。方法: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采用简单随机方法,根据DAS 2.1.1版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将65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微调手法组:包括理筋手法和颈椎关节调整手法)与对照组(牵引组),治疗组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30-65岁,平均(42.31±13.23)岁;平均病程(12.40±6.23)月;平均体质量(61.21±10.23)kg。牵引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30-65岁,平均(45.54±14.35)岁;平均病程(13.25±6.06)月;平均体质量(62.31±10.45)kg。应用BiodexⅢsystem等速测试系统测试颈部肌群力学性能,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各测试1次。结果:两组治疗前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屈肌峰力矩/伸肌峰力矩比值(F/E)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PT、AP、F/E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T、AP、F/E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推拿手法可以改善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收缩力量、做功效率,改善颈部肌群屈肌群和伸肌群的协调能力,从而有利于恢复颈椎病患者颈部经筋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冉氏益气通经指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冉氏益气通经指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9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益气通经指针法和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治疗20天后观察疼痛积分、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无论是镇痛疗效、临床疗效和疼痛积分比较,都优于对照组(P〈0.005)。结论:冉氏益气通经指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辨证分期推拿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治疗方案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总结了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非手术疗法,阐述了在长期临床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辨证分期推拿法",同时与其他非手术疗法(尤其是中医特色疗法)有机结合,形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治疗方案。并探讨了"辨证分期推拿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治疗方案中应用的临床意义。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并藉此优化综合治疗方案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