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14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完全免费 | 567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428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96篇 |
2021年 | 98篇 |
2020年 | 83篇 |
2019年 | 123篇 |
2018年 | 66篇 |
2017年 | 164篇 |
2016年 | 171篇 |
2015年 | 188篇 |
2014年 | 351篇 |
2013年 | 284篇 |
2012年 | 346篇 |
2011年 | 386篇 |
2010年 | 341篇 |
2009年 | 293篇 |
2008年 | 237篇 |
2007年 | 241篇 |
2006年 | 186篇 |
2005年 | 178篇 |
2004年 | 168篇 |
2003年 | 121篇 |
2002年 | 89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链脲佐菌素加高脂膳食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的大鼠模型,并对其胰岛素敏感性进行评估。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按25mg/kg体重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2周后,口服糖耐量试验,挑选0和120min血糖分别大于7.0和11.0mmol/L的大鼠,作为糖尿病组,继续喂以高脂饲料4周,造成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对其体重(BW)、空腹血糖(FBG)和胰岛素水平(INS)、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进行检测,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以正常血糖—高血浆胰岛索钳夹技术测定大鼠的葡萄糖输注率(GIR)和大鼠股四头肌3H—葡萄糖摄取率(GHR),对胰岛素敏感性进行评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BW、FBG,INS、FFA、TG等均明显上升,ISI和GIR和GUR均显著下降。结论:该模型具有2型糖尿病的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紊乱,同时具有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的特征,是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实验研究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重视从脾论治的思路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其标志是高胰岛素血症,伴有肥胖、高血压、高脂、高粘血症及其他代谢综合征的表现。中医辨证多湿、多痰、多瘀。脾虚湿盛是胰岛素抵抗的病理基础;痰浊瘀血是胰岛素抵抗的病理产物。因此,临床上应重视从脾论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标本兼治,分期分型论治。早期健脾益气、化湿清热;中期健脾化痰、活血祛瘀;晚期健脾补肾、化痰逐瘀通络, 相似文献
3.
葛根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将 88例控制不良的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 ,治疗组 48例加用葛根素治疗。观察葛根素对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餐后 2 h血糖、胰岛素及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空腹、餐后 2 h血糖、胰岛素及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均有显著下降 (P<0 .0 5或 P<0 .0 1) ,ISI明显升高 (P<0 .0 5 ) ,而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无改变 (P>0 .0 5 ) ,两组治疗后胰岛素抵抗各项参数差值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0 .0 5或 P<0 .0 1)。结论 :葛根素具有改善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连解毒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对照观察黄连解毒汤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I(APOA I)、载脂蛋白B(APOB)、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INS)、进食及体重的影响。结果:给予黄连解毒汤干预的2型糖尿病大鼠,其TC、TG、APOB、FBG水平均比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而HDL-C、APOA I水平显著升高,OGTT改善,大鼠体重减轻。结论:黄连解毒汤具有降糖、降脂等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及促进胰岛素释放等环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黄连解毒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黄连解毒汤对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意义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尾静脉注射加高糖高热量饲料喂养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连解毒汤组、阿司匹林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药物干预治疗9周后,各组动物进行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10周后,观察各组动物体重变化并检测各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值及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von Willebrand因子(vWF)的表达水平。结果:黄连解毒汤组OGTT较模型组改善,体重,TC,TG,ET值均低于模型组(P<0.05),HDL-C和NO值高于模型组(P<0.05);FBG,FINS,AngⅡ,vWF值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与阿司匹林组相比,黄连解毒汤组FBG值显著降低(P<0.05),TG,HDL-C,NO,AngⅡ,vWF的改善情况优于阿司匹林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连解毒汤对2型糖尿病早期出现的血管内皮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机制与其降糖、降脂、抗炎、改善胰岛素抵抗及内皮依赖性的舒张血管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抵抗 (IR)是 2型糖尿病主要特征之一 ,寻找能使IR逆转的药物与方法已成为当代医学的迫切要求。我们于 1999年 4月— 2 0 0 2年 6月 ,对应用黄芪注射液及黄芪水煎剂治疗的 6 8例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观察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黄芪具有改善IR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2 8例 2型糖尿病患者均来自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 ,符合 1999年WHO确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属气阴两虚或气虚血瘀型 ,无心肝肾疾病。患者平均空腹血糖 (10 2 0± 2 15 )mmol/L ,平均餐后2h血糖 (17 2 4± 4 98)mmol/L ,已服磺脲类药…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黄芪、三七总皂苷防治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 80例 ,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和黄芪、三七总皂苷治疗组各 40例 ,并与 40例正常对照比较 ,分析 3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脂水平及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MMP-9,甘油三酯 (TG) ,总胆固醇 (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VLDL-C) ,载脂蛋白B(ApoB)水平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下降 ,黄芪、三七总皂苷和辛伐他汀一样能降低MMP-9,纠正血脂异常。结论 :黄芪、三七总皂苷除调脂外可通过降低血清MMP 9水平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中医学五行五味“酸克甘”理论,观察酸味中药复方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及其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热量饲料持续喂养8周联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用酸味中药复方按中药生药量15g·kg^-1·d^-1给药,并与模型组、甘味复方组、苦味复方组、二甲双胍组作对照,分别在给药前和给药第4、8、12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血清胰岛素、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α)、肝脏胰岛素受体结合容量和结合常数,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结果酸味中药复方能显著降低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FBG,降低血清FFA和TNF—α水平,刺激胰岛素分泌,提高肝脏胰岛素受体结合容量和结合常数,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酸味中药复方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糖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程度,较之甘味复方和苦味复方有一定的治疗优势,初步揭示酸克甘法治疗2型糖尿病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胡义扬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12-12
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致使肝脏甘油三酯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在20世纪50年代从病理学角度提出。1980年Ludwig提出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sis hepatitis,NASH)概念,即指以肥胖或急剧减肥、2型糖尿病、空回肠短路手术、药物损伤等为背景而发生的有别于酒精性肝损伤的脂肪性肝炎。NASH概念目前已被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