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2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5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22篇
内科学   78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355篇
预防医学   73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75篇
中国医学   275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李煜  唐洪涛  郑付杨 《新中医》2021,53(4):114-119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通络方内服外敷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将123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内服组、外敷组及内服外敷组各41例。术后叮嘱患者常规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采用肝素进行抗凝,尿激酶进行溶栓。在此基础上,内服组予活血化瘀通络方内服,外敷组予活血化瘀通络方外敷,内服外敷组同时予活血化瘀通络方内服与外敷。比较各组临床治疗疗效、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术后DVT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内服外敷组92.68%,明显高于内服组75.61%、外敷组5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内服组明显高于外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内服外敷组心率明显低于内服组、外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明显高于内服组、外敷组(P<0.05),内服组、外敷组以上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服外敷组毛细管血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血细胞比容明显低于内服组、外敷组(P<0.05),内服组、外敷组以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服外敷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内服组、外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内服组、外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服组、外敷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服外敷组术后DVT发生率2.44%,明显低于外敷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内服组7.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服组、外敷组术后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通络方内服外敷治疗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血液回流,促进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减少术后DVT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效果,研究作用机制、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7月南宁市中医医院收治的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2组均营养脑细胞、控制血压、调节血脂治疗,对照组辅助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完成治疗后Fugl-Meyer功能量表、日常生活能力积分(ADL)、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改良Ashworth量表、肌电图、血液流变学(包括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神经元指标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GABA)变化并比较,完成治疗后总结疗效情况。结果:1)完成治疗后2组Hmax、Mmax、H/Mmax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完成治疗后2组Fugl-Meyer功能量表、ADL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NDS、改良Ashworth量表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NDS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显著低于对照组,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完成治疗后2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完成治疗后2组Gly、GABA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提高中风肢体痉挛神经元生长水平,促进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痉挛症状,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治疗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股骨头坏死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方案上加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应用身痛逐瘀汤治疗,1剂/d。2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质量评分(SF-36生命质量量表)、髋关节Harris评分、McMillan疼痛评估表、骨密度、骨钙素以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2组治疗后SF-36生命质量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观察组增加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治疗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治疗后FPSR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观察组下降的趋势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治疗后骨密度、骨钙素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观察组增加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全血低切还原黏度(LRV)、全血中切还原黏度(MRV)、全血高切还原黏度(HRV)、血浆黏度(PV)和纤维蛋白原(Fib)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身痛逐瘀汤对股骨头坏死有理想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有关。  相似文献   
4.
周卫  胡晓华 《新中医》2020,52(6):41-43
目的:探究康复治疗配合化痰祛瘀汤对脑梗死患者纤溶系统、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2组,对照组75例行康复治疗,观察组7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化痰祛瘀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纤溶系统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3.33%,高于对照组的77.33%(P<0.05)。2组治疗后纤溶系统指标、神经功能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血小板聚集率(PAR)均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PAI)、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WBV)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祛瘀汤联合康复治疗有利于维持脑梗死患者纤溶系统动态平衡,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与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2例,按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联合应用麝香保心丸。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相关血清血管新生因子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水平变化;发病频率及发病持续时间;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纤维蛋白、血浆黏度及全血黏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纤维蛋白、血浆黏度及全血黏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O、NOS及VEGF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血清NO、NOS及VEGF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发病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发病持续时间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1%高于对照组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联合应用麝香保心丸,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加相关血清血管新生因子指标水平,进而促使机体建立冠脉侧支循环,降低患者的发病频率、缩短患者的发病持续时间,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3):175-178
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糖尿病性冠心病老年患者开展项目研究,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研究组运用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手段的血糖、血脂、并发症等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血糖、血脂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干预后餐后2 h血糖与空腹血糖低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相比于对照组的17.14%,前者优势显著,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性冠心病老年患者,在其临床护理过程中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稳定其临床各项生命体征,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促进患者预后恢复具有重要帮助,可予以广泛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7.
刘枚 《陕西中医》2020,(3):342-345
目的:探讨少腹逐瘀汤联合西药保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诊治的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孕三稀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少腹逐瘀汤。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沉降速率、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及外周血糖类抗原125(CA125)含量,并观察两组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痛经、腰骶肛门坠胀、月经周期、经期、形寒肢冷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 观察组治疗后痛经、腰骶肛门坠胀、月经周期、经期、形寒肢冷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外周血CA125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少腹逐瘀汤联合孕三稀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加快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瓜蒌薤白桂枝汤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及NT-proBNP、hs-CRP、Fib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瓜蒌薤白桂枝汤治疗,同时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完成治疗后血脂、NT-pro BNP、hs-CRP、Fib、WBC、HCY、血流流变学、心脏功能水平变化并比较;完成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TG、HDL-C、NT-proBNP、hs-CRP、Fib、WBC、HCY、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下降较对照组患者幅度更低,LDL-C、EDD、NEDD、LVEF、LVPFR上升幅度及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瓜蒌薤白桂枝汤能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抑制炎性反应,改善冠状动脉血循环,从而提高疗效,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王丽  袁全才  李亮 《河北医学》2015,(4):665-668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佐治糖尿病心肌病的药物疗效。方法:将纳入对照研究的72例糖尿病心肌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36例给予降血糖、降血压、调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36例再口服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水平、血液流变学、心脏结构及功能参数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FBG、PBG、Hb A1c血糖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ηb、ηp、Fg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的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LAd、LVEDd、IVSd、LVPWd心脏结构指标水平和EF、FS、PE、PA、E/A心脏功能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佐治糖尿病心肌病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心肌重构,促进心脏功能恢复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我院择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60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和七氟烷吸入麻醉。记录患者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90 min(T1)、150 min(T2)以及进入PACU30 min(T3)四个时间点的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T1、T2和T3三个时间点,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变率、中切变率、低切变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红细胞变形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与T0时比较,观察组患者在T2时的HR、SPB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DBP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结直肠癌手术具有良好的效果,不断能够降低患者血液黏度,而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