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9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完全免费 | 138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618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93篇 |
2013年 | 58篇 |
2012年 | 73篇 |
2011年 | 92篇 |
2010年 | 72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胃肠道是大黄对人体发挥治疗作用的主要效应器官,该文在对近年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概括了大黄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有关大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今后需重点加强的方向和领域,为大黄的深入研究以及临床上正确合理的使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穴位埋线预处理对剖宫产产妇术后肠蠕动及乳汁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剖宫产后产妇肠蠕动的恢复时间及乳汁分泌量的变化,探讨穴位埋线法的干预效果。方法:将3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处理;观察组在产科常规处理基础上,选用足三里、上巨虚两穴,分别用羊肠线做穴位埋线。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的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初乳分泌时间、乳汁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间及42天纯母乳喂养率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足三里、上巨虚穴位埋线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肠蠕动及乳汁分泌有良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3.
脾胃湿热证临床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幽门螺杆菌感染、炎症、保护因子、胃肠动力学、细胞内能量代谢、细胞凋亡、基因调控及相关蛋白表达、水通道蛋白、肠道微生态的变化等方面对脾胃湿热证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总结。脾胃湿热证是机体对病因应答呈亢进性、失调性和代偿性的形态和功能的综合性病理反应;对其客观化研究需多方面、多层次进行。 相似文献
4.
枳术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配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枳术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最佳配伍比例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观察枳实、白术不同配伍比例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采用大鼠胃电节律失常模型,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胃动素(MTL)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结果:枳、术3个不同配伍比例组均能显著对抗阿托品所致小鼠胃排空与肠推进抑制(P〈0.01),且优于单昧枳实与白术(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MTL含量显著降低,VIP含量显著升高(P〈0.01)。枳术1:1组MTL显著升高(P〈0.01),VIP明显降低(P〈0.05)。结论:FD的发病与血浆MTL含量的降低,VIP含量的升高有关。枳实、白术配伍用于治疗FD的最佳比例是1:1,积术1:1组可能通过提高血浆MTL,降低VIP含量,促进胃肠运动,达到治疗FD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柴胡疏肝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气郁结证患者胃动力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肝气郁结证患者可能的发病机制及柴胡疏肝散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3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肝气郁结证患者(治疗组)及20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柴胡疏肝散治疗4周,观察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疗效,单项症状疗效及胃肠激素、胃排空、胃电图、饮水试验情况,并结合心理评估报告,同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总体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若以单项有效率统计,上腹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恶心、呕吐、嗳气、纳差、急躁易怒抑郁、口苦、头晕乏力、反酸及大便溏软13项症状均有改善(P<0.05)。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痛综合征两亚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胃排空延迟较治疗前好转(P<0.05);胃电图餐前、餐后正常慢波有所提高;饮水量明显增加(P<0.05);胃动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水平较治疗前下降,餐后瘦素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患者抑郁症状有所减轻,停药3个月后症状基本无反复。结论柴胡疏肝散能够很好地改善FD肝气郁结证患者临床证候,促进胃排空,改善胃电图,降低内脏敏感性,改善胃肠激素水平,改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厚朴和凹叶厚朴缓解实验性胃肠动力障碍的药效.方法:采用左旋精氨酸和硫酸阿托品诱导的鼠胃肠动力障碍模型.观察给予厚朴和凹叶厚朴水煎剂后炭末排出时间、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率、血清D-木糖含量、血清胃动素(MTL)和胃泌素(GAS)含量的改变.同时应用Bliss法计算ED50.结果:厚朴和凹叶厚朴均能不同程度的缓解实验性胃肠动力障碍,降低胃内残留率、促进小肠推进率、增加血清D-木糖含量及血清MTL和GAS水平;并且按上述指标计算出2种药物的ED50,发现厚朴<凹叶厚朴.结论:同凹叶厚朴相比,厚朴缓解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作用较优. 相似文献
7.
电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电针在治疗急性胰腺炎胃肠动力紊乱中的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9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电针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在予以抗感染、抑制胰腺分泌、改善微循环、胃黏膜保护剂同时,电针治疗组选取双侧足三里、上巨虚、悬钟、公孙、太冲,KWD-808Ⅰ多功能电针治疗仪电针治疗,每次60 min,每日2次,共5 d。选用Metealf改良简化技术,应用不透X线的标志物(SITZMARKS)测定急性胰腺炎患者全结肠及各节段的结肠转运时间(CTT)。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胃动素(motilin,MTL)、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和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浓度变化。结果:56例电针治疗患者的全结肠及各结肠节段的CTT比对照组38例患者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TL、CCK较治疗前升高,VIP水平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电针能显著提高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胃肠动力,其改善急性胰腺炎胃肠动力紊乱的机制是否与对胃肠激素的调节有关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8.
9.
齐墩果酸自微乳大鼠在体胃肠道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自微乳在大鼠胃肠道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胃肠道吸收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根据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减少量来确定药物的吸收。结果:在大鼠胃部,齐墩果酸微乳2h的吸收百分率为10.15%;在小肠中齐墩果酸微乳与胶束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901/h和0.0486/h,肠道最佳吸收部位依次为十二指肠、回肠、空肠和结肠。结论:自微乳给药系统对齐墩果酸在大鼠胃肠道的吸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显著提高了齐墩果酸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0.
半夏茯苓胶囊对化疗呕吐家鸽胃肠激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半夏茯苓胶囊抗化疗呕吐的内在机制加以探讨。方法:采用家鸽翼下静脉注射顺铂法制造呕吐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外周血中的胃肠激素。结果:与水煎剂一样,半夏茯苓胶囊高剂量组能明显升高外周血中胃动素(MTL)的含量(P<0.05),同时可明显降低外周血中血管活性肠肽(VIP)和胃泌素(GAS)的含量(P<0.05)。结论:半夏茯苓胶囊(BFC)可能具有减少化疗对胃肠黏膜的损害,增加胃肠蠕动和加快胃排空的作用,其正性的胃肠活动可能参与了止吐,这可能是该药抗化疗呕吐的机制所在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