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刺预防性治疗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的研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空白胶囊治疗,穴取百会、神庭、本神为主;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结合针刺安慰穴治疗,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个月,采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及有效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在3个时间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生理职能维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其余7个维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有效率分别为68.0%、68.0%,均优于对照组的24.0 9/6、32.0%(均P<0.05).结论:针刺预防性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偏头痛患者生存质量并减少头痛发作.针刺与盐酸氟桂利嗪在改善偏头痛患者躯体健康及精神健康方面无明显差异,在减少偏头痛发作天数上针刺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
参附注射液对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42例拟行NP方案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参附先治疗组(21例)和参附后治疗组(21例)。通过随机自身前后交叉对照,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SHF NP方案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其治疗前、NP方案治疗后均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NP化疗方案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SHF NP方案治疗后CD4 、NK细胞较其治疗前、NP方案治疗后均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两方案均出现了恶心呕吐症状,与各自组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方案化疗后,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SHF NP方案治疗前后改善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在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过程中联合使用参附注射液能增强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对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减沙参麦冬汤联合TP(紫杉醇+顺铂)方案对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43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化疗组和中药加化疗组,化疗组患者用TP方案化疗,中药加化疗组在该方案化疗的基础上口服加减沙参麦冬汤治疗。在化疗前以及两周期化疗后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免疫功能,并进行EORTCQLQ-C43量表评分。结果: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的晚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于分期早、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在单纯化疗组中,2个周期化疗后CD3+,CD4+,CD4+/CD8+水平明显下降,而中药加化疗组,2个周期化疗后CD3+,CD4+,CD4+/CD8+水平较化疗前有所增加。对照组经过两疗程治疗后,大部分功能领域,如躯体、社会、角色、情绪、认知功能等评分呈显著下降趋势,症状领域评分不同程度上升,提示生存质量状况趋于恶化。而中药加化疗组患者,其症状子量表及肺癌特异子量表得分降低,表明症状减轻,生理状况好转,并且躯体、社会、角色、情绪、认知功能状况以及总健康状况明显提高,显示患者整体生存质量的改善。中药加化疗组能抑制白细胞减少,减轻恶心呕吐等化疗副反应。结论:加减沙参麦冬汤联合化疗能改善化疗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减少恶心、呕吐等化疗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鸦胆子油乳剂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鸦胆子油乳剂对经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5例中晚期(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给予GP方案化疗。治疗组(58例)给予鸦胆子油乳剂联合GP方案化疗。治疗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1.8%、47.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细胞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P〈0.05,P〈0.01),而对照组化疗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较化疗前降低(P〈0.05)。结论鸦胆子油乳剂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麦粒灸结合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麦粒灸合针刺与单纯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单纯针刺组,每组50例.均采用两组穴位隔日交替针灸治疗,第1组穴:天枢、大横、气海、关元、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第2组穴:中髎、下髎、大肠俞、肾俞、脾俞.单纯针刺组均予针刺治疗,针灸组于气海、足三里及大肠俞、脾俞施麦粒灸,其余穴位均针刺操作.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便秘临床评分、生活质量及心理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针灸组总有效率为74.0%(37/50),优于单纯针刺组的52.0%(26/50)(P<0.05).两组治疗后便秘临床评分、生活质量及心理症状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便秘临床评分中排便费力程度、排便时间、腹痛、排气不畅、排便不尽感、肛门梗阻感、依赖泻剂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和心理症状评分,针灸组改善较单纯针刺组更明显(P<0.05,P<0.01).结论:麦粒灸结合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安全有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具有中医特色的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患者自报告量表(TCMPRO-COPD)的信度、效度。[方法]考察量表的重测信度、分半信度和同质信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区分效度。[结果]TCMPRO-COPD由27个条目组成,涵盖疾病特征、证候要素、七情相关、活动受限和社会活动5个领域,经临床250例病例对比分析,量表平均完成时间8.85 min,重测信度、分半信度较好,克朗巴赫系数α(Cronbach’α)为0.899,量表内部一致性较好;量表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与健康人显示良好的区分效度。[结论]TCMPRO-COPD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应用于COPD的中医生存质量评价,同时在因子分析方面暴露出量表维度结构存在不足,需进一步研究和微调。 相似文献
7.
中晚期肺癌中医证候与患者生存质量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中晚期肺癌的中医证候与患者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76例中晚期肺癌患者,提取中医证候主成分,进行中晚期肺癌中医证候主成分与患者生存质量之间的典型相关分析。结果中晚期肺癌患者主成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气血两虚,痰阻血瘀,水饮内停的虚实夹杂的情况;另一种是气血两虚的情况。气血两虚证候与SF-36量表中的GH(一般健康状况)、MH(精神健康)、RE(情感职能)、BP(躯体疼痛)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中晚期肺癌的中医证候主成分与传统中医理论基本吻合,而中医证候主成分的气血两虚与生存质量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痛经相关症状对女大学生经期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痛经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临床治疗调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676例痛经女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痛经相关症状对女大学生经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痛经女大学生经期相关症状涉及生理、心理等方面,各项自觉症状与女大学生痛经发病相关.[结论]痛经女大学生经期生活质量较差,在临床上应针对痛经女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等方面因素,通过药物治疗、健康教育等途径改善痛经女大学生经期的学习生活质量,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针灸治疗结肠慢传输性便秘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估针灸治疗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的疗效及作用特点。 方法 通过建立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的临床路径,以患者报告结果(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PROs)为疗效评估的主要方法,30例慢传输性便秘患者,共采用两组穴位:第一组天枢、大横、腹结、气海、关元、足三里、上巨虚;第二组大肠俞、肾俞、八髎、四神聪,对腹部和背部穴位深刺,灸四神聪,两组穴位隔日交替使用, 20次为1个疗程。采用患者评价便秘生活质量问卷(PAC-QOL问卷)评估法,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2、3周便质评分、 便意感次数、 排便次数、 腹胀程度和生活质量。 结果 治疗前与治疗后1、2、3周比较,开塞露或泻药使用例数减少, Bristol便质评分达正常例数比例上升;便意感次数增多; 排便次数增多; 腹胀减轻(P<0.01)。治疗前后PAC-QOL比较,治疗后患者身体不适、心理不适、便秘相关的焦虑和关心、满意度4方面分值及总分差值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期间未发生不良事件。治疗结束时临床痊愈13例,好转9例,无效8例;治疗后1月随访临床痊愈10例,好转7例,无效13例。治疗后3月随访临床痊愈7例,好转8例,无效15例。 结论 在建立临床路径的基础上,采用PROs疗效评估法,凸显了针灸改善便秘症状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健脾疏肝除湿化瘀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近期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健脾疏肝、除湿化瘀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 D)患者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125例IBS-患者分为3组,观察组采用以健脾疏肝、除湿化瘀立法的方药,随证加减;中成药组采用肠胃康颗粒、固本益肠片、补脾益肠丸、参苓白术丸辨证用药;西药组采用匹维溴胺50 mg、谷维素10 mg、培菲康420 mg,均每天3次口服;3组疗程均为4周;采用国际通用的SF-36生存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