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宜性产区能够保障傣族药的品质,然而有关植物类傣族药适宜生态因子及适宜产区的研究目前较为匮乏。本研究利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MPGIS)对植物类傣族药进行全国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首次提出了植物类傣族药主要分布区域的生态因子范围和主要土壤类型,如年均温8. 6~23. 7℃,年均降水量1 212~1 881 mm,年均日照149. 7~157. 4 W·m-2,主要土壤类型为强淋溶土、冲积土、高活性强酸土等。以179个采样点为基础,通过生态相似性分析得到植物类傣族药在全球范围内的最大生态相似度区域,主要包括中国、巴西、美国、缅甸、老挝等国家。在中国主要集中在云南的西部和南部,包括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普洱市、保山市、临沧市具有较大的适宜栽培区域。除此之外,本文通过分析傣族药人才匮乏、傣族药资源日益减少、文化传承具有局限性、科学研究薄弱等问题,并提出了通过傣族医药高素质人才培养、傣族药资源调研和保护工作、推进傣族药资料古籍的搜集整理、加强傣族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策略促进傣族医药发展。本研究为指导植物类傣族药生产基地合理布局、引种繁育等提供依据,为高品质傣族药的科学规范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我国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担,亟待寻找更好的治疗手段和医疗方案。基于象数思维、整体观等思维方式和临床经验,我国主要少数民族医药逐渐发展出独特的理论体系与治疗特色,在防治缺血性心脏病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及研究价值。其中藏族医药(以下简称“藏医药”)、蒙古族医药(以下简称“蒙医药”)、傣族医药(以下简称“傣医药”)均可归属于以自然观与生命观为哲学基础的医学系统,各自发展出“三因”“三根”“四塔五蕴”理论,形成了对缺血性心脏病的独特认识并提出了相应的治法治则,产生了以三味檀香散、八味沉香散、肉蔻五味丸、雅叫哈顿散为代表的经典方剂,并具有以广枣、红景天、血竭为代表的特色民族药资源。笔者拟以藏医药、蒙医药为主,归纳民族医药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的相关研究,并探讨开展该类研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期为民族药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及新药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千百年来,傣族民众以其特有的应对方式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心理调适,从而维护着本民族的心理健康和社会稳定.拟通过对傣族南传佛教的分析研究,寻找其具有心理调节功能的合理内涵,并加以现代诠释,探讨其相关性,为补充和完善云南少数民族心理学的学术内涵、促进汉族与少数民族心理调节方法的兼容与互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医“六郁”之说学术源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震亨以人身诸病多起于郁,气郁然后湿、热、痰、血、食相因为病,创立六郁之说,制越鞠丸通治六郁病证。戴原礼在其论治六郁的基础上,提出"六郁责诸中焦"之说,辨治六郁,须分中外风、寒、湿、热四气之不同;王纶在继承其医学思想的基础上,发挥了杂病以气、血、痰、郁论治的观点;龚廷贤在丹溪治郁理论基础上,结合临床补充证治方药,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带下,一般认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带下"泛指妇产科疾病;狭义"带下"特指"沃与血相兼,带而下"为主证的妇科疾病。隋朝巢元方之前,"带下"常指广义的妇科疾病。战国初期扁鹊"带下医"之"带下"所指应非带脉之下,而是衣带之下。《金匮要略》以"带下"统称妇科病,如瘕聚、经水不利、带下无子等皆属带下。至巢元方更改仲景原文,将"属带下"改为"必带下",为狭义带下作出了定义,带下也从妇科疾病变为带下之证。宋代妇产科理论逐渐成熟,医家认识到经带疾病的重要性,医书的次序逐步调整为经、带、胎、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该地区傣族人群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Thal)患病率和基因缺失突变类型.方法 对710例傣族人群进行红细胞指数、微量血红蛋白(Hb)电泳、HbA2定量检测初筛,以聚合酶链发应(PCR)和反向点杂交技术鉴定β-Thal基因突变类型,以跨跃断裂位点PCR(GAP-PCR)技术和凝胶电泳鉴定α-Thal基因缺失类型.结果 α-和β-Thal检出率分别为25.35%(180/710)、14.51%(103/710),β-Thal复合α-Thal检出率为29.13%(30/103).结论 该地区傣族人群Thal检出率较高,应积极制订有效的干预和控制措施,降低Thal患儿的出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研究戴村骨伤膏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我们通过人胎盘源性间充质干细胞(hPMSC)的体外细胞试验,观察药物对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培养的hPMSC中,加入不同药物剂量浓度的实验药液和成骨诱导液混合液,诱导2~4周后进行检测。采用偶氮偶联法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成骨细胞形成。Von Kossa染色法鉴定钙结节形成。以鼠抗人I型胶原单克隆抗体为一抗,羊抗鼠SABC为二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结果:hPMSC在诱导培养基培养条件下3 d出现细胞变粗,1周后细胞变为多角形或者是圆锥形,周边出现丝状突出,2周可见细胞基质矿化物逐渐出现,形成多层小结结构。实验2周后细胞基质内出现钙化,4周Von Kossa染色钙结节阳性,程度随药物剂量递增,药物诱导组(50mg.L-1)可见大量的黑色钙结节,单纯诱导组可见少量黑色钙结节形成,而对照组在任何时间都没有阳性反应。药物诱导2周后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并且程度与药物剂量成正比,而单纯诱导液组的染色为弱阳性,未经诱导的显示阴性。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发现经诱导而成的成骨细胞细胞表型无改变,表明其来源来自间充质干细胞。结论:戴村骨伤膏提取液能促进胎盘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并且随药物剂量增加而效果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从云南省德钦县白马雪山采集的冬虫夏草分离到的内生真菌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 hepiali Chen et Dai JY 8-8的抑菌活性,了解其菌丝体发酵物的部分化学组分.方法 选择26 种病原指示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对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 hepiali Chen et Dai JY 8-8进行抑菌活性试验.采用检测方法NY/T 1653和GB 5009.5分别检测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 hepiali Chen et Dai JY 8-8菌丝体发酵物干品中8种矿质元素和总氮的含量.结果 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 hepiali Chen et Dai JY 8-8对病原细菌、植物病原真菌和皮肤致病真菌共19种病原微生物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菌丝体发酵物中含有8种矿质元素,总氮平均含量是3.19 %.结论 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 hepiali Chen et Dai JY 8-8中存在抗菌活性物质,菌丝体发酵物中化学组分全面,为进一步开发保健药物提供了资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傣族、汉族群众抑郁状况并对其差异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92名汉族及179名傣族群众的抑郁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①傣族被试的抑郁得分明显低于汉族被试(t=4.34P〈0.05)。②在抑郁程度上,傣族无抑郁被试(68.16%)明显多于汉族(32.81%);傣族有轻度抑郁的被试(22.35%)少于汉族(32.29%);傣族有中度抑郁的被试(8.93%)少于汉族(30.21%);傣族患严重抑郁症的被试(0.56%)少于汉族(4.69%)。③傣族信教者的抑郁得分非常显著的低于汉族不信教者(t=13.47,P〈0.00)。④傣族信教者的抑郁得分非常显著地低于傣族不信教者(t=11.06P〈0.01)。结论:傣族群众抑郁水平及抑郁程度明显低于汉族群众,傣族信教者抑郁水平非常显著地低于傣族不信教者及汉族不信教者。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宗教信仰对傣族群众具有一定的心理调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云南省不同地区傣族儿童G6PD缺乏症的流行病学现状。方法对云南省3个不同地区3 075名傣族儿童采用荧光斑点试验和G6PD/6PGD定量比值法检测进行G6PD缺乏症筛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6PD缺乏症检出率为4.8%,男童为6.8%,女童为2.8%,不同年龄G6PD缺乏率男女童有明显差异,男童明显高于女童;G6PD缺乏率以傣族(新平县)9.7%居首,各地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6PD缺乏率男童高于女童,符合X伴性遗传方式;G6PD缺乏症的分布与地域有关,开展遗传咨询及进行G6PD检测为G6PD缺乏症的预防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