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40篇
  免费   3043篇
  国内免费   1049篇
耳鼻咽喉   115篇
儿科学   165篇
妇产科学   187篇
基础医学   2156篇
口腔科学   737篇
临床医学   3470篇
内科学   1279篇
皮肤病学   237篇
神经病学   744篇
特种医学   748篇
外科学   1766篇
综合类   7310篇
预防医学   3642篇
眼科学   262篇
药学   6087篇
  175篇
中国医学   5391篇
肿瘤学   461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433篇
  2022年   895篇
  2021年   1308篇
  2020年   1281篇
  2019年   681篇
  2018年   610篇
  2017年   982篇
  2016年   1093篇
  2015年   1107篇
  2014年   2284篇
  2013年   2269篇
  2012年   2372篇
  2011年   2493篇
  2010年   1889篇
  2009年   1530篇
  2008年   1561篇
  2007年   1812篇
  2006年   1347篇
  2005年   1161篇
  2004年   976篇
  2003年   771篇
  2002年   662篇
  2001年   593篇
  2000年   510篇
  1999年   460篇
  1998年   378篇
  1997年   310篇
  1996年   319篇
  1995年   312篇
  1994年   298篇
  1993年   284篇
  1992年   245篇
  1991年   218篇
  1990年   194篇
  1989年   180篇
  1988年   167篇
  1987年   151篇
  1986年   143篇
  1985年   151篇
  1984年   88篇
  1983年   53篇
  1982年   93篇
  1981年   44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30篇
  1978年   29篇
  1977年   20篇
  1976年   24篇
  197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基于核酸试纸条技术,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蜡样芽胞杆菌entFM毒素基因的方法。 方法 煮沸法提取蜡样芽胞杆菌DNA,以蜡样芽胞杆菌entFM毒素基因作为靶基因,采用NCBI primer-BLAST 5.0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并通过克隆转化鉴定PCR产物,建立并组装核酸试纸条,评价核酸试纸条的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 结果 蜡样芽胞杆菌DNA浓度为300 mg?L-1,纯度约为1.60。PCR产物阳性条带经切胶回收、克隆转化和测序比对,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登记的entFM相似性为100%。在pH值7.0条件下,每100 μL 胶体金溶液加入3.3 μg链霉亲和素浓度标记,质控线浓度为1.8 g?L-1,检测线浓度为1 g?L-1时,硝酸纤维素膜上质控线与检测线均可与PCR产物反应出现清晰的红色条带。按照最适条件组装成核酸试纸条,PCR产物6 μL,样品展开液100 μL,检测10 min后可观察结果。核酸试纸条特异性与电泳结果一致,仅蜡样芽胞杆菌为阳性结果,与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大肠埃希菌和沙门氏菌皆无交叉反应,为阴性结果;灵敏度检测,核酸试纸条DNA质量浓度同时降至10-3 mg?L-1仍可准确检测,普通PCR电泳结果显示DNA质量浓度同时降至10-1 mg?L-1出现目的条带,核酸试纸条比普通PCR灵敏度提高100倍;稳定性检测,核酸试纸条在第6、9和12个月进行检测稳定性一致。 结论 建立的核酸试纸条检测蜡样芽胞杆菌entFM毒素基因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且具有良好稳定性,适用于快速鉴别蜡样芽胞杆菌entFM毒素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费用成本转换法,进一步完善成本单元划分原则,提高费用成本转换法的核算准确性,推广方法学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成本单元,采用费用成本转换法测算病种成本,分析病种盈亏情况。结果甲状腺恶性肿瘤治疗成本为37444.48元,平均支付价格为22474.90元,亏损14945.50元,亏损率为39.94%。结论优化后的费用成本转换法更加契合当前医改政策,核算精度更高,有效提升部分专科医院的核算精度。费用成本转换法能够为政府的病种定价与医院运营管理提供科学的方法学支撑。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手工清洗法和机械清洗法在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和灭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接收并进行清洗、灭菌处理的腹腔镜手术器械5283件,根据其清洗、灭菌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包括2636件腔镜手术器械,对照组包括2647件腔镜手术器械。对照组2647件腹腔镜手术器械使用手工清洗法进行清洗和灭菌,观察组2636件腹腔镜手术器械使用机械清洗法进行清洗和灭菌。结果:观察组腹腔镜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合格率和灭菌质量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护人员对观察组的腹腔镜手术器械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手工清洗法,机械清洗法能够显著提高腹腔镜手术器械的清洗和灭菌质量,从而显著提高其清洗质量合格率和灭菌质量合格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多样的环境因素使得不同产地栽培滇重楼的化学成分也丰富多样,不同居群栽培滇重楼的甾体皂苷类成分具有很大的差异,多源数据融合分析能更全面的表征药材化学信息,建立一个高效而准确的产地鉴别模型,为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来自云南和四川的8个产地(保山、楚雄、大理、红河、丽江、成都、文山、玉溪)共366份栽培滇重楼根茎为实验材料,采集其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NIR)和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ATR-FTMIR)数据。采用Kennard-Stone算法将不同产地的样品分为2/3的训练集和1/3的预测集,基于4种特征变量提取方法(CARS、VIP、SPA、SO-Covsel)结合2种数据融合策略(低级数据融合和中级数据融合),建立偏最小二乘产地判别分析模型。根据模型参数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评估模型的稳定性,模型训练集和预测集准确率(ACC)评估模型分类性能。结果 近红外光谱和中红外光谱均能反应不同产地栽培滇重楼的化学成分差异,在中级数据融合中,基于VIP和SPA提取的特征变量建立的模型正确率均大于94%。相较于中级数据融合,低级数据融合模型得到了最为满意的结果,其预测集分类正确率达到100%。结论 根据近红外和中红外数据建立的低级数据融合PLS-DA模型,能够用于栽培滇重楼的产地鉴别分析。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基于加权优劣解距离法(TOPSIS)对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的临床使用进行评价,为其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的药品说明书为基础,参照多黏菌素B相关专家共识等,建立基于加权TOPSIS法的硫酸多黏菌素B药物利用评价细则,以此为依据,对中山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77例住院患者硫酸多黏菌素B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评价的77份病历中,与最优方案相对接近程度(Ci)介于80%~90%的31例(占比40.2%),介于70%~80%的27例(占比35.1%),介于60%~70%的17例(占比22.1%),Ci在50%~60%的2例(占比2.60%)。结论: 通过基于加权TOPSIS法的硫酸多黏菌素B药物利用评价,可以发现多黏菌素B使用存在的问题,药学部门后续可进行针对性药学干预,促进其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构建“社区护理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以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方法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由研究小组初步拟定函询问卷,运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形成“社区护理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指标和评价形式、标准、主体,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为100%,判断系数、熟悉系数和权威系数分别为0.872、0.846和0.820。变异系数为0~0.183,协调系数W为0.257和0.436。最终确立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11个评价形式,35个评价标准和3个评价主体。结论“社区护理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科学可靠,能够为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提供量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通过构建介入专科护士理论知识体系,为介入专科护士培养和理论课程设置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德尔菲法对16名专家进2轮函询,确立理论知识大纲要点。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性均为100%,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为0.89,判断系数0.89,熟悉程度0.89,均>0.7。最终确定的理论知识体系包括5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结论 介入专科护士理论知识体系专家意见集中,可信度高,能为介入专科护士理论课程培训的设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BackgroundValue-based contracts that tie payments for pharmaceuticals to predefined outcomes aim to promote value through shared risk and aligned incentives between manufacturers and payers.MethodsWe conducted a Delphi study among diverse stakeholders (patients, providers, payers, pharmacy benefits managers, pharmaceutical company representatives) to identify top meaningful outcomes for inclusion in value-based contracts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medications. The final panel (n = 55) rated the importance of each outcome on a 5-point Likert scale and selected their top 3 most meaningful outcomes. Non-patient participants rated the feasibility of collecting each outcome on a 5-point Likert scale. Consensus was defined as ≥75% agreement (Likert scores ≥4/5 or selection of an outcome as most meaningful). Differences between stakeholder groups were examined using Fisher's Exact Test.ResultsConsensus was achieved for importance of 10 outcomes (Likert scale), where “preventing stroke or mini-stroke” reached 100% agreement (55/55). Eighty-one percent (44/54) of participants selected “preventing stroke or mini-stroke” as the most meaningful outcome (rank order question). The measures rated as most feasibly collected were “reducing hospitalizations” (97%, 36/37) followed by “preventing stroke or mini-stroke” and “reducing emergency department visits” (both 92%, 34/37).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patients and non-patients [0% (0/17) vs 22% (8/37), P = 0.047] and patients and providers [0% (0/17) vs 39% (7/18), P = 0.008] in selection of “improving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s a most meaningful outcome.ConclusionsThese findings will inform the desig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value-based pharmaceutical contracts and provide additional insight into preferences for outcomes which could be us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trial fibrillation ca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