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03篇
内科学   73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259篇
预防医学   121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56篇
  2篇
中国医学   11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鼻腔菌群失调与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ENKTCL)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44例初治ENKTC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鼻拭子培养结果,根据是否存在鼻腔菌群失调将患者分为菌群正常组(n=114)和菌群失调组(n=130),并分析菌群失调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菌群失调组患者共培养出409株优势菌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菌群失调组患者的乳酸脱氢酶升高比例高于菌群正常组(P=0.044),预后评分PINK≥1的中危或高危患者比例亦高于菌群正常组(P=0.003)。治疗结束时,菌群失调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显著低于菌群正常组(45.5% vs 61.4%,P<0.05),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亦低于菌群正常组(48.4% vs 63.9%,P=0.048)。亚组分析显示,早期及PINK低危患者中,菌群失调与否与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有关(P=0.022, 0.011)。结论 鼻腔菌群失调与ENKTCL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针对鼻腔菌群失调的措施可能进一步改善ENKTCL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菌群失调     
《中国护理管理》2020,(3):469-469
菌群失调(dysbacteriousis)指在原微生物环境中,微生物群落或种群发生了定量或定性的异常变化。以量的变化为主,因此菌群失调又称比例失调。根据失调的程度,菌群失调可分为三度:一度失调又称潜伏型菌群失调,只能从细菌定量检查上发现有变化,在临床上往往没有表现或只有轻微的反应;二度失调又称局限型菌群失调,为不可逆的失调,菌群内生理性波动转变为病理性波动,临床上多有慢性病的表现;三度失调,又称为菌群紊乱症,也称为菌交替症或二重感染,表现为原来的菌群大部分被抑制,只有少数菌种占绝对优势的状态,临床出现急性状态如伪膜性肠炎等。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是全球面临的最普遍、最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患病率急剧上升。糖尿病引发的心血管、眼、肾及神经系统等并发症增加了患者致残或致命的风险。共生细菌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宿主基因、免疫系统、饮食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不断被揭示,肠道菌群调节成为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措施。文章就2型糖尿病人群肠道菌群变化、诱发2型糖尿病的机制以及肠道菌群调节对2型糖尿病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脂肪肝是肝内过多脂肪沉积的弥漫性肝脏疾病。研究表明,脂肪肝和骨质疏松症可能通过炎症介质、激素、物质代谢及肠道菌群失调等复杂途径相互影响。本文通过两者共同的病理机制、致病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肠道微生物菌群与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息息相关。近年有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对CNS相关疾病(帕金森病、脑卒中、Alzheimer's病、多发性硬化、抑郁症等)的发病和进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与CNS疾病的相关性,以提高临床医师的对疾病新的认识,为CNS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16S rRNA技术研究葛根芩连汤对菌群失调性腹泻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葛根芩连汤高、中、低剂量组,丽珠肠乐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每日按头孢拉定178.6 mg·kg-1,硫酸庆大霉素31.25 mg·kg-1混合抗生素进行灌胃造模,造模成功后,葛根芩连汤高、中、低剂量组灌胃葛根芩连汤(7.02,3.51,1.755 g·kg-1),丽珠肠乐组按0.125 g·kg-1灌胃,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无菌蒸馏水灌胃,体积分数均为10 mL·kg-1,连续给药7 d,将大鼠麻醉后取大鼠结肠内容物,提取粪便DNA后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并分析其结果。结果 葛根芩连汤明显调节菌群失调性腹泻模型大鼠的物种数量及Alpha与Beta多样性,提高菌群生物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正向调节菌群失调性腹泻模型大鼠的3种差异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与14种差异菌属(拟杆菌属、狄氏副拟杆菌属、布劳特氏菌属等)。结论 葛根芩连汤对菌群失调性腹泻模型大鼠肠道菌群有调节作用,揭示了肠道菌群与菌群失调性腹泻之间的生理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失调是否增加后期过敏性疾病的发病风险。方法 建立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失调小鼠模型后对其多次重复腹腔注射过敏原OVA(ovalbumin,卵清蛋白),观察其特异性免疫学指标血清IgE水平的变化。结果 OVA干预前,3组小鼠血清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9天、第36天和第43天时,抗生素高剂量组血清Ig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第43天时,抗生素低剂量组血清IgE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P<0.05)。结论 多次腹腔注射OVA致敏可使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失调小鼠血清IgE水平显著升高,且生命早期抗生素致菌群失调引起的菌群结构的变化可能持续至生命后期,对后期机体免疫功能的发育产生持久的影响。提示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导致过敏性疾病发病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口腔黏膜病临床治疗Ⅴ.口腔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口腔念珠菌病(oral eandidiasis)是念珠菌属真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发生菌群失调或免疫力降低,导致内脏、皮肤、黏膜被真菌感染的病例日益增多,口腔念珠菌病的发病率也相应增高。  相似文献   
9.
刘睿  张瑾  王亮美 《当代医学》2021,27(29):113-114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CD)合并不同程度肠道菌群失调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180例C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粪便涂片结果分为A组(Ⅰ度菌群失调)、B组(Ⅱ度菌群失调)、C组(Ⅲ度菌群失调),每组60例.比较3组患者临床特征,并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CD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程度的因素.结果 肠道菌群失调CD患者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36,P<0.001),CD严重程度越高,肠道菌群失调越严重.C组患者腹泻发生率及ALB<30 g/L、CRP≥5 ng/mL占比均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严重程度、CRP是影响不同肠道菌群失调CD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变严重程度为重度患者较缓解期的患者更可能出现在B组和C组.CRP≥5 ng/mL患者较CRP<5ng/mL患者更可能出现在B组和C组.结论 CD病变程度越严重,肠道菌群失调越严重;CRP≥5 ng/mL的CD患者肠道菌群失调更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脾止泻方治疗老年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的效果及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接诊的101例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患者以掷币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单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观察组51例采用健脾止泻方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肠道微生态水平.结果: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止泻方联合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三联活菌片能显著提高肠道内有益菌群数量,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有效缓解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