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5篇
  免费   408篇
  国内免费   366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506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62篇
中国医学   2043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95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 采用响应面法优选三七生药粉乙醇灭菌工艺,考察不同灭菌方式对三七生药粉灭菌效果及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及三七皂苷R1含量,皂苷总量和灭菌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灭菌时间、干燥温度为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三七乙醇灭菌工艺;分别对比湿热灭菌、辐照灭菌、干热灭菌和乙醇灭菌法对三七生药粉灭菌效果和质量的影响。结果 最佳灭菌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74%、乙醇用量26%、灭菌时间2.2 h、干燥温度75 ℃;对比灭菌前后三七粉的质量,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后三七中皂苷含量显著降低,其中湿热灭菌后皂苷含量已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标准。指纹图谱显示,乙醇灭菌与生药材相似度较高,表明乙醇灭菌对三七影响不大。结论 乙醇灭菌法与其他灭菌方法相比,可在较低温度、更短时间、更加安全地得到符合规定的三七生药粉,且优选得到的灭菌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好,可为其后续工艺开发和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三棱-莪术药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及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三棱-莪术药对的中药化学成分,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为阈值筛选潜在的活性化合物;通过TCMSP查询活性化合物对应的靶标;运用GeneCards和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预测疾病靶点;利用韦恩图找到活性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的交集靶点;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疾病-药物-有效成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String在线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绘制交集靶点PPI网络;最后借助R软件和Bioconductor生物信息软件包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使用Cytoscape软件绘制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图。结果:筛选得到三棱-莪术活性成分8个,对应靶点77个,EMT相关靶点1 600个,交集靶点34个。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三棱-莪术药对可影响1 054个生物学过程、22个细胞组分和65个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91条通路,三棱-莪术药对治疗EMT主要与雌激素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等有关。结论:三棱-莪术药对治疗EMs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通路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Zedoary tumeric (Curcumae Rhizoma, Ezhu in Chinese) has a long history of application and has great potential in the treatment of liver cancer. The anti liver cancer effect of zedoary tumeric depends on the combined action of multiple pharmacodynamic substanc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specific mechanism of zedoary tumeric against liver cancer,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its single pharmacodynamic substance against liver cancer, and then verifies the joint anti liver cancer mechanism of its "pharmacodynamic group". By searching the research on the anti hepatoma effect of active components of zedoary tumeric in recent years, we found that pharmacodynamic substances, including curcumol, zedoarondiol, curcumenol, curzerenone, curdione, curcumin, germacrone, β-elemene, can act on multi-target and multi-channel to play an anti hepatoma role. For example, curcumin can regulate miR, GLO1, CD133, VEGF, YAP, LIN28B, GPR81, HCAR-1, P53 and PI3K/Akt/mTOR, HSP70/TLR4 and NF-κB. Wnt/TGF/EMT, Nrf2/Keap1, JAK/STAT and other pathways play an anti hepatoma role. Network pharmacolog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re targets of the "pharmacodynamic group" for anti-life cancer are AKT1, EGFR, MAPK8, etc, and the core pathways are neuroactive live receiver interaction, nitrogen metabolism, HIF-1 signaling pathway, etc. At the same time,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cific mechanisms of pharmacodynamic substance and "pharmacodynamic group", it is found that they have grea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in target, pathway, biological function, determination of core pharmacodynamic components, formation of core target protein interaction, in-depth research of single pharmacodynamic substance, increasing curative effect and so on. By analyzing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zedoary tumeric pharmacodynamic substance and "pharmacodynamic group" in the treatment of liver cancer, this paper intends to provide some idea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deeper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of zedoary tumeric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armacodynamic substance and "pharmacodynamic group".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整合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大黄防治前列腺癌可能的质量标志物。方法:通过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网络计算研究平台V2.0(TCMIP V2.0),将大黄化学信息进行靶标预测,与前列腺癌疾病靶标信息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从而开展药物干预疾病的关键靶标富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大黄的化学成分、关键靶标、疾病通路的多维网络,绘制中药“成分-靶标-通路-疾病”网络图,解析获得作用于这些关键靶标的主要成分,然后依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五原则”结合已知相关文献对大黄防治前列腺癌的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最后,应用AutoDock Vina分子对接软件对候选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计算和验证。结果:筛选得到大黄防治前列腺癌的活性成分14个,关键核心靶标21个,涉及11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表明雄激素受体(AR)与大黄蒽醌类中8个均入最佳药物油水分配系数范围的成分有较好的结合性。结论:通过TCMIP V2.0及前期文献研究基础上,分析并获得大黄防治前列腺癌可能的质量标志物为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具体成分包括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对药物和疾病的共同靶标AR产生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5.
吴泽  杜娟  谢洁  勾洵  彭玲  叶羊  张晓喻  袁学刚  袁钰婷  史迎欣 《中草药》2021,52(6):1623-1633
目的探究黄连Coptidis Rhizoma在连栀矾溶液传统发酵炮制中的作用。方法按照连栀矾溶液传统配方比例,将其拆分为3组配方溶液:连栀矾组(黄连+栀子+白矾)、黄连组(黄连+白矾)和栀子组(栀子+白矾),采用HPLC分析比较3组溶液发酵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轮廓,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并比较发酵溶液中微生物的群落特征。结果传统配方连栀矾经发酵后环烯醚萜类成分发生了较显著的变化(P<0.05),生物碱类成分未发生明显变化,拆分后的黄连组中生物碱类成分和栀子组中环烯醚萜类成分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分别对各组发酵溶液进行测序,根据α多样性分析结果,3组发酵液中真菌多样性为连栀矾组<栀子组<黄连组,真菌的丰富度为栀子组<连栀矾组<黄连组;细菌多样性为连栀矾组<黄连组<栀子组,细菌的丰富度为连栀矾组<栀子组<黄连组。根据β多样性分析结果,3组溶液中的真菌和细菌的群落结构均有明显差异。根据微生物相对丰度分析可知,3组的优势真菌均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罗兹菌门,不同组间丰度无明显差异;真菌优势属中的孢霉属的丰度在连栀矾组最高,显著高于另外2组(P<0.05),栀子组又显著高于黄连组(P<0.05);韦斯特壳属的丰度在连栀矾组中最低,显著低于黄连组和栀子组(P<0.05),后两者间丰度无明显差异。3组的优势细菌均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其中连栀矾组中变形菌门的丰度极显著低于黄连组和栀子组(P<0.01),厚壁菌门的丰度在连栀矾组中极显著高于黄连组和栀子组(P<0.01),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的丰度在3组发酵溶液的差异较小;细菌优势菌属中的乳杆菌属在连栀矾组中显著高于黄连组和栀子组(P<0.05),在黄连组中也显著高于栀子组(P<0.05),伯克氏菌属丰度在黄连组和栀子组中无显著差异,都显著高于连栀矾组中的丰度(P<0.05)。结论连栀矾溶液配方中的黄连能提高其中栀子的有效成分的发酵转化,并且是通过对发酵体系中的优势菌属的丰度进行调节而发挥作用的。进一步佐证了传统配方制剂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对延缓内皮微粒(EMP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为研究对象,复制性衰老10~12代细胞作为衰老模型,实验分为年轻组(2~4代细胞)、衰老组(10~12代细胞)、单纯EMPs干预组(提取衰老细胞产生的EMPs来干预年轻细胞)以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200,300,400 mg·L-1)。结合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法和碘化丙啶(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来判断细胞衰老程度。采用细胞活性和细胞增殖检测(CCK-8)法筛选给药浓度,两步离心法分离出EMPs,藻红蛋白(PE)CD31抗体或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Annexin V标记分离得到的EMPs,并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定量,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DA)染色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结果:与衰老组比较,中药给药组可显著降低衰老细胞SA-β-gal活性(P<0.01),使细胞周期S期阻滞得到恢复(P<0.01),并降低衰老细胞分泌CD31+EMPs及Annexin V+EMPs的数量(P<0.05)。与年轻组比较,单纯EMPs干预组可诱导年轻细胞SA-β-gal活性增强(P<0.01),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P<0.05),与衰老组比较,但在EMPs干预的同时给予中药干预后,可明显抑制EMPs介导增强的SA-β-gal活性(P<0.05),并使S期阻滞得到恢复。中药组还可明显抑制EMPs诱导的细胞内ROS增高(P<0.05,P<0.01)。结论: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可通过影响EMPs延缓复制性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MPs诱导的细胞内ROS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黄连中39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分析方法,为黄连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微波高压消解法对样品进行消解,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样品中39种无机元素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检测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分析方法符合测定要求,67批次样品中K、Mg、Mn、Zn、Fe 5种元素的平均含量最高,稀土元素的含量则普遍较低。各产地黄连在遗传距离为10时,表现出了较好的产地聚集性特征。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结果可靠,适用于黄连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以Fick第一扩散定律、分配平衡来表示丹参药材宏观层面内、外传质过程,建立传质模型,并将药材比表面积融合在传质阻力中,从而有效避免了药材形状不规则问题,扩大了模型适用范围。同时进一步将传质模型与酚酸降解动力学模型结合,建立丹酚酸B、紫草酸和丹参素的提取动力学模型。将模型应用于丹参提取过程研究,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最大提取率(320 min)附近,模型预测相对误差在5%以内,模型预测性能较好。不同工艺参数考察结果表明,搅拌会显著加快丹酚酸B传质速率;溶剂倍量对丹酚酸B传质和降解无明显影响;温度的倒数与传质阻力对数值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为0.996,温度与传质阻力符合阿伦尼乌斯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在较高提取温度(358 K以上)下,紫草酸和丹参素浓度变化受传质影响较弱,只需考虑降解对其浓度变化的影响。该研究为中药提取的工艺优化和质量控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白及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加热回流法提取白及多糖,应用UV测定含量并计算白及多糖得率。以正交试验其中的7组数据作为训练数据样本,剩余2组数据作为验证数据样本,采用误差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进行建模及分析,以白及多糖得率作为考察指标,仿真模拟预测白及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结果:正交试验优化的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2 h,白及多糖得率为24.70%;BP-ANN预测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5 h,白及多糖得率为29.31%。验证试验结果表明,BP-ANN优化工艺与正交试验相比,白及多糖得率的增长率为16.07%,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2.18%。结论:BP-ANN优化工艺提取效率高于正交试验,BP-ANN仿真预测的提取工艺稳定、白及多糖得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骨碎补总黄酮(强骨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CBM、VIP、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检索时间是自建库以来至2017年11月3日,按照纳排标准,收集强骨胶囊治疗PMOP的临床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version 5.35)质量评估,并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篇文献,8个研究。在有效率[RR=1.50,95%CI(1.04~2.17),P=0.03]和提高股骨骨密度[MD=0.04,95%CI(0.02~0.06),P=0.0002]方面,强骨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可能优于单独常规治疗;在提高腰椎骨密度[MD=0.02,95%CI(-0.01~0.05),P=0.28]、髋骨骨密度[MD=-0.05,95%CI(-0.09~0.00),P=0.05]、改善血钙[MD=0.01,95%CI(-0.06~0.08),P=0.77]、血磷[MD=0.02,95%CI(-0.05~0.09),P=0.58]、血碱性磷酸酶[MD=4.28,95%CI(-6.98~15.54),P=0.46]等指标方面,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强骨胶囊的不良反应包括便秘、口干、恶心、胃肠道反应,经对症处理后缓解,不需停药。结论强骨胶囊在改善患者症状及股骨骨密度方面,可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而在改善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血骨钙素等客观指标方面,可能无明显优势,但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