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98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9篇
中国医学   231篇
肿瘤学   3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采用三伏贴联合伏针闪罐治疗支气管哮喘,观察该治疗方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秦皇岛市中医医院针灸科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三伏期间收治的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三伏贴联合伏针闪罐疗法,对照组单用三伏贴疗法。三伏期间初伏、中伏和末伏各贴敷1次,共贴敷9次,3年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治愈27例,好转31例,无效2例,治愈率45. 0%(27/60),总有效率96. 6%(58/60);对照组治愈14例,好转37例,无效9例,治愈率23. 3%(14/60),总有效率85. 5%(51/60)。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261、4. 904,P均<0. 05)。结论三伏贴联合伏针闪罐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优于单纯三伏贴治疗,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在备孕二孩时面临着不孕的困扰,其中心理因素影响所占的比例日益增高。本文从《傅青主女科 种子门》关于不孕的论述入手,分析了肝郁不孕的机理,强调临证治疗中注重疏肝解郁,及必要的心理疏导治疗,从而提高二孩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浮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中西医理论研究,归纳整理近年来浮针及其配合其他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证实浮针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显著,至今未出现明显副作用,具有操作简单且安全、痛苦小、患者依从性高等优势。并对目前浮针疗法治疗肩周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今后的研究思路及方法,旨在总结并更好地指导临床与科研,为临床上应用浮针疗法治疗肩周炎提供更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衰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急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治疗的85例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西医抗心衰治疗,给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等。治疗组44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益气复脉注射液5.2 g加入5%葡萄糖250 m L,1次/d静滴。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心功能分级。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测定脑钠肽(BNP)。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房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峰)、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疲乏、心悸、呼吸困难、心绞痛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BNP浓度低于对照组射血分数及E/A高于对照组,左房内径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复脉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脏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急性心功能不全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伏风暗瘀宿痰”小儿哮喘病机新说,采用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的方法,探索搜风愈喘方拆方“祛宿痰方”治疗儿童哮喘的作用机制,验证中医“宿痰”病机与西医细胞外基质改变病理之间的交通性。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建立“祛宿痰方”的有效成分和靶点数据集,利用OMIM、GeneCards、DrugBank、TTD疾病数据库建立哮喘疾病靶点数据集,利用Cytoscape软件取交集并构建“祛宿痰方”与哮喘的蛋白质互作网络,筛选关键靶点蛋白。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复制卵蛋白(OVA)诱导的哮喘大鼠模型,对核心通路及关键靶点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共得到“祛宿痰方”治疗哮喘的靶点98个,包括IL-13、TP53、TGF-β1、VEGF-A、MMP9等,KEGG得到与哮喘相关的通路287条(P<0.05),包括NF-κ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GO结果显示与哮喘相关生物进程包括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调控、氧化应激、血管生成等。动物实验证实“祛宿痰方”可下调大鼠肺组织中p-NF-κB-P65磷酸化水平,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降低IL-13、TGF-β1 mRNA表达量(P<0.05),减少哮喘大鼠肺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黏液产生,从而延缓哮喘的进程。结论 “祛宿痰方”可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降低肺组织中IL-13、TGF-β1 mRNA表达量,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控细胞外基质等途径作用于哮喘,中医“宿痰”病机与西医细胞外基质改变病理之间存在一定的的交通性。  相似文献   
7.
养精种玉汤临床多用于治疗各种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过少、闭经溢乳综合征、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疾病,疗效确切。但是记载养精种玉汤的古代文献资料较少,现代研究大部分是临床试验和基础实验研究,且存在一些不足:①有些临床试验缺乏中医辨证,治疗疾病未辨证而直接辨病论治;②缺少治疗后随访及远期疗效评价,对妊娠结局的随访亦未予以特定的描述,不便于对研究结果做进一步分析;③相关研究中应完善血清激素水平指标的监测,以增加研究结果的说服力;④大部分研究样本量偏少,影响统计学结果,降低了结果的可靠性;⑤该方的安全性研究仅仅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因此,今后的研究应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增加样本量,完善相关激素水平的检测,关注随访结果,为临床用药安全性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纵观历代医家对治疗不孕症的理论阐述,并无明确指出配伍固涩药的必要性,而探究《傅青主女科·种子》可知,固涩药在治疗女子不孕时配伍使用,多有画龙点睛之效,既可敛摄气血精液,又可调补冲任加强固藏,又不孕症多虚多损,在临床中以相应的补益药佐固涩药同用,可标本兼顾,能收到较好的疗效。《傅青主女科·种子》中十方有三方未运用固涩药:嫉妒不孕之开郁种玉汤、肥胖不孕之加味补中益气汤、腰酸腹胀不孕之升带汤,三方皆为治疗不孕实证,这提示固涩法仅适用于虚证、脱证及久病大病后邪不猖盛的情况,如运用不当就会造成"闭门留寇",其害无穷,不可不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芩咳喘敷贴散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0例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予传统敷贴药物治疗,观察组予黄芩咳喘敷贴散治疗,两组均每隔3 d敷贴1次,8次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50%,对照组有效率为78.5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中医证侯有效率为78.00%,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有效率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黄芩咳喘敷贴散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治愈率高且无明显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Stent graft (SG)-induced new entry (SINE) and retrograde type A dissection (RTAD) are serious device-related complications occurring after 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TEVAR) for Stanford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 (TBAD) and may lead to endograft-related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retrograde dissection and death.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TAD and SINE after TEVAR for TBAD and to identify the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is.

Methods

From April 2005 to October 2013, there were 997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EVAR for TBAD; 852 were followed up (0-6 years; mean, 2.6 years), and 59 SINEs developed in 53 patients. The oversizing ratio and incidence of RTAD and SINE were compared between proximal bare stent (PBS) and non-PBS groups and RTAD and SINE and non-RTAD and non-SINE groups. The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and SG configurational factors potentially affecting both RTAD and distal SINE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BS and non-PBS groups in the incidence of RTAD. A greater oversizing ratio was related to a higher distal SINE rate. SINE was seen more frequently in smokers and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Marfan syndrome, and TEVAR in the chronic phase and less frequently in complicated dissection cases. Device-related factors for SINE were SG with a connecting bar and SG length <165 mm. The SG length <165 mm increased the overall proximal and distal SINE incidence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Conclusions

The presence of a PBS is not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TAD rate, whereas the use of an SG with a connecting bar and length <165 mm increases the risk of RTAD and SINE after TEV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