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及与年龄、病程、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的关系。方法收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首诊时的临床资料,按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和湿热困脾辨证分型,对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型最多见,其次为阴阳两虚型,然后是阴虚热盛型和湿热困脾型;病程5年以上兼有血瘀证表现者高于5年以下;湿热困脾证TC、TG和LDL-c增高,HDL-c降低,阴虚热盛证TC、TG和LDL-c与气阴两虚证相比有显著差异;存在胰岛素抵抗者以气阴两虚证为最多。结论2型糖尿病随着病程的进展,中医证型逐渐由阴虚热盛、湿热困脾向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演变,且多兼有血瘀。 相似文献
2.
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法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旨在观察中药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法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方口服,对照组服用罗格列酮片,治疗前后观察糖代谢、血脂(blood lipid)、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血清瘦素(Fleptin)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各观察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法可能通过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改善瘦素抵抗以及脂代谢异常起到治疗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降浊合剂治疗气虚痰浊型2型糖尿病6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降浊合剂对2型糖尿病(DM)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120例中医辨证为气虚痰浊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6例,B组54例,A组在西药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用降浊合剂;B组仅用西药治疗。结果经4个月治疗,A组中医症状有明显改善,游离脂肪酸(FFA)显著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明显增加。结论降浊合剂有效降低FFA水平、提高ISI、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明显改善肥胖气虚痰浊型2型DM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针刺夹脊穴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针刺夹脊穴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120例,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糖基化血红蛋白(hbAI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患者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基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下降(P〈0.05或P〈0.01),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胰岛素敏感指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针刺夹脊穴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黄芩茎叶总黄酮治疗2型糖尿病性高脂血症大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对2型糖尿病性高脂血症大鼠血糖、血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茵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观察SSTF对大鼠血糖、血脂、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抗氧化能力等方面的影响.结果 SSTF大、小剂量组(150,75 mg·kg-1)能显著降低实验大鼠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不同程度的降低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SSTF能显著降低血清和肝脏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增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不同程度地提高血清谷胱甘肽(GSH)含量.结论 黄芩茎叶总黄酮降糖、降脂作用确切,并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SSTF的作用机制可能和其显著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苦瓜、黄芪、黄芩苷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苦瓜、黄芪、黄芩苷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影响。方法:用高热量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mg/kg)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用苦瓜、黄芪、黄芩苷治疗6周,测定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苦瓜、黄芪、黄芩苷能降低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结论:苦瓜、黄芪、黄芩苷具有改善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尿路感染尿毒症患者合并皮下血肿和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尿路感染尿毒症患者合并皮下血肿与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诊断与治疗经验。一名56岁女性患者,主诉烦渴多尿血糖升高22年,水肿4年,伴恶心、呕吐1周就诊入院。住院治疗中出现皮下血肿。实验室检查结果:凝血因子(II,VII,IX,X)缺乏。对于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尿路感染尿毒症患者出现皮下血肿,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II,VII,IX,X)在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尿路感染、尿毒症、血液透析后,是皮下血肿的罕见原因。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尿路感染尿毒症患者合并皮下血肿和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需综合治疗(手术、血液透析、药物),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病情及转归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糖尿病可以合并许多急性脑血管疾病,并且糖尿病脑血管病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中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高血糖是影响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程及预后的重要因素。现将1996年1月—200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2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糖尿病的诊断依据WHO 1980年提出的暂行标准,排除应急性血糖升高,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脑卒中诊断均经MRI或CT证实。男64例,女58例;41~50岁17例(13.9%),>50~60岁41例(33.6%),>60~70岁44例(36%),>70~88岁20例(16.4%)。病程:脑卒中前有糖尿病病… 相似文献
9.
随着2型糖尿病患者的日渐增多,对2型糖尿病的研究已成为医药学界的重要课题。用于2型糖尿病研究的动物模型也比较多,其中大鼠模型是应用最多的一种动物模型。作者就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现状做一简要概括,并在比较中选出用于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和药物研究的理想和实用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