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00篇
  免费   1455篇
  国内免费   248篇
耳鼻咽喉   52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41篇
基础医学   82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1826篇
内科学   499篇
皮肤病学   122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145篇
外科学   390篇
综合类   6501篇
预防医学   805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1725篇
  12篇
中国医学   20562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283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449篇
  2020年   559篇
  2019年   484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510篇
  2016年   601篇
  2015年   791篇
  2014年   1695篇
  2013年   1543篇
  2012年   1880篇
  2011年   1947篇
  2010年   2008篇
  2009年   1735篇
  2008年   1998篇
  2007年   1750篇
  2006年   1634篇
  2005年   1635篇
  2004年   1636篇
  2003年   1582篇
  2002年   1348篇
  2001年   1042篇
  2000年   886篇
  1999年   624篇
  1998年   626篇
  1997年   493篇
  1996年   334篇
  1995年   329篇
  1994年   354篇
  1993年   268篇
  1992年   244篇
  1991年   209篇
  1990年   215篇
  1989年   300篇
  1988年   112篇
  1987年   87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小乐  廖永州 《中医药导报》2019,25(12):134-135
总结汇报了1例小儿皮肌炎的中医诊治过程。通过探讨和分析本病患儿的发病经过及辨证处方,从伤寒六经辨证体系的角度,提出太少并病为本病的病机,运用柴胡桂枝汤加减进行辨证施治,拟为临床治疗皮肌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揿针疗法分经论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的揿针疗法,观察组采用分经辨证取穴的揿针疗法.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临床症状评分进行评价,并观察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经辨证取穴的揿针疗法能够降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评分,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常规揿针疗法.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反复核酸阳性患者入院时,发热、咳嗽,相关检查提示感染较重,胸部CT显示双肺感染。为邪入上焦,以疫邪外袭,湿毒郁肺为主。在西医抗炎、抗病毒、止咳化痰及激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宣肺祛邪,疏肝理气,方用达原饮加减。中期炎症吸收,症状好转,胃肠道症状多因使用抗病毒、抗炎、激素类药物引起。此为邪入中焦,需健脾化湿,祛痰解毒,方用小半夏加茯苓汤合三仁汤。后期症状明显好转,但出现肝功能不良,核酸检测反复阳性。考虑为疫病后期,余毒未消,气阴两伤,治宜补气养阴,祛邪复正,方用复脉汤合护阳和阴汤。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呈阴性后,舌淡紫,脉细。考虑为温病后期,余毒已出,气阴未复,采用补肾滋阴,疏肝理气法,方用生脉散合一贯煎加减。中西医结合治疗,终使毒邪祛,正气复,病毒清,核酸转阴。  相似文献   
4.
《经穴解》为明末清初齐鲁针灸医家岳含珍所著,全书学术特色鲜明:从分经辨证、病候辨证、人迎寸口脉辨证三方面了阐述了经络辨证的价值,积极探讨经络与脏腑之间的联系。注重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从腧穴的主治功能、经脉循行交会与气血盛衰的关系、地理方位等多角度对书中穴名进行解释,可以窥探分析穴位的气血盛衰,提供了认知腧穴的基本思路;以“五脏互藏”理论为指导阐述腧穴主治病证,体现了其从整体辨证论治、注重经络与脏腑关联的学术特点,揭示了脏腑之间的复杂联系。该书论述全面细致,阐释深入简出,为现代针灸临床提供借鉴,促进了齐鲁医学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及中医证候,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2月14日本院收治的3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流行病学史及疾病史,通过血液生化分析及胸部CT检查患者临床情况,由5名高级职称中医师对患者舌象进行诊断,并根据《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进行辨证。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年龄分布较广,平均年龄为(44.00±15.17)岁,以男性居多,57.14%的患者有武汉及周边地区旅居史,42.86%的患者有确诊患者接触史;50%以上的患者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CD3、CD4和、CD8降低以及C反应蛋白增加;胸部CT显示,80%以上的患者出现肺部病变,其中双肺病变占60%,病变类型以斑块状阴影居多;多数患者伴有发热(85.71%)、咳嗽(80.00%)、肌肉酸痛(42.86%)、乏力(40.00%)等临床症状;患者的证型主要是湿邪郁肺(45.71%),其次为邪热壅肺(37.14%),病机特点以湿为主,其次为热;舌苔以腻苔为主,舌质以红和淡红为主。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型以湿邪郁肺为主,致病特点以"湿"为主,可针对性地采取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温阳通脉穴位热敷法联合辨证施护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97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48)和实验组(n=49)。两组均予以温阳通脉穴位热敷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于此基础上,实验组予以辨证施护。观察两组治疗依从性,对比干预前后生活质量(SF-36)。结果:实验组治疗依从率较对照组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实验组SF-36评分较高(P<0.05)。结论:温阳通脉穴位热敷法联合辨证施护用于慢性盆腔炎患者,可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辨证论治的精髓,同病异证、异病同证是对疾病本质的深入探索。骨伤科疾病多为局部之病变,可伴有全身性改变。正确理解和掌握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的辨证思维有助于骨伤科的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省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坚持中西医结合原则,陆续制定了各省市的中医药防治方案,三因制宜,分期分型辨证并不断完善。笔者全面收集并整理相关信息,基于病因病机分析了各省市中医药防治方案,认为此次疫病是外感疫气,病位主要在肺卫,病邪主要表现为"毒、湿、热、虚、寒"。此"毒"即为疫气,武汉遇暖冬,非其时而有其气而发疫,一气一病,播散流行,治疫必先治毒;"湿"邪之地在南北方各占一半,东西部均有,在南方源于季节和地域,在北方可由寒挟杂,治疗均应祛湿;"热"主要见于南方,为南方常见的病邪,亦可因湿毒入里,湿郁化热,而在北方热与湿同现,主要是因湿毒入里,湿郁化热,治热均以清为主;"虚"则主要在北方,北方冬季多寒,易伤正致虚,或邪正交争激烈,伤阳伤阴致虚,宜祛邪为标,扶正为本;"寒"见于北方和南方山区,寒气过甚,易伤阳伤正,故尤其要注重预防,且以补正气为主。中医防疫治疫应三因制宜,重视预防,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2019年12月在湖北武汉陆续出现多例原因不明的肺炎病例,给临床治疗提供新认识。通过剖析新冠肺炎病性、病因病机,进而探索其治疗法则。中医药通过辨病辨证论治来祛邪扶正,提高机体免疫力,祛除病因,恢复人体机能,在治疗新冠肺炎疫病上体现出了明显的疗效和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