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2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完全免费 | 229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1297篇 |
出版年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55篇 |
2013年 | 53篇 |
2012年 | 95篇 |
2011年 | 97篇 |
2010年 | 88篇 |
2009年 | 81篇 |
2008年 | 113篇 |
2007年 | 78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蛹虫草多糖的分离及免疫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对蛹虫草的多糖成分进行研究找出免疫活性成分。方法通过离子交换和分子筛的分离运用HPLC对其进行含量测定,经气相色谱分析和免疫活性测定确定活性成分。结果得到多糖产物CPS,测定组成为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的混合组分,比例为3∶10∶1。HPLC测定纯度为98.78%。通过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证明其对细胞增殖效果明显,对IL-1的诱生也有明显激活作用。结论所得多糖产物以葡萄糖和甘露糖为主,含少量半乳糖,免疫活性测定证明该多糖有免疫增强和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2.
艾迪注射液对晚期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艾迪注射液是由黄芪、刺五加、人参、斑蝥等提取的抗肿瘤中成药,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笔者通过观察晚期肿瘤患者应用艾迪注射液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变化,进一步探讨其抗肿瘤活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守宫为壁虎科动物无蹼壁虎Gekko swinhoana Gunther或其他几种壁虎除去内脏的全体,是传统的咸寒软坚中药,具有祛风、定惊、散结、解毒的功效[1]。长久以来,守宫被用于治疗瘰疬癌肿,是一味重要的抗癌动物药。国内诸多医家使用守宫治疗恶性肿瘤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研究表明:鲜壁虎冻干粉可以抑制H22小鼠肿瘤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血管生成[2]。传统中医认为守宫咸寒有小毒。药学研究发现守宫含有马蜂毒相似的有毒物质及组织胺类物质、脂肪油、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3~5]。但这些成分的发现不足以系统阐明守宫的抗肿瘤机制及具体… 相似文献
4.
山茱萸炮制前后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山茱萸生品和制品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以阐明其炮制增效的机理。方法: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备免疫低下的小鼠模型,以碳粒廓清法测定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血清溶血素测定法测定体液免疫功能,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测定细胞免疫功能。结果:山茱萸生品和制品多糖均可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碳粒廓清指数K和吞噬指数α,增加血清HC50值,明显改善免疫低下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且制品多糖的作用显著优于生品多糖。结论:山茱萸生品多糖和制品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免疫功能均有明显促进作用,且山茱萸经酒蒸制后,其多糖的药效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5.
板蓝根对机体免疫功能及流感病毒FM1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板蓝根提取物对小鼠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抗流感病毒(FM1)的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腹腔注射板蓝根提取液,检测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等各项免疫指标;昆明种小鼠滴鼻感染流感病毒FM1后腹腔注射板蓝根提取液,观察板蓝根提取液的抗病毒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板蓝根组脾指数增加(P<0.05);T、B淋巴细胞刺激指数、RBC-C3bR花环阳性率都明显增高,RBC-IC花环阳性率显著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板蓝根组肺指数降低(P<0.05),体重增加值高(P<0.05)。结论板蓝根提取物具有很强的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其提高红细胞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极其显著;同时板蓝根提取物也有一定的抗流感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参多糖和猪苓多糖对大鼠肠道黏膜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SD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派伊尔结淋巴细胞(PPL)、肠道上皮内淋巴细胞(IEL)和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LPL),分别与不同质量浓度的人参多糖和猪苓多糖共同培养,检测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变化。结果人参多糖和猪苓多糖均可以使PBMC和PPL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IFN-γ水平升高;2mg/mL猪苓多糖可以使IEL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IFN-γ水平升高;人参多糖和猪苓多糖可以使LPL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IFN-γ水平降低。结论人参多糖和猪苓多糖对大鼠肠道黏膜淋巴细胞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穴位埋线对溃疡性结肠炎淋巴细胞凋亡调控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30例)、埋线加西药组(30例)和西药组(30例),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和体征积分值及淋巴细胞凋亡调控蛋白CD95(Apo-1/Fas)、Apo-2.7及Bcl-2水平的改变。结果埋线组、西药组、埋线西药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80%、96.7%。埋线加西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埋线组及埋线加西药组治疗后Apo-1、Apo-2.7及Bcl-2的水平高于同组治疗前及同期西药组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西药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促进患者淋巴细胞凋亡,同时对西药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乌头汤及其配伍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乌头汤及其配伍各组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外周血中CD4^+、CD8^+细胞百分比含量以及CD4^+/CD8^+比值的变化的影响。方法:用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复制大鼠关节炎模型,并用乌头汤及其配伍的各组药物进行干预,末次给药后采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外周血中CD4^+、CD8^+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外周血中CD4^+细胞的百分比含量明显升高,CD8^+细胞的百分比含量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经过乌头汤及其配伍各组、MTX组治疗干预后,大鼠外周血中升高的CD4^+百分比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的CD8^+百分比水平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升高的CD4^+/CD8^+比值也呈现不同程度的下调;乌头汤与各个配伍组之间的上述作用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乌头汤及其配伍各组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抑制作用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外周血中异常的CD4^+、CD8^+的百分比含量而发挥的。 相似文献
9.
连休蜈蚣地龙汤对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连休蜈蚣地龙汤对支原体肺炎患儿T细胞亚群、炎症细胞因子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等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采用连休蜈蚣地龙汤(由黄连、细辛、重楼、地龙、法夏、苦杏仁、羚羊角、桑白皮、地骨皮、蜈蚣、麻黄、丹参等组成)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另选择同期体健检健康20例,设为健康对照组。主要观察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等各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第3、5周,对照组IgG、IgM、CD4^+、CD8+和CD4^+/CD8^+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除第3周CD4’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与健康对照组接近(P〉0.05)。治疗第3、5周对照组TNF—a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第3周IL-6、IL-8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调节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是连休蜈蚣地龙汤治疗支原体肺炎的重要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柱分离对人参多糖进行分级,并考察各级分对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找出活性部位.方法:用快流速Q-琼脂糖凝胶( Q-Sepharose FF)色谱将人参多糖进行分级,先用水和0.4 mol·L - 1 NaCl溶液洗脱,将人参多糖分成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再将酸性糖依次用0 ~0.4 mol·L-1NaCl溶液洗脱,得到不同的级分.取小鼠脾脏制备脾淋巴细胞,调整小鼠脾淋巴细胞密度至3.0×106/mL,加样品混合均匀,孵育48 h,考察每个级分不同浓度(25,50,100,200,400 mg·L -1)对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结果:从GP中分级得到GPN和GPA,GPA分级后得到GPA-1,GPA-2,GPA-3和GPA-4.GP,GPA,GPN,GPA-2,GPA-3和GPA-4对脾淋巴细胞增殖都具有促进作用,其最大刺激指数分别为1.073,1.082,1.119,1.101,1.102和1.296.GPA,GPA-2,GPA-3和GPA-4的刺激作用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GPN随着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在大于100 mg·L-1时呈现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GPA-1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结论:Q-Sepharose FF色谱可将酸性不同的人参多糖逐级分离.人参多糖各级分对脾淋巴细胞增殖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以GPA-4的刺激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