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5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94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327篇
预防医学   6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45篇
中国医学   597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与评价不同产地茎叶中多类型资源性化学成分,为其资源化利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不同产地茎叶中总黄酮、总酚、总多糖进行分析与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对不同产地茎叶中单糖和寡糖组成及其含量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祁茎叶(QJ-JY)中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均最高,分别为(37.89±4.17)、(17.12±2.00) mg·g~(-1)。怀白茎叶(HBJ-JY)和射阳杭白茎叶(SYHBJ-JY)中总多糖平均含量较高,分别高达(70.84±1.08)、(70.32±2.90) mg·g~(-1)。茎叶中含有的单糖类成分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双糖主要是蔗糖。其中果糖是茎叶中主要的糖类成分。福白茎叶(FBJ-JY)中果糖质量分数最高,为(94.22±6.20) mg·g~(-1)。相关性分析显示,总黄酮与总酚呈显著正相关性,中性多糖与总黄酮和总酚均呈负相关性,可溶性糖类成分之间均呈较强正相关性。结论:茎叶中含有丰富的总黄酮、总酚、可溶性总多糖、果糖和葡萄糖等资源性化学成分,且不同产地之间各类型成分的含量差异较为显著。研究结果为茎叶的精细化利用与产业化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DPPH体系测定平卧三七地上部分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利用液质联用(HPLC-MS/MS)技术分析了活性较高的乙酸乙酯部位的抗氧化特征性成分。方法:对平卧三七地上部分提取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及水部位。考察平卧三七地上部分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能力以及通过液质联用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HPLC-ESI-Q-TOF-MS)技术对其活性部位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液质联用(LC-MS/MS),C_(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甲醇-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使用ESI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通过质谱数据分析,并与对照品及文献对照,对其进行成分鉴定。结果:平卧三七地上部分不同极性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都具有清除力,其中乙酸乙酯部位的清除能力最强。通过其质谱数据分析,并与对照品及相关文献对照,共鉴定出11个化合物。结论:应用DPPH抗氧化活性筛选及HPLC-ESI-Q-TOF-MS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发现平卧三七地上部分抗氧化活性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平卧三七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世卫组织在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协商后,根据以往经验将疾病命名为COVID-19。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称,有了正式名称有助于防止利用其他不准确的名称导致污名化。最新疫情报告将技术重点放在新型冠状病毒的人畜共患病成分上。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5,(1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黄山贡和七月中绿原酸、木犀草素、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有量的HPLC法。方法样品分析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48 nm。结果黄山贡中木犀草苷的含有量明显高于七月,但木犀草素的含有量低于后者,具有显著的差异。结论该方法可使黄山贡和七月中的4种成分完全分离。  相似文献   
5.
小白内酯作为药用历史悠久的天然产物,引起了化学家和生物学家的浓厚兴趣。现有的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抗肿瘤等药理活性,也揭示了其作用于NF-κB信号通路、DNMT1酶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等的生物调控功能,但其确切的生物学靶点仍有待系统阐明。蛋白降解剂为天然产物的靶点发现提供了新的策略,可通过蛋白组学的考察,探究细胞中蛋白的全景变化,从而分析其潜在的靶点。本研究基于这一思路,以小白内酯为母体结构,设计、合成了20个小白内酯降解剂,测定了其体外抗肿瘤增殖活性,并优选化合物开展蛋白组学实验,鉴定出139个下调的差异表达蛋白(DEPs),对小白内酯的作用靶点发现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小白内酯治疗肺癌的分子机制。方法 从Swiss Target Prediction、SuperPred和HERB数据库筛选小白内酯的作用靶基因。通过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和DisGeNET数据库收集肺癌的疾病靶基因。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靶基因–疾病”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通过Bioconductor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确定小白内酯与核心靶基因结合作用。结果 小白内酯靶基因共88个,肺癌相关基因8 814个,取交集得到小白内酯–肺癌共同靶基因68个。在PPI网络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细胞色素P450(CYP)2D6、CYP3A4、CYP2A6、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酶2(PTGS2)、Toll样受体4(TLR4)、溴结构域包含蛋白(BRD)2、BRD4、单胺氧化酶A(MAOA)、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1(APEX1)是小白内酯作用于肺癌的10个核心基因。共同靶基因的GO分子功能主要涉及对外源性刺激的反应、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质膜外侧、氧化还原酶活性加入分子氧的掺入或还原,作用于成对供体、p53结合和G蛋白偶联胺受体活性等623个生物学过程。KEGG信号通路主要富集在化学致癌作用–DNA加合物、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P450对异种物质的代谢等11个信号通路。分子对接分析表明,小白内酯与10核心基因之间均有良好的结合活性,氢键和π-π堆叠是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结论 小白内酯能通过多个靶点和多条信号通路治疗肺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苓液冲洗对产后会阴切口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6月在本院分娩的孕妇1 0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1例和对照组479例。观察组给予苓液会阴冲洗,对照组给予高锰酸钾(1∶5 000,河北武罗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3021323)溶液冲洗会阴切口,每天早晚各1次,连用3 d。比较两组产妇会阴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对照组甲级愈合率96.66%,观察组甲级愈合率99.2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苓液冲洗能提高会阴切口愈合率,疗效优于高锰酸钾冲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加睾丸切除配合中药藻丸辅助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60例均行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加睾丸切除术,并予以乙烯雌酚口服。治疗组30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予以藻丸口服,30天为1疗程,连服5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IPSS、QOL、PSA,及前列腺体积,术后远处转移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IPSS、QOL、PSA,及前列腺体积均有明显改善(P〈0.05),远处灶转移率及死亡率均较低,但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纯西医治疗对照组(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加睾丸切除配合中药藻丸辅助治疗前列腺癌疗效显著,应用安全,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列腺癌提供了新思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与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制备的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中核因子NF-κB与FADD样白细胞介素1-转化酶样抑制蛋白(FUP)之间的关系,研究核因子信号通路在PD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干预组和对照组.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蛋白印迹法观察小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NF-κB、FLIP和caspase-3的表达变化,以及给予小白内酯后对上述变化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典型PD症状,TH阳性神经元明显丢失,蛋白水平下降,核因子信号通路被激活,其阳性表达明显增多,FLIP和caspase-3表达也明显增加;经小白内酯干预处理后,上述变化均减轻.结论 核因子信号通路可能参与激活FLIP对PD模型小鼠黑质区凋亡有重要调控作用,小白内酯对PD模型小鼠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伴髓上皮瘤和间叶分化大脑内含有神经毡和形团的胚胎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在左侧颞顶叶的含有神经毡和形团的胚胎性肿瘤伴髓上皮瘤和间叶分化进行组织学、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男性,5岁。头颅CT示左侧颞顶叶肿瘤性病变伴钙化,左侧颞骨骨质破坏,考虑左颞顶叶占位。光镜下瘤组织由疏密相间区域构成,致密区域见原始小圆核或短梭形瘤细胞呈片状密集分布,核染色质深,异型性明显,见核分裂象伴多灶性坏死,可见横纹肌样细胞,部分区域见柱状上皮构成的原始神经管样结构或Homer-Wright形团形成伴结缔组织增生;稀疏区见分化良好的胶质神经毡样基质内有小型神经元样瘤细胞或节细胞样瘤细胞散在分布。免疫组化:原始神经管样结构基底部vimentin(+),原始瘤细胞和横纹肌样细胞nestin、INI-1和p53(+),横纹肌样细胞NF、Syn、MAP2和Cg A(+),Ki-67为局灶20%,原始神经管样结构CK和EMA(-),横纹肌样细胞SMA(-),横纹肌样细胞GFAP和NSE灶(+),小型神经元样瘤细胞S-100和Neu N(+),Olig2(-/+),β-catenin和desmin(-)。结论大脑内含有多量神经毡和真性形团的胚胎性肿瘤伴髓上皮瘤和间叶分化确诊依赖于影像、组织学和免疫组化,需要与髓母细胞瘤、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室管膜母细胞瘤和脉络丛乳头状癌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