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20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兰教授对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有独特的理论见解。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证的病机,在经为邪郁少阳、气机壅滞,主气郁;在腑为经隧挛急、胆气不降。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和解少阳,理气开滞,舒挛止痛,为临床舒畅气血、治疗气郁之名方,临证可用于甲状腺疾病、肝胆疾病、乳腺疾病、妇科疾病及多种疑难杂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验室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临床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实验室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3%,高于对照组(78.18%,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1个月后,2组握力均增大,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2组晨僵时间、20 m步行时间均缩短,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2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ESR、MPV、PDW及血清CRP、血浆IgA、IgG、IgM、RF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C3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10.91%,P<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改善患者实验室指标,增强免疫功能,提高疗效,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崔书克教授对瘿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治疗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经验和参考。方法:通过门诊跟师,整理崔教授多年来诊治本病的典型医案,通过研究分析其辨证思维和用药规律,试总结相关治疗经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辅以具体验案加以佐证。结果:崔师擅用经方,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的治疗多从肝脾论治,运用小柴胡汤和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瘿病,不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而且能够既病防变,有效减缓该病的进一步发展。结论:崔教授治疗瘿病经验丰富且疗效显著,诊治特色鲜明,临证方法独特,对诊治该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运用网络药理学探索芍药甘草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的作用机理。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结合口服生物利用度(OB)、类药性(DL)、半衰期(HL)筛选芍药甘草汤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运用Genecards、Drugbank、OMIM数据库获取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的治疗靶点。借助Cytoscape3.7.2 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可视化网络,利用VENNY图筛选出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运用STRING在线分析工具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PPI),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从芍药甘草汤中筛选出槲皮素、山奈酚、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 刺芒柄花素等83个有效成分,作用于MAPK3、MMP-9、STAT3、TNF、IL-6、VEGFA等41个关键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这些靶点参与了TNF、HIF-1、FoxO、Toll样受体等信号通路。结论 芍药甘草汤中的槲皮素、山奈酚等可能通过TNF、IL-6、STAT3、VEGFA等靶点作用于TNF、HIF-1、FoxO、Toll样受体等信号通路来调节糖脂代谢、保护血管内皮、参与炎症反应,以减少雄激素的合成,发挥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4种中药润肤霜对2,4-二硝基氟苯(DNFB)致特应性皮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BALA/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空白膏霜组(润肤霜A组),芍药甘草汤组(润肤霜B组),芍药甘草汤加马齿苋,人参和忍冬藤组(润肤霜C组),芍药甘草汤加人参和忍冬藤组(润肤霜D组),给药剂量均为25 g·kg~(-1),以及阳性药他克莫司软膏组(3 g·kg~(-1)),每组10~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0.5%DNFB涂抹小鼠背部脱毛皮肤,每只100μL,连续7 d。第7天起,各组给予相应润肤霜外用干预,1次/d,连续15 d,正常组和模型组不给药。每周称量动物体质量1次,每周对动物背部皮肤进行评分3次,记录皮损状况分值;处死小鼠后,取左右耳,打孔称量双耳质量并计算肿胀度;取背部皮肤固定,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小鼠背部皮肤组织病理改变并评分;末次给药后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IgE)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皮肤组织中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p)-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持续性降低,造模区出现红斑、水肿、干燥、脱屑、结痂剥脱等炎性改变,皮损状况分值显著增加;耳部皮肤角质层增厚,耳肿胀度明显增加;镜下见表皮局部坏死脱落、表皮增厚、表皮增生,角质层的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以及皮下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等病变;血清IgE含量显著性增高;皮肤组织中p-STAT3的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润肤霜C和D组小鼠体质量明显增加(P0.01),皮损状况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润肤霜B,C,D组较模型组小鼠耳廓肿胀度显著减少(P0.01);润肤霜C组小鼠背部皮肤坏死缺损和表皮增生的病变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5,P0.01);润肤霜C和D组小鼠血清中IgE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P0.01);润肤霜C组小鼠皮肤组织中p-STAT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润肤霜B,C,D对特应性皮炎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中润肤霜C的治疗作用最为明显,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血清IgE含量的升高,及抑制STAT3的磷酸化,从而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芍药甘草汤最早见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由白芍和甘草(炙)等比例配伍而成,具有养血敛阴、调和肝脾、缓急止痛之功效,用于血虚津伤和筋脉失濡所致的腿脚挛急、脘腹疼痛。被历代医家推崇并沿用至今,并且拓展出了应用范围。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芍药甘草汤具有显著的解痉、止痛、镇咳、平喘及抗炎等作用,用于治疗痉挛性疾病、疼痛性疾病、炎症性疾病、支气管哮喘及妇产科疾病等。笔者从芍药甘草汤的历史沿革与方义衍变、组方配伍分析、药理药效学研究、现代临床应用4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该经典名方的现代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文献参考,并为其制剂的临床定位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7.
当归芍药散(danggui shaoyao san,DSS)是收录在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著名方剂,原为治疗“妇人怀妊,腹中㽲痛”、“妇人腹中诸疾痛”而设,为中医健脾祛湿、养血调肝的著名方剂。临床多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近年发现当归芍药散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尤其对认知功能具有一定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与调控雌激素水平、抑制氧化应激以及神经元突触等转导通路及相关信号分子有关。当归芍药散作为潜在的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将日益受到关注,该文对当归芍药散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从以芍药甘草汤为主治疗食管裂孔疝、胃黏膜脱垂症、肠鸣、反胃、帕金森病流涎案等脾胃病的临床验案出发,探讨基于现代医学疾病发病机制、基于现代药理研究成果的辨病论治思维模式和方法的临床可行性。指出辨病论治是对辨证论治的补充;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药经方芍药甘草汤中炙甘草或醋白芍单因素配伍剂量变化对其药效组分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建立中药药效组分质量评价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单因素配伍剂量的醋白芍和炙甘草为载体,以经方芍药甘草汤作为对照,按照汤剂制备供试品溶液,采用HPLC-DAD法,三波长同时测定药效组分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甘草酸(λ=230 nm)、甘草苷-甘草素(λ=276 nm)、异甘草苷-异甘草素(λ=360 nm)的含量。结果醋白芍剂量12 g不变时,其药效组分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的含量随炙甘草的剂量变化如下(mg/m L,n=3):炙甘草12 g,醋白芍组分含量为1.90-0.89-3.45-0.53;炙甘草为1、6、9、15、18 g时,醋白芍组分含量均降低。炙甘草剂量12 g不变时,其药效组分甘草酸-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苷-异甘草素的含量随醋白芍的剂量变化如下(mg/m L,n=3):醋白芍12 g,炙甘草的组分含量为9.06-3.19-0.76-0.77-0.15;醋白芍为1、6、9、15、18 g时,炙甘草组分含量均降低。结论 1炙甘草或醋白芍配伍剂量变化时,其药效组分的溶出率与经方比较有显著差异,表明改变中药的配伍剂量其功效会产生变化;2醋白芍-炙甘草剂量比越接近1∶1,其相应的药效组分溶出率越高;3醋白芍的4种药效组分总含量随炙甘草配伍剂量变化规律:炙甘草12 g>9 g>15 g>6 g>18 g>3 g>1 g,药效组分总量为6.77~4.15 mg/m L;4炙甘草的5种药效组分总含量随醋白芍配伍剂量变化规律:醋白芍12 g>9 g>15 g>6 g>18 g>3 g>1 g,药效组分总量为13.93~10.34 mg/m L;5炙甘草剂量对芍药甘草汤药效组分总量的影响大于醋白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临床上用芍药甘草汤加减联合氟桂利嗪对神经性头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于我院临床上就诊的83例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5 mg/d,1次/d,每晚口服;治疗组给予芍药甘草汤加减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的头痛发作的次数、头痛发作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等情况,比较2组治疗的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5%,治疗组有效率为90.6%,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头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加减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神经性头痛具有良好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头痛,使患者的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及头痛程度明显改善,值得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