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2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70篇
预防医学   58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75篇
  1篇
中国医学   28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提出了停工留薪期的指导性意见,《河北省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管理暂行办法》(冀劳社[2004]97号)提出了工伤各类伤病具体的停工留薪期时间,虽然冀劳社[2004]97号职业病的病名和顺序是根据《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制定的,但存在职业病病名不全、职业病轻重程度分级与国家现行职业病诊断标准不一致的问题。《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替代《职业病目录》颁布实施已经7年,而河  相似文献   
2.
3.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2403-2405
目的:观察针刺五神穴治疗腑滞浊留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腑滞浊留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传统针刺组和针刺五神穴组,每组各43例。基础治疗组进行常规的基础治疗,传统针刺组在基础治疗组治疗基础上取传统针刺穴位进行治疗,针刺五神穴组在基础治疗组治疗基础上以五神穴为主穴进行治疗,疗程均为90 d。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血管性痴呆中医辨证量表(SDSVD)的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和血清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针刺五神穴组总有效率95.3%(41/43),显著高于基础治疗组72.1%(31/43,P0.05)和传统针刺组的81.4%(35/43,P0.01);针刺五神穴组MMSE、ADL和SDSVDA评分较基础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改善更为显著(均P0.05);针刺五神穴组SOD、CGRP和ET水平的改善优于基础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均P0.05)。结论:针刺五神穴组可显著提高腑滞浊留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MMSE和ADL评分、降低SDSVD评分,改善SOD、LPO和ET的水平,其临床疗效优于基础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  相似文献   
4.
采用挤出滚圆法,以壳聚糖为骨架黏附材料,十八醇为漂浮材料,制备菠萝叶提取物(Bolo leaf phenols,BLP)黏附漂浮微丸,评价其体外黏附性、漂浮性及体内滞留情况,并考察药物的体外释放特性。通过体外组织留存量法和直接观察法分别评价微丸的体外黏附性和漂浮性;采用体内组织留存量法和小动物活体成像法考察微丸在大鼠体内的滞留情况;对微丸中指标成分对香豆酸和咖啡酸的体外释放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制备的黏附漂浮微丸体外黏附性达(73.2±3.4)%,在人工胃液中可立即起漂,持续漂浮时间在12 h以上;黏附漂浮微丸在大鼠胃内6 h时滞留率达40%以上,而普通参比微丸胃滞留率低于15%,两者相比,滞留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药物体外释放时间可达6 h以上,体外释药机制符合Higuchi方程。体内、外研究表明,制备的BLP黏附漂浮微丸具有良好的胃滞留效果和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5.
姚志红  钟雪娟  周琼花  李作敏 《护理研究》2008,22(17):1560-1561
[目的]研究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取喂养不耐受新生儿38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并根据不同病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治疗前后新生儿胃潴留量.[结果]治疗前后新生儿胃潴留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能减轻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症状,促进新生儿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顺铂联合替莫唑胺同期放化疗方案治疗MGMT启动子无甲基化高分级胶质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11例患者入组,均于手术治疗后行替莫唑胺同期放化疗,放疗阶段每天口服替莫唑胺,75 mg/m2;每周一次顺铂25mg/m2,静脉滴注,即第1、8、15、22、29、36天。放疗结束后4周,予替莫唑胺联合顺铂辅助化疗,每疗程予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2、3天;每天替莫唑胺200 mg/m2,口服,第2~6天。每28 d重复该方案,共6个疗程。结果 11例患者均完成治疗。疗效评价:部分缓解(PR)2例,稳定(SD)9例;6个月疾病无进展率(PFR)72.7%。至末次随访(时间为2015年2月,中位随访期为9个月),5例进展,1例死亡。不良反应程度多为Ⅰ~Ⅱ级,无Ⅲ级以上反应。结论顺铂联合替莫唑胺同期放化疗方案治疗MGMT启动子无甲基化高分级胶质瘤患者不良反应小,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应用针刺过程中不同留针时间模式对患有单纯性面神经麻痹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单纯性面神经麻痹疾病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留针30min针刺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留针19min针刺模式对研究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面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面神经麻痹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留针19min针刺模式对患有单纯性面神经麻痹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8.
针刺干预脑性瘫痪不同留针时间与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针刺治疗脑性瘫痪存在着最佳的时效关系,头体针留针30min的疗效优于留针5min的速刺,在此基础上,观察延长头针留针时间治疗脑性瘫痪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择2003-05/2003-1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特诊室及广州市靳三针治疗中心收治的门诊脑性瘫痪息儿43例.男28例,女15例。均为已接受2个月靳三针基础治疗而再诊者。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头针留针1h组22例,头针留针30min组21例。针刺病例采用靳氏头针四项(四神针、智三针、颞三针、脑三针)为主穴.两组皆采用主穴结合经络辨证及对症取穴配用四肢、躯干部穴位。头针留针1h组穴位体针留针30min,每间隔5min运针1次,头针留针1h。头针留针30min组穴位头体针均留针30min。采用小儿脑性瘫疾粗大运动评价量表[共80项指标,分5个功能区。①仰卧、俯卧位结合翻身、原始反射残存及直立反射建立。②四点位跪结合爬。③坐结合平衡反射。④站。⑤走、跑、攀登。每一项指标以完成程度给分,完全不会为0分;完成动作&;lt;10%为1分;10%~90%为2分,100%为3分,神经反射以仍残存或未出现的年龄给分。最后评分有3项,①功能区得分,为该功能区总分X100。②实际得分,为检查功能区得分除以检查功能数。对患儿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分别在病例纳入时及治疗2个月后各评定1次。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43例患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头针干预后2个月脑性瘫痪2,3,4功能区运动功能评估结果(功能区得分和实际得分):头针留针1h组均明显高于头针留针30min组(P&;lt;0.05)。结论 延长头针留针时间更有利于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1病历摘要患者,女,28岁,与家人争吵后自服盐酸异丙嗪片10片(250mg)约10min来院。来时BP100/50mmHg,HR75次/min,神清,一般情况良好,无不适主诉。予催吐、吸氧及输液观察,约15min后患者开始拒绝卧床,表现兴奋,躁动,出现幻觉,重复自言自语。查体:BP110/60mmHg心率80次/min,谵妄状态,查体欠合作,双侧瞳孔等大等圆,水平眼震(+),四肢肌力及腱反射正常,双侧Babinski征(++),余未见异常。予肌注安定5mg。5min后患者症状逐渐缓解,经留院观察12h,血常规、生化、肝功等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查体无阳性体征后离院。  相似文献   
10.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临床输液用药的重要工具。静脉留置针摒弃了传统的每日静脉穿刺的输液方式,对于四肢静脉多次穿刺、静脉显露不明显、穿刺困难而又需连续输液或按时静脉给药的患者,既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患者的血管;也为抢救患者提供了开放的静脉通道,有利于及时、准确的给药,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本文就浅静脉穿刺成功的技巧及其护理作一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