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胃肠道作为脓毒症病理生理过程中最早和最严重受累的器官之一,其重要性逐渐被人们认识。早期、客观、及时、准确的评估脓毒症患者的急性胃肠损伤程度,及早进行干预,可减轻由其诱发的失控性炎性反应,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目前,临床上对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仍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指标或体系。为此,作者总结了近几年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评分及分级系统、血清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为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核因子-kB活化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屏障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NF-κB的活化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肠道屏障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四氢化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脂治疗(SAP PDTC)组。术后分批行下腔静脉采血后处死,取胰腺和回肠末段组织。偶氮显色法测定血浆内毒素;改良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D-乳酸;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回肠黏膜NF-κB的活化。结果:SAP组血浆内毒素和D-乳酸则随发病时间延长而持续升高,较SO组差异显著(P<0.05)。PDTC治疗组血浆内毒素和D-乳酸浓度较SAP组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SO组回肠黏膜少见NF-κB活化的细胞。而SAP组术后1 h即出现大量核内NF-κB P65染色阳性细胞,3 h时最多,较SO组差异显著(P<0.05)。PDTC治疗组NF-κB活化细胞明显少于SAP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NF-κB作为一多种炎症因子基因的转录因子,在SAP时肠道屏障功能损伤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对严重烧伤大鼠肠黏膜屏障作用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5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烫组(n=16)、烧伤组(n=14)和烧伤+HBO治疗组(n=15)。采用大鼠背部30% TBSAⅢ度烫伤模型,高压氧治疗组在烧伤后24h始,在高压氧舱0.15 MPa( 1.5ATA)压力下,每日吸入95%以上浓度的氧气1h,连续5d。各组大鼠于伤后第7天取肠黏膜组织血及下腔静脉,观察各组肠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差别,测血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等指标。结果 与假烫组相比,烧伤组肠黏膜出现明显病理改变,而应用高压氧治疗后,肠黏膜损伤明显减轻。烧伤后第7天大鼠血浆DAO和D-乳酸水平明显增高,而应用高压氧治疗后,上述两指标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高压氧治疗能够对严重烧伤大鼠肠黏膜屏障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组氨酸脱羧酶(HDC)、D-乳酸盐(D-lactate)及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在肠梗阻患者肠黏膜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治疗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DC、D-lactate及α-GST在28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19例单纯性肠梗阻患者、17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和20例健康自愿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对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进行比较;观察所有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感染(腹腔感染和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此三种诊断指标在其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血清中HDC、D-lactate及α-GST三种指标的表达水平在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中最高(P<0.01),且HDC的AUC为0.913,大于D-lactate的0.872(P=0.000)及a-GST的0.836(P=0.000).当HDC的临界值为31.00 μg/L时,其灵敏度(74.5%)、特异度(94.6%)、假阴性率(25.5%)及假阳性率(5.4%)均优于D-lactate和α-GST.SIRS及腹腔感染发生率在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中明显高于单纯性肠梗阻及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P<0.05);而肺部感染发生率在所有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DC在有SIRS和腹腔感染的绞窄性肠梗阻组患者中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无SIRS及无腹腔感染患者(P<0.01),血清D-lactate及α-GST在有SIRS的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中表达水平均高于无SIRS患者(P<0.05),而在其余患者中三种指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HDC、D-lactate和α-GST的表达水平与SIRS及腹腔感染均显著相关(P<0.05),其中HDC与SIRS相关性最高(r=0.608,P=0.001).结论 血清HDC是一种更为有效的诊断肠梗阻患者肠黏膜损伤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了1种检测血浆和尿液中D-乳酸盐的酶学方法并对该法进行了方法学评价。方法用改良的紫外酶促法对血浆及尿中D-乳酸盐检测分析。结果在浓度为0-500μm血浆和尿标准曲线的线性非常好(相关系数,R=0.99)。血浆和尿液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为3.0%和5.8%;血浆和尿液的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7.1%和6.8%;血浆和尿液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48.2%)和(100.1±7.2)%;结论该方法具有可接受的精度和回收率,准确快速,不需要大型仪器,可适用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肠梗阻不同时段血浆内毒素和D-乳酸的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假手术组(n=32)和肠梗阻组(n=32),分别于术后8、24、72、168h取下腔静脉血,采用偶氮显色法测定血浆内毒素水平,改良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D-乳酸水平。结果肠梗阻组术后8h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24h有所下降,后又逐渐升高,至术后168h达高峰,各时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52.75,q=2.67~9.64,P<0.05);肠梗阻组各时点血浆内毒素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3.24~13.36,P<0.05)。肠梗阻组术后8h血浆D-乳酸浓度升高,呈双峰型变化,至术后168h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F=106.28,q=5.36~13.17,P<0.05);肠梗阻组各时点血浆D-乳酸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t=2.57~8.35,P<0.05);肠梗阻组血浆内毒素与D-乳酸水平呈正相关(r=0.632,P<0.05)。结论血浆D-乳酸水平可作为内毒素血症的预警指标,血浆内毒素水平可作为评价肠道屏障功能损伤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对患者肠粘膜屏障的影响以及谷氨酰胺二肽(力太)对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40例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力太组,力太组患者在手术当天和术后第1天给予力太,按体重0.5mg/kg静脉输入。检测围术期患者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病例体外循环(CPB)开始后的上述指标均高于术前(P<0.05),力太组在CPB开始后的各时相点,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循环对心脏手术患者的肠粘膜屏障有损害,外源性丙氨酸-谷氨酰胺二肽(力太)对患者肠粘膜屏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NF-КB的活化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30只体重为230g~260g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三组: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SH组)(n=10)、梗阻性黄疸组(obstructivejaundice,OJ组)(n=10)、四氢化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脂治疗组(OJ+PDTC组)(n=10)。建立梗阻性黄疸的动物模型,术后3周分批行下腔静脉采血后处死,取胰腺和回肠末段组织。检测血浆内毒素、D-乳酸、TNF—α、IL-6及细菌易位的变化情况,观察各组大鼠回肠黏膜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回肠黏膜NF.KB的活化。结果:OJ组细菌易位、血浆内毒素、D-乳酸、TNF-α、IL-6浓度比SH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OJ+PDTC组细菌易位、血浆内毒素和D-乳酸浓度比OJ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组回肠黏膜少见NF-КB活化的细胞。而OJ组出现大量核内NF-КB活化,比SH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J+PDTC组NF-КB活化细胞明显少于OJ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F-КB活化在梗阻性黄疸时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损伤中可能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波  武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7):18-19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经ω-3鱼油脂肪乳剂治疗后,肠黏膜屏障通透性与血浆D-乳酸和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的表达水平的关系,探讨ω-3鱼油脂肪乳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n=16),鱼油组(B组,n=16)和0.9%氯化钠溶液组(C组,n=16)。通过胰管逆行注射法建成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尾静脉注射鱼油和0.9%氯化钠溶液治疗。检测大鼠血浆D-乳酸和I-FABP的水平。结果:鱼油组中D-乳酸,I-FABP的表达明显低于0.9%氯化钠溶液组(P〈0.05)。结论:ω-3鱼油脂肪乳剂通过降低D-乳酸和I-FABP的表达水平,降低肠黏膜的通透性,从而保护肠黏膜屏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肠屏障的作用及其对NAFLD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在该院消化科就诊的NAFLD患者100例纳入NAFLD组,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肠屏障功能指标[血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将NAFLD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又分为A组、B组,两组均予以常规低脂饮食+有氧运动+双环醇1粒tid po,A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酪酸梭菌2粒tid po。将NAFLD组根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值分为ALT升高组和ALT正常组,比较两组肠屏障功能障碍发生率及炎性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别于给药1个月后复查患者肠屏障功能、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肝功能、炎性反应指标等,并对A组与B组患者以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NAFLD组的血清内毒素、DAO、D-乳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升高组的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AL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A组与B组内毒素、D-乳酸、DAO水平均较用药前下降,A组下降比B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A组与B组IL-6、TNF-α、TG水平均较用药前下降,A组下降比B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总有效率(86.0%)高于B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FLD患者存在肠屏障损伤,可能与炎性反应激活有关。联合酪酸梭菌治疗有助于改善NAFLD患者的肠屏障功能,降低血脂水平,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