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29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完全免费 | 426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1759篇 |
出版年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64篇 |
2018年 | 72篇 |
2017年 | 98篇 |
2016年 | 104篇 |
2015年 | 97篇 |
2014年 | 265篇 |
2013年 | 118篇 |
2012年 | 228篇 |
2011年 | 231篇 |
2010年 | 158篇 |
2009年 | 101篇 |
2008年 | 72篇 |
2007年 | 83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头部电针透穴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研究头部电针透穴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108例PSD患者随机分为电针透穴组(38例)、非透穴组(36例)和西药组(34例)。电针透穴组选用悬颅透悬厘、脑户透强间、头临泣透阳白等穴;非透穴组选用百会、印堂、四神聪等穴;西药组采用氟西汀口服。治疗28天后,分别对3组疗效、治疗前后HAMD抑郁量表评分、SDS自评量表评分和血浆中5-羟色胺(5-HT)含量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电针透穴组有效率为86.84%,明显优于非透穴组的63.89%和西药组的67.65%(P<0.01,P<0.05)。电针透穴组能明显提高血浆中5-HT含量,与非透穴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部电针透穴疗法能明显提高病人血浆中5-HT含量,治疗PSD的疗效明显优于非透穴组和西药组。 相似文献
2.
3.
目前治疗抑郁症的化学合成药效果明显,但长期服用后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中药作用温和、副作用少,从中药中寻找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中医"郁症"的范畴,中国古代就有大量文献记录用疏肝解郁要药——柴胡来治疗抑郁症的记载。而在现代研究中,柴胡及柴胡类方在中医治疗抑郁症中也被广泛应用。本文从试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综述了柴胡类方四逆散、逍遥散、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的现状,展现了其在抑郁症现代治疗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刺对女性更年期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其对DA、NE、5-HIAA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作用机理。方法:6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针刺组穴取肝俞、肾俞、心俞等,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每日1次;对照组患者口服百优解20mg,每日1次。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的第2、4、6周末进行抗抑郁量表(HAMD)评定。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1个疗程结束后检测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和血清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结果:治疗后针刺组的总有效率是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DA含量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虽有升高,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E与5-HIAA含量均明显升高,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对机体全身功能进行良性的、综合的调节,提高单胺类物质在体内的含量,从而起到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药并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对照观察针药结合与单纯西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PSD)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开放性对照研究方法,将93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针药组30例、百忧解A组30例、百忧解B组33例。针药组口服百忧解20 mg/d并加以针刺,百忧解A组口服百忧解20 mg/d,百忧解B组口服百忧解20~40 mg/d;三组治疗时间均为42 d,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副反应观察量表(TESS)分别观察三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针药组有效率为86.7%,百忧解A组为63.3%,百忧解B组为87.9%,针药组疗效优于百忧解A组,与百忧解B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百忧解B组高于针药组。结论针药并用是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一种疗效确切且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刺百会穴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穴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针剌百会穴疗法与口服西药安拿芬尼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HRSD)量表评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针刺组和对照组对于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均有较好疗效;针刺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发生率较少,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百会穴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丹栀逍遥散对抑郁症患者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对抑郁症患者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将63例抑郁症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用丹栀逍遥散(中药组32例)和麦普替林(西药组31例)治疗,并于治疗前及用药2、4、6周后评定HAMD量表,治疗前及用药6周后测定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清皮质醇(CORT)、IL-6、IL-1β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HAMD总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西药组显著低于中药组(P〈0.01),同时西药组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绝望感三因子评分均低于中药组(P〈0.05或P〈0.01),治疗4、6周后两组HAMD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6周后两组血清5.HT、BDNF水平均升高(P〈0.01),IL-6水平均降低(P〈0.05,P〈0.01),中药组CORT水平降低(P〈0.01),西药组NE水平升高(P〈0.01)。结论丹栀逍遥散可通过调整抑郁症患者5-HT、BDNF、CORT、IL-6等水平干预抑郁症,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针药并用治疗抑郁症5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针灸与中药并用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方法将9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采用头皮针、电针(百会、神庭、太冲、内关、关元、足三里、三阴交)配中药逍遥散加味。对照组46例,采用中药逍遥散加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丹栀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7,他引:14
目的 观察丹栀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将63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用麦普替林(西药组3l例)和丹栀逍遥散(中药组32例)治疗,于用药前及用药2、4、6周时采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中医症状辨证量表等评定药物疗效,用Asberg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后HAMD、SDS和SAS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中医症状辨证量表评定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Asberg副反应量表分值中药组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 丹栀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疗效与麦普替林相当,而不良反应明显少于麦普替林。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