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8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115篇
耳鼻咽喉   43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38篇
口腔科学   36篇
临床医学   648篇
内科学   45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5篇
特种医学   160篇
外科学   771篇
综合类   1867篇
预防医学   695篇
眼科学   47篇
药学   600篇
  3篇
中国医学   396篇
肿瘤学   7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316篇
  2011年   389篇
  2010年   380篇
  2009年   362篇
  2008年   421篇
  2007年   387篇
  2006年   348篇
  2005年   363篇
  2004年   268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量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影像学资料,分析发生肩峰骨侵蚀的原因是否与钢板钩-肩峰匹配度相关。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期间在上海市浦东医院骨科就诊的21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210例患者均因肩锁关节脱位或锁骨远端骨折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男110例、女100例;年龄24~76岁,平均(44.60±8.75)岁;肩锁关节脱位70例,锁骨远端骨折140例。测量术后及终末随访患者肩锁关节正位X线片相关数据,按锁骨钩钢板术后是否发生肩峰骨侵蚀,将纳入患者分为3组:无骨侵蚀组(A组)、伴钢板钩移位骨侵蚀组(B组)、不伴移位的骨侵蚀组(C组),分别测量钢板钩-肩峰的匹配度(β),统计分析术后发生肩峰骨侵蚀与钢板钩-肩峰匹配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纳入研究的210例患者术后随访24~64周,平均(32.0±6.5)周。A组患者115例,B组患者54例,C组患者41例。A组匹配度β(3.72±0.48)mm与B组β1(6.91±0.84)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匹配度β(3.72±0.48)mm与C组β2(5.88±0.65)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匹配度β1(6.91±0.84)mm与C组β2(5.88±0.65)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是否发生肩峰骨侵蚀与钢板钩-肩峰匹配度β存在明显相关性,钢板钩与肩峰之间的匹配度越好,β值越小,发生肩峰骨侵蚀的可能性更小。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对比腹腔镜下电凝钩与超声刀治疗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对青岛市立医院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就诊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腹腔镜下不同手术方法分为电凝钩组(n=80)和超声刀组(n=70)。观察两组手术一般情况、近期疗效、术后并发症、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电凝钩组手术时间短于超声刀组(P<005),出血量、淋巴结切除个数、切除肿瘤直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刀组排尿困难发生率高于电凝钩组(P<005),两组术后肠梗阻、吻合口瘘和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电凝钩相较于超声刀手术用时更短,并发症发生更少,更加便捷。  相似文献   
3.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2):1057-1062
[目的]研究双Endobutton技术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中维持关节复位和改善肩关节功能的疗效。[方法]本前瞻性研究依托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7月~2013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Tossy III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共3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双Endobutton技术(DE组)或锁骨钩板(HP组)固定,每组各15例,并跟踪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并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记录患者的X线片、视觉模拟评分(VAS)和Constant-Murley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两组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肩锁关节复位。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两组的VAS评分(P=0.886 9,0.580 3,0.8228,0.100 3,0.706 2)及Constant-Murley评分(P=0.458 1,0.379 4,0.151 2,0.165 0,0.813 4)均没有明显差异。HP组的手术时间与DE组相比明显较短(P0.000 1),但是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却较高(P=0.017 6)。[结论]双Endobutton技术在治疗急性肩锁关节全脱位上具有与锁骨钩板相似的疗效,而这项新技术的优点是允许患者术后早期锻炼并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锁骨钩板固定术在肩锁关节脱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共4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实施克氏针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实施锁骨钩板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优良率及并发症。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优良率分别为73.9%和92.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临床中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实施锁骨钩板固定术治疗,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锁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治疗方案进行临床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锁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试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锁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对比对照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锁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治疗,采用锁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缩短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9):3402-3404
目的分析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阶段收治的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患者200例,根据随机选择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实施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0):1867-1872
[目的]比较自主设计的组合铰链式肩峰-锁骨解剖板与常规锁骨钩钢板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本科收治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68例(68肩),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采用自行设计的组合铰链式肩峰-锁骨解剖板固定32例(铰链组),采用锁骨钩钢板行切开复位内固定36例(钩钢板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并发症、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影像测量和观察指标。[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重要神经、血管损伤。两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铰链组中糖尿病患者出现皮肤浅表感染2例。钩钢板组出现肩痛5例,浅表感染1例,外展活动受限4例。铰链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钩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5.24±3.57)个月。两组Constant评价均随时间推移而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Constan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铰链组Constant评分均显著高于钩钢板组(P0.05)。影像方面,术后两组间喙锁间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铰链组肩锁间隙显著小于钩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合铰链式肩峰、锁骨解剖板有锁骨钩钢板相同的复位固定效果,更有利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钩拉辅助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胆囊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海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观察组患者给予钩拉辅助两孔法LC。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恢复情况、手术前后T淋巴细胞水平、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5.16±7.08) min、(4.02±0.83)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42.26±5.70) ml、(15.21±3.89) h,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3 d,观察组患者的CD3~+水平分别为(57.59±1.72)%、(64.33±2.03)%,CD4~+水平分别为(40.45±3.43)%、(33.72±2.65)%,均低于术前1 d(P 0.05),观察组患者的CD3~+、CD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患者的CD8~+水平为(24.57±1.80)%,明显低于术前1 d(P 0.05)。术后1 d,观察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NE)、皮质醇(Cor)水平分别为(81.75±18.37)%、(577.42±61.52) mmol/L,明显高于术前1 d,观察组患者的NE、Co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3 d,对照组患者的NE、Cor水平明显高于术前1 d(P 0.05),观察组患者的NE水平明显低于术前1 d和对照组(P 0.05),Co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13%vs.2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相比,钩拉辅助两孔法LC治疗胆囊结石能够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应激反应影响较小,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也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柯氏培养基和EMJH培养基在培养钩端螺旋体菌的差异及在钩体病防治上应用价值。方法 观察2种培养基在15群15型钩体培养菌培养过程形态、数量、自凝现象等差异,并对健康人临床疑似钩体病人和暴发流行钩体病人血清进行 MAT试验抗体检测。结果 EMJH培养基接种钩体后第2 d就大量生长繁殖,而柯氏培养基1周后才达繁殖高峰,钩体MAT试验也显示EMJH培养基培养的钩体菌敏感性较柯氏培养基培养菌高。结论 EMJH培养基可用于快速分离钩体,有利于早期确定钩体病的流行和实验室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