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9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测定不同生长时期菘蓝及不同悬浮培养时间毛状根中抗流感病毒活性成分直铁线莲宁B的含量,研究其累积变化规律,为菘蓝的采收和菘蓝毛状根体系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菘蓝叶片、根及毛状根中直铁线莲宁B的含量。结果:菘蓝叶片中未检测到直铁线莲宁B;在整个生育期内,菘蓝根中直铁线莲宁B动态累积变化曲线为"单峰型",含量在生长100 d左右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毛状根中直铁线莲宁B含量随悬浮培养时间持续增加,在20 d达到5.40 mg·g~(-1),超过根中最大含量。结论:整个生长周期内,菘蓝和毛状根中直铁线莲宁B累积变化呈一定规律性,原植物中直铁线莲宁B在九月下旬产量达到最大;毛状根在10~20 d期间直铁线莲宁B含量增长处于生长对数期,20 d后即超过原植物的最大含量,说明菘蓝毛状根体系是研究直铁线莲宁B生物合成的理想体系,也可为后续利用菘蓝毛状根体系大量制备直铁线莲宁B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四倍体菘蓝Isatis indigotica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方法 采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方法,对四倍体菘蓝基因组DNA的甲基化水平和模式进行分析。结果 筛选36对MSAP选择性引物进行扩增,共得到1 733条清晰的条带。二倍体菘蓝基因组胞嘧啶甲基化水平为24.05%,四倍体菘蓝基因组胞嘧啶甲基化水平为23.70%。检测到83个(4.86%)CCGG位点在四倍体菘蓝基因组中发生了DNA甲基化模式的改变,其中37个(2.13%)位点发生了超甲基化,36个(2.08%)位点发生了去甲基化。结论 二倍体和四倍体菘蓝在CCGG位点上存在胞嘧啶甲基化状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板蓝根Isatidis Radix的化学成分及其抑制一氧化氮(NO)释放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反相ODS C18、葡聚糖凝胶、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NMR、MS等波谱数据解析结构,CCK-8法测定化合物抑制NO释放活性。结果 从板蓝根中共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分别为(7S,8R,7′S,8′R)-3,4,3′,4′-tetramethoxy-9,7-dihydroxy-8.8′,7.O.9′-lignan(1)、(-)-(7R,7′R,8S,8′S)-4-β-D-吡喃葡萄糖基-4′-羟基-3,3′,5′-三甲氧基-7,9′:7′,9-双环氧木脂烷(2)、liballinol(3)、2-amino-1-(4-hydroxy-3-methoxyphenyl)propane-1,3-diol(4)、对羟基苯丙醇(5)、3-甲氧基-4-羟基苯丙醇(6)、3-羟基-1-(3-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基-1-酮(7)、 3,4,5-三甲氧基肉桂酸(8)、(E)-4-(3R,4S)-3,4-dihydroxy-2,6,6-trimethylcyclohex-1-...  相似文献   
4.
体外酶促反应发现前期克隆的菘蓝木脂素糖基转移酶UGT236(属于UGT71B家族)能高效催化根皮素生成根皮苷。UGT236与苹果中的P2′GT同源性较高,同属UGT71家族。该研究将重组质粒pET-28a-MBP-UGT236转入大肠杆菌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通过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IPTG)诱导表达,并通过纯化获得较高纯度的UGT236蛋白,以根皮素为底物,研究其酶学性质。结果显示,UGT236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反应pH为8(Na_(2)HPO_(4)-NaH_(2)PO_(4)体系)。金属离子影响实验表明,Ni^(2+)、Al^(3+)对UGT236有一定抑制作用,Fe^(2+)、Co^(2+)、Mn^(2+)3种离子均能提高UGT236的活性,而Mg^(2+)、Ca^(2+)、Li^(+)、Na^(+)、K^(+)对UGT236的活性没有影响。酶动力参数实验测得根皮素的K_(m)为61.03μmol·L^(-1),K_(cat)为0.01 s^(-1),K_(cat)/K_(m)为157.11 mol^(-1)·s^(-1)·L,UDPG的K_(m)为183.6μmol·L^(-1),K_(cat)为0.01 s^(-1),K_(cat)/K_(m)为51.91 mol^(-1)·s^(-1)·L。通过同源建模、分子对接筛选出部分可能的活性位点,对其进行突变及活性检测鉴定了3个关键的活性位点Glu391、His15、Thr141,而位点Phe146则和产物的多样性有关。该研究发现菘蓝中木脂素类糖基转移酶UGT236能催化根皮素生成根皮苷,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探究,通过结构预测、分子对接和突变验证发现了几个关键的氨基酸残基,为根皮素糖苷产物的专一性和多样性催化提供了一定依据,可为后续通过改造获得高效和专一性催化的人工糖基转移酶元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明确北京地区菘蓝白粉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分类地位。方法 通过田间调查了解病害发生情况及为害特征;通过显微镜观察病原菌菌丝形态、产孢结构、分生孢子及其着生方式等;采用特异性引物ITS1/PM6扩增病原菌核糖体脱氧核糖核苷酸-内部转录间隔区,病原菌扩增序列及其高度同源序列用MegaX软件中的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 菘蓝白粉病病原菌菌丝直或略弯,上有浅裂叶状附着胞;分生孢子梗直立或微弯,不分枝;顶端串生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或近圆柱形;芽管在分生孢子近端处萌发,直或弯曲,芽管顶端有吸器。根据显微形态特征初步推测,该病原菌属于白粉菌目(Erysiphales)白粉菌科(Erysiphaceae)白粉菌属(Erysiphe)。核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其与十字花科白粉菌Erysiphe cruciferarum核酸序列(MT309701、MK341128、MF192845、KY660929)一致性均为100%。该病菌与十字花科白粉菌聚为一枝,与其他白粉菌亲缘关系较远。结论 综合形态学特征及分子鉴定结果,该菘蓝白粉病病原菌为十字花科白粉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板蓝根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层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喜果苷(1)、quinovic acid-3β-O-β-D-glucopyranosyl-(28→1)-β-D-glucopyranosyl ester (2)、quinovic acid-3β-O-β-D-glucopyranosyl(3)、棕榈酸甲酯(4)、水杨酸(5)、远志醇(6)、腺苷(7)、靛玉红(8)、靛蓝(9)、大黄素(10)、β-谷甾醇(11)和β-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1、2、3为首次从十字花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为首次从菘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不同产地菘蓝ISSR分析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稚颖  姚辉 《中草药》2014,45(22):3323-3326
目的应用ISSR-PCR标记技术探讨不同产地菘蓝的遗传多样性,为其种质鉴定及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对采自全国不同地区的菘蓝及其变异类型的23份样本进行ISSR-PCR分析,采用NTSYS-pc软件计算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按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建立所研究类群的系统聚类图。结果 10条引物共扩增出109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88条,占总扩增条带数的80.7%,菘蓝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聚类分析图可以看出,所研究样本聚为3支,第1支包括绝大多数样本,第2支为一被毛变异类型,第3支相距最远,从相似度0.62处即被分开,表明为一独立类群。结论 ISSR标记可以为菘蓝的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关系分析及栽培育种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青叶为常用中药,其性苦、味寒,具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功效,常用于治疗高热烦渴、神昏、吐血、黄疸等温热症。《中国药典》(后简称药典)2000版一部收载大青叶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清热解毒类中药的广泛关注,关于大青叶有效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日益深入。但由于历史原因,大青叶来源品种复杂,有关其化学、药理等方面的研究文献大多对品种记述不详或缺乏针对性。本文仅围绕来源于菘蓝的大青叶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历史考证1.1蓝与菘蓝:“蓝”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谓之“蓝实”。陶弘…  相似文献   
9.
菘蓝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观察和分析了药用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体细胞染色体,确定2n=14,核型公式为K(2n)=14=6m+2sm(SAT)+4sm+2st,染色体臂数(N.F)=26,其中第4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短臂上具一对随体,是7对染色体中唯一的一对随体染色体。  相似文献   
10.
从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tinctoria的叶中提取分离得到5种化合物,经理化鉴定和光谱分析确定它们的结构为2,4(1H,3H)喹唑二酮(Ⅰ),5-羟基-2-吲哚酮(Ⅱ),靛蓝(Ⅲ),靛玉红(Ⅳ)和扶桑甾醇(Ⅴ)。其中Ⅰ,Ⅱ和Ⅴ3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Ⅰ的药理实验显示了抗炎和抗高血压的活性[1,2],化合物Ⅳ显示了抗癌活性,对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疗效[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