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96篇
  免费   514篇
  国内免费   145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77篇
妇产科学   125篇
基础医学   155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1397篇
内科学   522篇
皮肤病学   75篇
神经病学   329篇
特种医学   4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919篇
综合类   4156篇
预防医学   807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2705篇
  27篇
中国医学   1488篇
肿瘤学   24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253篇
  2020年   268篇
  2019年   348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311篇
  2016年   303篇
  2015年   335篇
  2014年   590篇
  2013年   616篇
  2012年   696篇
  2011年   782篇
  2010年   663篇
  2009年   651篇
  2008年   625篇
  2007年   646篇
  2006年   638篇
  2005年   695篇
  2004年   653篇
  2003年   676篇
  2002年   543篇
  2001年   470篇
  2000年   426篇
  1999年   393篇
  1998年   356篇
  1997年   311篇
  1996年   259篇
  1995年   190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冷冻消融治疗不可切除性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对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间山东省青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不可切除性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患者在TACE上联合冷冻消融治疗,对照组患者行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 5%,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4.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患者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 9%,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5.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的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 TACE联合冷冻消融治疗不可切除性大肝癌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可有效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提高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成功率,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有效方法及影响因素。方法:为观察高温外环境对造模的影响,将外环境温度控制在(25±1)℃和在夏季未控制外环境温度(30℃以上)分为温度控制组(n=15)和非温度控制组(n=15),其他制作过程一致;为观察栓线从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插入对造模的影响分为颈总动脉插入组(n=15)和颈外动脉插入组(n=15),其他制作过程一致;为观察术中术后2h内老鼠苏醒活跃状态对造模的影响分为麻醉状态组(n=15)和苏醒活跃状态组(n=15),其他制作过程一致。从造模24h后观察Zea-Longa评分在1~3分的大鼠且7d内观察大鼠未死亡视为造模成功。结果:在外环境温度控制在(25±1)℃组与夏季未控制外环境温度(30℃以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107> 0. 05);线栓从颈总动脉插入比从颈外动脉插入存活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25 <0. 05);术后2h内大鼠处于苏醒活跃状态组死亡率高,与麻醉未清醒状态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21 <0. 05)。结论:直接分离出颈总动脉(CCA)并从颈总动脉插入具有易操作、创伤性小、操作时间快、进线栓快、进线栓顺利以及模型稳定等优点,能降低造模的死亡数据;术中术后2h内大鼠处于苏醒活跃状态会对模型大鼠造成较大的刺激,造成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机械取栓治疗超早期脑卒中合并颅内血管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超早期脑卒中合并颅内血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机械取栓治疗,治疗组给予替罗非班联合机械取栓。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参数,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比及疗效对比,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超早期脑卒中合并颅内血管狭窄患者应用替罗非班联合机械取栓进行治疗,可安全有效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一期支架置入术作为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机械取栓失败后补救性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单独支架取栓或联合抽吸取栓治疗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所致急性脑卒中186例,146例实现闭塞血管成功再通;40例血流恢复较差,其中28例接受一期支架置入补救性治疗(支架组);12例拒绝支架置入治疗(非支架组),仅给予基础抗栓治疗。结果 支架组血管再通率(75.00%)明显高于非支架组(0%;P<0.05)。术后90 d,支架组预后良好率(64.29%,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明显高于非支架组(8.33%;P<0.05)。支架组术后90 d病死率(21.43%)明显低于非支架组(83.33%;P<0.05)。支架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7.14%)与非支架组(16.67%)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一期支架置入术作为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机械取栓术失败的补救性治疗,再通率高,并发症少,可显著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其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造成了沉重的社会负担。及时开通导致梗死的责任血管以恢复脑灌注是治疗该病的关键。机械取栓技术的应用使得患者的血栓组织能够被获取并得到研究。本文介绍了近年来通过机械取栓术获取的血栓的相关研究发现,以纤维蛋白为主的血栓是造成取栓困难的重要组织学原因,影像学方法可以在术前评估血栓特征。这些发现提示临床工作者可以积极开发新型血栓取出装置用于处理难治性血栓,并有必要探索精确便捷的血栓特征影像学评价方法,从而提高机械取栓疗效。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消栓肠溶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9月~2019年11月收治的29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用消栓肠溶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和脑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SE、GFAP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SE、GF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CA、PCA血流速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CA、PCA血流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消栓肠溶胶囊治疗可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相变型(PT)纳米粒(NPs)靶向动脉血栓深度及其与体外溶栓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双乳化法制备一种靶向纤维蛋白的PLGA-PFH-CREKA NPs,验证其理化特性。采集新西兰大白兔的动脉血制作动脉血栓,分别置于荧光标记的靶向PT、非靶向PT、靶向载双蒸水(NPT)的NPs中,并用1 W/cm2声功率密度的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辐照,记录前后的质量,计算溶栓率,同时将处理后的血凝块制成切片,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测量穿透深度,线性回归分析穿透深度与溶栓率的相关性。建立SD大鼠腹主动脉血栓模型,采用靶向PT、非靶向PT NPs评价体内靶向能力。结果 制备的靶向纤维蛋白的PT NPs平均粒径(297.8±11.82)nm,表面电位(1.44±0.22)mV,结构呈均匀球形,分散性好;体外溶栓实验发现靶向PT组与非靶向PT组、NPT组的溶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508,P<0.001);靶向PT组对血栓的穿透性相较于非靶向PT组、NP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187,P<0.001),线性回归发现靶向PT组对血栓穿透深度与溶栓率呈正相关(R2=0.818,P<0.05)。在SD大鼠腹主动脉血栓模型观察到靶向相变组较非靶向相变组对血栓的靶向性更好。 结论 靶向纤维蛋白的相变型NPs,对血栓纤维蛋白有良好的靶向性,有较好的溶栓效果,对血栓有很好的穿透性,并且相变所致溶栓率与血栓穿透深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宫颈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及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2017年4月~2019年12月期间105例慢性宫颈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2例给予微波治疗联合心理行为干预,观察组53例增加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功能、负性情绪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2(IL-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自然杀伤T细胞(NKTs)、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43%,与对照组的7.69%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宫颈炎患者治疗,可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和负性情绪,促进免疫功能恢复,提升临床疗效,药物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