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6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14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42篇
预防医学   8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26篇
  5篇
中国医学   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支气管哮喘(BA)经特步他林并布地奈德治疗后白介素-5(IL-5)、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商丘市中医院收治的122例急性B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n=62,特步他林+布地奈德)和对照组(n=60,特步他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器(FEV1)、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治疗前后IL-5、IL-10、TNF-α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总疗效(93.55%)高于对照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VC、FEV1、FEV1/FVC%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5、TNF-α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IL-10水平均上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步他林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急性BA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气道炎症反应,促进其肺功能的恢复,且联合用药无不良反应增加。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5月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收治的47例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布地奈德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布地奈德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次要临床结局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布地奈德组住院时间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次要临床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可以进一步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且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小儿肺炎治疗中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期间选取50例小儿肺炎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方式,划分对照组(25例,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5例,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咳嗽缓解、肺部啰音消失、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将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综合护理应用到小儿肺炎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患儿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改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5.
Lichen planus (LP) is a frequent,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 involving the skin, mucous membranes and/or skin appendages. Esophageal involvement in lichen planus (ELP) is a clinically important albeit underdiagnosed inflammatory condition. This narrative review aims to give 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knowledge on ELP, its prevalence, pathogenesis, clinical manifestation,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therapeutic op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support in clinical management. Studies on ELP were collected using PubMed/Medline. Relevant clinical and therapeutical characteristics from published patient cohorts including our own cohort were extracted and summarized. ELP mainly affects middle-aged women. The principal symptom is dysphagia. However, asymptomatic cases despite progressed macroscopic esophageal lesions may occur. The pathogenesis is unknown, however an immune-mediated mechanism is probable. Endoscopically, ELP is characterized by mucosal denudation and tearing, trachealization, and hyperkeratosis. Scarring esophageal stenosis may occur in chronic courses. Histologic findings include mucosal detachment, T-lymphocytic infiltrations, epithelial apoptosis (Civatte bodies), dyskeratosis, and hyperkeratosis. 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shows fibrinogen deposits along the basement membrane zone. To date, there is no established therapy. However, treatment with topical steroids induces symptomatic and histologic improvement in two thirds of ELP patients in general. More severe cases may require therapy with immunosuppressors. In symptomatic esophageal stenosis, endoscopic dilation may be necessary. ELP may be regarded as a precancerous condition as transition to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as been documented in literature. ELP is an underdiagnosed yet 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tial diagnosis for patients with unclear dysphagia or esophagitis. Timely diagnosis and therapy might prevent potential sequelae such as esophageal stenosis or development of invasiv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gain more knowledge about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ptions.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脾氨肽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和T细胞免疫球蛋白域黏蛋白域蛋白-1(Tim-1)的影响。方法选取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2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布地奈德组两组各100例。联合治疗组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基础上加用脾氨肽口服液,布地奈德组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VCAM-1、Tim-1、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γ-干扰素(IFN-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治疗后临床效果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CAM-1、Tim-1、IgE、IL-4、IL-5、MDA和sICAM-1水平低于治疗前,TNF-β、IFN-γ和SOD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联合治疗组VCAM-1、Tim-1、IgE、IL-4、IL-5、MDA和sICAM-1水平低于布地奈德组,TNF-β、IFN-γ和SOD水平高于布地奈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总有效率联合治疗组为98.00%高于布地奈德组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联合治疗组为5.00%高于布地奈德组2.0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脾氨肽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儿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且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疗效及对肺通气功能和糖代谢指标的影响。 方法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诊治的120例AECOPD合并T2DM患者作为对象,根据非随机临床同期对照研究及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低剂量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给予高剂量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糖代谢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并评估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肺通气功能指标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之间及其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AECOPD合并T2DM安全有效,对糖代谢指标无明显影响,但高剂量的布地奈德对于患者肺通气功能和炎症水平改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鼻塞式同步间歇正压通气(NIPPV)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ARDS(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病例是2017年5月—2019年11月收治的104例ARDS新生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参照组52例采纳CPAP(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通气)治疗,实验组52例采纳NIPPV+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对比两组呼吸机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血气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呼吸机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3 d后PaCO2明显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治疗3 d后PH以及PaO2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85%,2/52)明显低于参照组(21.15%,1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布地奈德雾化可有效缩短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改善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患者应用吸入异丙托溴铵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以90例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为对照组(n=45)患者实施布地奈德吸入治疗,为观察组(n=45)患者实施吸入异丙托溴铵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前患者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0级及I级占比高于对照组,III级及IV级占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III级占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采用异丙托溴铵与布地奈德联合吸入治疗能够使其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肺功能改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布地奈德吸入辅助治疗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CAP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1例),对照组(39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抗病毒、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2次/d,疗程5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咳嗽、喘鸣、肺部啰音及CRP值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12%)比对照组(有效率71.79%)更好减轻患者咳嗽、喘鸣症状,减少肺部啰音。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降低患者血浆中CRP水平,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吸入辅助治疗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能改善患者咳嗽、喘鸣、肺部啰音,为常规抗感染赢得时间与机会,使抗感染疗效更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