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完全免费   19篇
  中国医学   102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参附注射液抗膈肌疲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对兔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跨膈压(Pdi)、膈肌肌电图(EMGdi)及膈肌诱发电位(DEP)为指标,双侧膈神经刺激30min复制膈肌疲劳(DiF),于用药前及用药后记录不同刺激频率的Pdi、dEMGdi及DEP,算出高/低频(H/L)比值和中心频率(Fc),数据经方差分析q检验。结果:参附注射液2ml/kg用药后30min可提高Pdi、H/L比值、Fc和DEP幅度,缩短DEP  相似文献
2.
观察不同穴位针刺对暂时性局部脑缺血的作用,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测定和TTC染色法,结果表明,电针能促进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恢复,可使脑缺血后脑梗塞体积减小,且督脉穴位针刺在促使脑缺血后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恢复上可能具有相对较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刺对视神经萎缩病人视觉电生理的即刻效应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孙河  王影  白鹏 《中国针灸》2003,23(12):737-738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视神经萎缩的机理。方法 :对 32例 (48只眼 )视神经萎缩患者进行针刺。针刺穴位 :球后、风池、百会。比较针刺前、中、后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 :P VEP中N1 3 5波振幅升高 (P <0 0 1 ) ,F VEP中N3 波、P3 波潜伏期缩短 (PN3 <0 0 5 ,PP3 <0 0 1 )。结论 :针刺可增强视觉中枢生物电  相似文献
4.
许能贵  沈德凯  周逸平  王月兰 《中医杂志》2001,42(6):342-343,354
采用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致局灶必脑缺血模型,研究电针督脉经“大椎”、“人中”两穴对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P)和细胸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缺血组SEP各成分波幅明显降低,峰潜估期明显延长,细胞超微结构大部分崩解;电针组SEP各成分波幅略有降低,但峰潜伏期无明显延长,细胞超微结构大部分未破坏,表明电针可阻止神经元继发坏死,为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脑血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脑血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合肥230031)杨任民脑血栓主要是在脑动脉病变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血栓,使管腔狭窄、闭塞,导致相应灌流区的血液供应低于局部脑组织代谢需要的临界值以下,引起中央区脑组织坏死、软化,成为永久性损害;...  相似文献
6.
电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电生理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观察固本通络电针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患者周围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为本疗法的疗效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 :84例DPN病人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弥可保对照组 ,观察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 (NCV)、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SEP)、穴位皮肤痛阈 (PSP)的变化。结果 :电针组和对照组的NCV均有部分明显加快 (P <0 0 5) ,PSP显示了双相调整、趋于平衡的变化 ,电针组SEP的N1 波明显缩短 (P <0 0 5) ,在以上 3项指标的改善方面 ,电针组都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5,P <0 0 1 )。结论 :固本通络电针法可以改善DPN患者的神经功能 ,是治疗DPN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内听宫”穴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机理。方法:使用诱发电位仪测定正常组、突聋组的ABR,观察针刺“内听宫”穴前后ABR的变化。结果:针刺正常耳“内听宫”穴,针刺前后ABR的Ⅰ波、Ⅴ波潜伏期以及Ⅰ-Ⅴ波间期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针刺突聋耳“内听宫”穴后,其ABR波形分化明显清晰,Ⅰ波、Ⅲ波、Ⅴ波均出现,且重复性好,Ⅰ波、Ⅴ波潜伏期缩短(P<0.05)。结论:针刺“内听宫”穴能提高突聋耳耳蜗听神经以及外侧丘系桥脑的兴奋性和传导性,但对正常耳无影响。该穴位可用于治疗突发性耳聋。  相似文献
8.
电针对脑缺血后期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在大脑中动脉阻塞及再灌注动物模型上,观察电针对脑缺血85天后的体感诱发电位,脑损伤体积及丘脑萎缩程度的影响,结果发现缺血电针组缺血侧的体感诱发电位恢复明显优于脑缺血组,脑损伤体积明显小于脑缺血组,丘脑萎缩程度明显轻于脑缺血组。提示电针对脑缺血后期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三七皂苷对脑梗塞所致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史以菊  邢国庆  孟庆华  庞继兰 《中成药》2001,23(10):729-73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三七皂苷(PNS)对局灶脑缺血所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及超微结构的影响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5只,随机分组.按照文献制备可逆性大脑中动脉梗塞(MCAO)性脑缺血模型.利用诱发电位肌电图测试仪,测各组MCAO前后SEP的变化,脑皮质NO、SOD含量,及电镜超微结构的改变,观察三七皂苷对MCAO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PNS 400mg·kg-1、200mg·kg-1均能明显缩短MCAO后SEP潜伏期时间,降低缺血区NO含量,增加SOD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超微结构研究显示,三七皂苷能明显减轻缺血脑组织细胞损伤及神经元的坏死程度.结论三七皂苷能减轻局灶性脑缺血所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作用机理可能与增加SOD活性,降低脑NO含量,阻止Ca2+内流有关.  相似文献
10.
绞股蓝皂苷脑干缺血性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绞股蓝皂苷对脑干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犬脑干缺血模型。在缺血前3h,经十二指肠灌注给予绞股蓝皂苷0.15g·kg-1。观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病理(光镜及电镜)恢复率、磷脂酶A2(PLA2)和S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在基底动脉夹闭后1,3,6及12h,绞股蓝皂苷组BAEP及病理恢复率逐渐升高,PLA2活性逐渐降低(晚期突出),SOD活性逐渐升高(早期明显),与缺血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绞股蓝皂苷对犬脑干缺血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升高SOD活性及降低PLA2活性有关,早期以升高SOD活性为主,晚期以降低PLA2活性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