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8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220篇
耳鼻咽喉   87篇
儿科学   55篇
妇产科学   66篇
基础医学   289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389篇
内科学   348篇
皮肤病学   56篇
神经病学   48篇
特种医学   1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篇
外科学   283篇
综合类   956篇
预防医学   121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332篇
  4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9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87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迄今为止最为有效和成熟的人体干细胞治疗技术。靶向BCR-ABL基因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药物伊马替尼问世, 开启了人类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新时代。近年血液肿瘤领域兴起了免疫细胞治疗, 最为成功的是CD19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新型靶向药物和免疫细胞治疗是否会取代HSCT?不论新型靶向药物, 或是免疫细胞治疗, 和HSCT都不是彼此互为对手的关系, 也不存在谁取代谁的胜负之争。每种治疗方式, 有各自独特的优势和限制, 也都在不断改进、优化、丰富。期待各种治疗方式的有机组合, 强强联合, 扬长避短, 使更多的血液肿瘤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2.
背景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PD-L1)和配体2(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2,PD-L2)与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的相互作用是一个介导免疫逃逸的免疫抑制检查点,因此是癌症中基于阻滞的免疫治疗的重要靶点。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中,有必要对PD-1检查点阻滞反应生物学进行深入了解,并确定生物标志物以预测其对免疫疗法的临床反应。在本研究中,我们系统描述了NSCLC中PD-L1和PD-L2表达相关基因。方法我们进行了回顾性比较分析,来确定NSCLC中PD-L1和PD-L2 mRNA表达相关基因。为此,我们考察了肿瘤细胞系百科全书(Cancer Cell Line Encyclopedia,CCLE)数据库中肺–非小细胞(lung non-small-cell,Lung_NSC)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和鳞状细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USC)的可用数据集。结果通过对CCLE数据集Lung_NSC的分析确定了PD-L1和PD-L2之间的表达相关性。此外,我们发现了489个基因与PD-L1相关、191个基因与PD-L2相关,以及111个基因与二者均有表达相关性。在TCGA数据集LUAD和LUSC中对PD-L1和PD-L2也进行了表达相关研究。在LUAD中,我们发现了257个基因与PD-L1相关、914个基因与PD-L2相关以及211个基因与二者均有表达相关性。在LUSC中,我们发现了26个基因与PD-L1相关、326个基因与PD-L2相关以及13个基因与二者均有表达相关性。只有少数基因表达在CCLE和TCGA数据集中均表现为与PD-L1和PD-L2相关。涉及干扰素信号转导基因的表达尤其与Lung_NSC中的PD-L1、LUSC中的PD-L2以及LUAD中的PD-L1和PD-L2的表达相关基因汇聚。在LUSC,PD-L1的表达,以及PD-L2的表达(相比之下相关程度较小)与染色体9p24区的基因相关,表明染色体9p24拓扑相关结构域是LUSC中PD-L1表达特别重要的驱动力。对PD-L1和PD-L2的受体PD-1、分化群80(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80)和排斥导向分子B(repulsive guidance molecule B,RGMB)的表达相关分析表明,在LUAD中PD-1和CD80表达与PD-L1和PD-L2均相关。在LUSC中CD80表达与PD-L2相关。结论我们提出了与NSCLC中PD-L1和PD-L2 mRNA表达相关的基因特征,这可能对于了解PD-1检查点阻滞反应生物学和开发基于基因特征的生物标志物以预测免疫疗法的临床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观察DC、CIK、γδT、CD3AK及NK细胞多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对我院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62例次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多细胞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体外培养扩增DC、CIK、γδT、CD3AK及NK细胞,采用FCM法检测各细胞表型,并按计划序贯回输给患者进行治疗。结果:69例(43%)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尤其是精神、食欲及睡眠质量改善最为明显,安全性分析显示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占15%,28例完成3疗程免疫治疗患者瘤体变化为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2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16例,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64%。结论:DC、CIK、γδT、CD3AK及N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对晚期恶性肿瘤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通常局限于大脑、眼睛、脊髓或软脑膜而无全身性受累。PCNSL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与其他类型NHL不同。传统治疗方法如手术、全脑放疗、以大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化疗以及利妥昔单抗等,虽然初始缓解率较高,但缓解持续时间短、复发率高、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较大,总体生存期短。此外,对于复发/难治PCNSL,传统治疗方法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寻找更加有效、持续时间更长的治疗方法便成了当务之急。目前,随着淋巴瘤分子机制研究不断加深、免疫治疗药物及手段的不断发展,新的治疗方法包括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 tyrosine kinase,BTK)抑制剂、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等为PCNSL的治疗带来曙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药物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错配修复缺陷治疗中的成功使得该疾病的免疫治疗得以重视。然而,失配修复缺陷的结直肠癌患者仅占结肠癌患者的一部分。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将免疫治疗应用到疾病的早期阶段,包括辅助一线治疗,以及检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敏感性。然而,哪些患者能够从该免疫治疗中获益仍是值得商榷的问题,因为这类药物具有自身免疫毒性。PD-1的配体之一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作为一种检测生物标记物,其检测可以通过免疫组化来实现。但其免疫组化的检测存在一些混杂因素,包括应用不同的检测抗体、不同的免疫组化临界值、肿瘤组织的采集准备方式不同、处理过程的不同、原发与继发的活检标本、肿瘤源性或诱导的PD-L1表达,以及肿瘤与免疫细胞的染色等。目前的结果表明,免疫组化检测肿瘤过表达PD-L1的患者在接受抗PD-L1治疗时临床效果更理想,而有些低表达的肿瘤也对该治疗有所缓解,这使PD-L1的分析中存在复杂性。阐明宿主免疫系统与肿瘤微环境的机制则能够更好地解释针对PD-L1药物是否让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6.
肝癌微环境主要由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骨髓源性抑制细胞、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等细胞组分,以及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等非细胞组分组成。免疫微环境在肝癌进程、免疫逃逸和治疗抵抗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期,以调变炎症免疫微环境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免疫疗法的出现为肝癌治疗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但仍存在客观缓解率较低、不良反应多和耐药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微环境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探索免疫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可提高现有治疗手段的应答率,对肝癌精准诊断与治疗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肿瘤免疫治疗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而基于靶向肿瘤新抗原的免疫治疗极具广阔前景,但是长期以来,缺乏肿瘤特异性抗原是阻碍肿瘤免疫治疗的瓶颈,因此,发现新的肿瘤特异性抗原一直是基础和临床肿瘤免疫学家梦寐以求的目标。二代测序技术的出现推动了肿瘤新抗原筛选与鉴定的发展。目前主要有全外显子结合转录组测序法、串联微基因序列法、靶基因测序法、共享新抗原肽库法和质谱法等筛选肿瘤新抗原的方法。肿瘤新抗原的发现为临床开展抗原疫苗、抗原特异性T细胞、T细胞受体工程T细胞(T cell receptor genetically engineered T cell,TCR-T)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等靶向肿瘤抗原的免疫治疗提供了优质的靶标。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它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尚无有效策略可以治疗AD,FDA批准的一些药物分子仅能部分缓解AD症状。一般认为,导致AD的核心原因是大脑内Aβ蛋白和tau蛋白的异常聚集和沉积。因此,减少这些蛋白的聚集和沉积被认为是可能有效治疗AD的策略,包括抑制生成、抑制聚集和直接清除。目前,临床上在测试的治疗策略包括:(1)针对Aβ的疫苗与抗体;(2)针对tau的疫苗与抗体;(3)聚集抑制剂;(4)β-内切酶等酶的抑制剂;(5)炎症抑制小分子;(6)其他。本文综述这些治疗策略,包括已经宣告失败的临床试验,希望为开发新的AD治疗策略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9.
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是治疗B细胞血液肿瘤的新兴免疫疗法,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随着其使用的增加,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发生率也相应升高,迫切需要对其精确机制和治疗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文章总结了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机制、临床表现、分级系统、治疗以及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0.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黏膜炎性疾病,由于症状反复发作而且临床治疗后症状不能明显改善,使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受到很大困扰。在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中,特异性免疫治疗被认为是变应性鼻炎唯一的有潜力提供长期、治疗后效果维持和改变变应性鼻炎自然过程的治疗选择。本研究就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常用方法及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