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
针刺与运动疗法不同干预次序组合对卒中偏瘫患者即时SEP波幅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不同疗法间干预次序组合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分为先电针患侧曲池合谷、后Bobath握手上举运动组,先Bobath握手上举运动、后电针患侧曲池合谷组,记录并比较患侧半球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情况。结果:①单纯电针或运动都能提升患侧SEP波幅,与针刺或运动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且二者之间的升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②先针刺后运动组或先运动后针刺组不仅与治疗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这两组间的波幅差值也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的恢复期,电针及运动疗法均可即刻改善患侧SEP,但电针及运动疗法二者不同干预次序的组合对患侧SEP的影响不同,以先针刺后运动组合对脑卒中患者脑功能改善更有利。 相似文献
3.
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头针合运动组和运动组,每组40例。头针合运动组采用头针配合运动疗法,头针取穴以运动区、平衡区、感觉区、震颤控制区、足运感区、语言二区、语言三区及百会、四神聪为主,予针刺治疗并配合运动疗法;运动组只采用运动疗法。比较治疗前后患儿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和儿童功能独立性(WeeFIM)评分的变化。结果:头针合运动组治疗前后GMFM评分分别为106.58±54.19、154.20±46.31,WeeFIM评分分别为58.93±25.07、86.05±23.97,运动组GMFM评分分别为106.55±54.20、127.10±47.93,WeeFIM评分分别为60.90±23.44、73.30±23.02,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头针合运动组优于运动组(P<0.05);头针合运动组总有效率为92.5%,优于运动组的72.5%(P<0.05)。结论:头针配合运动疗法能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且疗效优于单纯的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4.
电针与运动疗法不同干预次序对卒中偏瘫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电针与运动疗法组合应用时不同干预次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卒中偏瘫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先电针后运动治疗组(A组)与先运动后电针治疗组(B组),记录并比较1个疗程(2周)前后患侧Fugl-Meyer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及体感诱发电位(SEP)波幅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定分别为31.760±4.438、76.640±3.621,改良Bar-thel指数治疗前后分别为26.520±2.413、62.360±3.700;B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定分别为32.480±5.903、65.640±5.212,改良Barthel指数治疗前后分别为28.000±3.383、54.480±5.205。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组间比较,A组差值均优于B组(均P<0.05)。A组SEP波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SEP波幅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EP波幅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与运动疗法以任何次序组合均可改善卒中后偏瘫肢体的功能,但以先电针后运动治疗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5.
分期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期Bell麻痹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寻找提高治疗急性期Bell麻痹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将90例急性期Bell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各30例,分别采用针刺加运动疗法、单纯针刺疗法、单纯运动疗法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66.7%,对照Ⅰ组53.3%,对照Ⅱ组46.7%.观察组疗效优于两对照组(P<0.05).结论:分期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期Bell麻痹可提高疗效,是一种较佳的疗法. 相似文献
6.
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提高针灸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针灸治疗的过程中,嘱患者分别作肢体或组织器官的多种主动或被动运动。结果:针灸配合运动疗法可使针灸疗效即时产生。结论:针灸配合运动疗法强调了机体的各部功能锻炼,丰富了针灸学的治疗手段,扩大了针灸临床适应症,能大大提高针灸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刺和运动疗法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在合理饮食和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基础上,观察不同方法对患者血糖,胰岛素水平以及血脂等项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A),运动疗法组(B),针刺结合运动疗法组(C)、和单纯进行合理饮食及口服降糖药治疗对照组(D)。历时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上述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A、B、C3组的血糖。胰岛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0.01),而C组又明显低于A、B两组(P<0.05,P<0.01),各组血脂也较治疗前有所下降,结论:针刺加上适当的运动能明显降低血糖,降低胰岛素抵抗,恢复胰岛素功能,改善血脂代谢,显示治疗上的协同作用,及单纯药物和饮食疗法的不能替代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非药物疗法治疗高血压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病之一,是引起冠心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及心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已成为当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生活质量的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本文就药物治疗以外的治疗手段进行综述,主要包括中医疗法、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心理疗法、香薰疗法等。 相似文献
9.
独活寄生汤加减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减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2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4例。治疗组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时按照林志雄等制定的膝关节综合评分表,从关节休息痛、运动痛、肿胀、压痛、活动度及行走情况6个方面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1个月,2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98,P=0.618);治疗后12个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Z=-2.648,P=0.008)。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持久、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