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24篇 |
完全免费 | 802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10326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114篇 |
2020年 | 143篇 |
2019年 | 123篇 |
2018年 | 148篇 |
2017年 | 274篇 |
2016年 | 323篇 |
2015年 | 337篇 |
2014年 | 1385篇 |
2013年 | 647篇 |
2012年 | 1289篇 |
2011年 | 1204篇 |
2010年 | 1032篇 |
2009年 | 604篇 |
2008年 | 413篇 |
2007年 | 505篇 |
2006年 | 450篇 |
2005年 | 470篇 |
2004年 | 388篇 |
2003年 | 69篇 |
2002年 | 41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69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穴位注射的穴药效应 总被引:48,自引:5,他引:43
穴位注射疗法是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的成功范例,已在临床各科广泛应用.该疗法将经络、腧穴、药物效应进行有机结合,总体疗效明显高于常规针灸疗法、肌肉或静脉注射.本文重点讨论了穴位注射的总体治疗效应、药效高效性以及穴药整合效应,认为穴位注射产生药效高效性的根本原因是药物的某些药理作用被经络腧穴整合所致. 相似文献
2.
3.
头针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目的:探讨头针配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头针配合促通技术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促通技术治疗,以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价.结果:观察组在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L)方面治疗后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头针配合促通技术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4.
5.
原络配穴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观察针刺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原络配穴为主联合都可喜治疗为观察组,设单纯都可喜为对照组,观察66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MMSE、HDS-R、ADL变化.结果:观察组能够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MMSE、HDS-R的评分,改善ADL评分,临床总有效率为85.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原络配穴为主联合都可喜可改善VD患者的智能水平,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近期疗效优于单纯都可喜治疗. 相似文献
6.
7.
电针治疗不同病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时机.方法:将12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在急性期开始电针和超短波治疗,B组在急性期行超短波治疗,静止期再加用电针治疗.结果:A组痊愈显效率为85.0%,总有效率为98.3%,B组分别为68.3%和91.7%(x2=7.96,P<0.05);肌电图检测显示,治疗前和发病第8天时异常肌电图的变化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30天时BR波转为正常或轻度异常的例数A组明显多于B组(P<0.05),M波潜伏期缩短和波幅回升A组也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急性期电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痊愈显效率,是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8.
头穴久留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目的:观察头穴不同留针时间对血管性痴呆(VD)的作用差异.方法:将60例VD患者随机分为3组:头穴久留针组(A组),应用头针穴位长时间留针治疗(留针10 h);头穴电针组(B组),应用常规头针穴位电刺激治疗(留针30 min);药物治疗组(C组),口服脑通片(10 mg,每日3次).应用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FAQ)于治疗前后分别评分,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T3、T4、FT3指标.结果:治疗后3组HDS、MMSE、FAQ评分改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A组与B组上述评分较C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与B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血清T3、FT3水平升高,其变化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穴留针10 h与留针30 min均可促进VD患者智能、社会活动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10.
健脑调神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6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观察健脑调神针法对中风后抑郁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62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健脑调神针法.治疗前后进行HRMD量表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抑郁状态都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中风也都有明显康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有趋势表明治疗组的中风康复好于对照组.结论 健脑调神针法对中风后抑郁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中风康复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